第二十集
富平之戰 一
緊接上集:
王氏仍戀戀不舍地望著嶽飛的背影,自言自語地說:"好英俊,好年青!"
秦檜瞪了她一眼,不高興地說:"走吧。"
二 範丞相府
在高大的丞相府的朱漆門前,秦檜夫婦在懇求門子為他們向主人通報。
三
秦檜正在焦灼地等待著,吱呀一聲,大門再次打開了,門子從裏麵走了出來:"秦先生,我們老爺請!"
秦檜連忙點頭哈腰:"謝謝,謝謝大哥了,謝謝。"
門子用輕蔑的眼神地看了他一眼。
望著前麵引路的門子,王氏不高興地輕聲嘀咕著:"對一個門子用得著這樣嗎?沒出息!"
"你一個婦人知道什麼呀!"秦檜的聲音放得更低。
四
範宗尹客廳
見到了範宗尹,秦檜連忙拜倒了下去。
秦檜:"學生秦檜,叩見範丞相。"
但範宗尹的目光,卻落在王氏的身上。
王氏也有意望了範宗尹一眼,眼神中滿是嬌媚。
"民婦叩見丞相大人。"她一麵說,一麵款款地跪了下去。
"請起,請起,都請起。"範宗尹連忙過去,彎下腰扶起秦檜。
當他去扶王氏的時候,王氏仰起了她那蕩著無限春意的臉。
範宗尹:"弟媳請起,弟媳請起!"
五
範宗尹的書房
敘話後的秦檜站了起來。
秦檜:"丞相大人,秦檜的事,就拜托丞相大人了。"
範宗尹:"年兄放心,這件事就包在小弟身上。"
秦檜:"秦檜告辭。"
範宗尹:"既然年兄不願暫時屈駕閑舍,那在下就不遠送了。"
秦檜:"丞相日理萬機,秦檜怎敢煩擾,倘得聖上啟用秦檜,秦檜當來年兄處早晚聆聽教誨。"
說完,帶著他的妻子王氏,走了出去。
六
南宋皇宮大殿上
秦檜夫婦穿著便服俯服在丹壇下,在他們的旁邊,張浚正在對皇帝奏事。
張浚:"陛下,臣認為秦檜的話,有幾點可疑,其一:五國城距臨安路途數千裏,秦檜夫婦自言他們是從五國城逃出,沿途關卡甚多,豈無金人盤查?其二:秦檜又言金人逼他從軍,他殺死監守,奪舟而回。秦檜被逼從軍,金人必拘其家屬為質,其妻王氏,焉能一同偕歸?望陛下慎之。"
聽了張浚的話,大臣們都紛紛議論起來。
"丞相大人,"秦檜磕頭如搗蒜地哭著叫起來:"我秦檜與丞相大人無冤無仇,丞相大人怎忍對秦檜落井下石,置之死地!陛下,為了陛下,為了帶回二聖和太後的消息,臣不顧性命,曆盡了艱難險阻,臣與臣妻,幾乎在路上活活餓死,陛下,您要給臣洗此不白之冤啊!"
"陛下,"範宗尹走了出來,躬身說:"秦檜為人,忠厚老實,微臣願以身家性命,保秦檜忠誠可信。"
"陛下,"又一個大臣也走了出來,躬身奏:"臣同知樞密院事李回亦願為秦檜當保。"
趙構沒作聲,但從他的神色上可以看出,秦檜夫婦的出現,讓他的思緒更複雜了。
群臣都在等著皇帝的裁定。
趙構不耐煩地朝張浚和範宗尹他們揮揮手:"夠了夠了,你們都下去吧,忠奸賢愚,你們以為朕就分辨不出來嗎?"
張浚:"陛下!"
趙構:"下去,統統給我下去。"
"是!"張浚等人一齊答應著。
七 皇宮後殿
散朝回來,趙構一個人獨自在宮廷裏踱著步。
他的臉上寫滿了重重心事。
"陛下,"這時一個小太監跪在門外喊:"秦檜奉旨來見。"
"哦!"皇上:"宣他進來吧。"
八 皇宮後殿
"陛下,"跪在趙構麵前的秦檜雙手托著一塊割下的衣襟,低著頭說:"微臣在臨行時從二聖那裏討得二聖親筆冊立陛下的詔書,請陛下過目。"
"什麼?"趙構高興得一躍而起:"愛卿還帶來了太上皇和皇兄的親筆詔書!"
秦檜:"是。"
趙構:"這太好了,這太好了,有了太上皇和皇兄的親筆詔,朕就是堂而皇之的皇帝了。"
他一麵說,一麵從秦檜手裏接過那塊破布。
秦檜那狡詐的目光,一直追隨著趙構的一舉一動。
看到秦檜,有一個人在殿欄外站住了,她正是蓮兒。
趙構細細地看著那塊破布上的內容。
"陛下,"秦檜說:"因為二聖被關在五國城的一口井中,光線太暗,二聖又身陷囹圄已久,眼神大不如前,因此這份詔書是命微臣代書的。"
蓮兒的心語:"奇怪,他剛才明明說是二聖的親筆詔,現在怎麼又說是代書的?"
趙構:"沒關係,沒關係,都一樣,都一樣,隻要是二聖的意思就好,隻要是二聖的意思就好。"
秦檜:"臣還打聽到,金邦現在掌權的,乃是金主完顏晟的弟弟撻懶,他可是個主和派。"
趙構:"啊,金邦也有主和的?"
秦檜:"金邦的粘罕兀術兄弟,都主張放還二聖,隻有撻懶王爺,十分欣賞陛下的才幹,他說隻要陛下誠心議和,放回二聖隻會徒添我朝內亂,我大宋朝堂的主戰勢力也會乘機抬頭,對金對宋都是不利。"
趙構思索片刻:"他真是這麼說的?"
殿外,蓮兒的心語:"奇怪,他既是金邦逃回來的,金廷內幕的事他怎麼可能知道得這樣清楚?"
秦檜:"聖上麵前,微臣豈敢打誑。"
趙構微微點頭:"朕知道了。"
九
南宋大殿上
秦檜俯服在丹壇下。
列在大殿兩旁的群臣一片肅靜。
趙構:"今日朕既得二聖親筆詔書,又得一佳士,朕很是欣慰。秦檜忠樸過人,在金國時,保護二聖有功,朕決定加封秦檜為禮部尚書。"
大殿上,群臣紛紛議論起來。
秦檜高聲拜舞著:"臣謝主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十 皇宮後殿
桌上擺滿了美酒佳肴,幾個宮女,在一旁侍席。
吳皇後望了趙構一眼,問:"陛下今天什麼事,這麼高興?"
趙構:"皇後有所不知,朕自登基以來,今天是最高興的一天。"
吳皇後也跟著興致高了起來:"是嗎?"
趙構:"是啊,朕自登基以來,先是被金兵追得東逃西竄,後來苗傅劉正彥又發動叛亂,朕簡直沒過幾天安穩日子,後來雖仗張浚和韓世忠嶽飛他們平了苗劉之亂,又保住了東南半壁江山,但朕一想到那些金國人,就如芒在背,簡直是食不甘味,寐不安寢,朕這皇帝,也做得實在辛苦。昨日秦檜從金國逃回,不僅帶回了二聖冊立朕的親筆密詔,還帶來了金國朝中一些內幕消息,今日朕要與卿暢飲幾杯。"
吳皇後:"聽說陛下已加封秦檜為禮部尚書?"
趙構:"秦檜忠樸過人,朕之得他,正如魚得水,朕還打算提拔他呢。"
吳皇後:"聽說大臣們都為這事議論紛紛,臣妾以為他們的懷疑也不是沒有根據,他一個俘囚,怎麼會深知金廷的內幕消息?"
趙構的臉上,不禁微微變色。
趙構:"卿的意思呢?"
吳皇後:"臣妾以為陛下也不要過分信他。"
趙構沉默了。
吳皇後:"其實張浚的建議不錯,天下中興,應從關陝開始,金人入陝窺蜀,則東南不保。"
趙構不高興地瞪了吳皇後一眼。
吳皇後:"臣妾也知道,太祖皇上曾有遺訓,後宮不得幹政,但臣妾與陛下,也算是患難夫妻,鎮江逃亡的那些日子,臣妾現在想起來還後怕,所以社稷的安危,臣妾時刻都在擔心。"
趙構:"這件事情,朕也不是沒有考慮,朕已準張浚所奏,委他以知樞密院事出任陝川,另遣韓世忠鎮淮東,呂頤浩駐武昌,劉世光經略泰州,這樣首尾相接,我東南已穩如泰山。"
吳皇後:"居安思危,陛下英明。"
趙構:"皇後放心,朕也不是一個糊塗皇帝。"
吳皇後:"難得陛下今日這樣高興,來,臣妾敬陛下一杯。"
吳皇後站了起來,從宮娥手中接過玉壺,親自為趙構斟酒。
十一
"衝啊……"
隱隱約約的喊殺聲浪,久久不息地在這片黃土地上回響著,漫山遍野的宋軍,舉著手中的刀槍,不住地呐喊著,朝潰散的金軍衝去,從雙方的軍旗上可以看出,宋軍是張浚的旗號,而金軍的旗號上寫著"婁室"二字。
十二
急驟的馬蹄聲。
一個背負告急文書的金兵,不住地催著馬,急急地向金京會寧方向奔去。
十三
會寧金國朝堂
大殿上,聚滿了前來議事的大臣。
一個金國官員正在向金太宗奏報:"……宋將張浚,兵分幾路,其趙哲部已奪去鹿州,吳玠部則攻下永興軍,其餘州縣,均已叛我降宋,婁室將軍抵擋不住張浚的反攻,特差人前來告急,請陛下定奪。"
金太宗:"你們有什麼對策嗎?"
粘罕:"皇叔,我方大軍,現聚於淮上,張浚那廝,乘我軍進攻東南,關陝軍力薄弱之際,搗我之虛,無非是想緩解東南戰火,但關陝重地,萬不能失,依臣侄之見,可飛調宗弼人馬,從六合火速增援川陝。"
十四
"報!"
一騎探馬闖入軍營,在中軍帳前下馬。
中軍帳內,張浚正召集眾將會議。
探馬:"啟稟大都督,金廷已從六合調兀術率二十萬大軍來援婁室,其前鋒已抵達下圭,請大都督定奪。"
聽聞此報,眾將都議論起來。
張浚:"本都督知道了,賞你酒肉令牌,再探!"
探馬:"遵命!"
張浚:"兀術乃金國宿將,今引二十萬大軍來援婁室,各位將軍有何高見?"
趙哲:"大都督,兀術雖有二十萬大軍,但我方五支勁旅,熙河經略使劉錫將軍的部隊,秦鳳經略使孫渥將軍的部隊,涇原經略使劉錡將軍的部隊,還有我趙哲的環慶軍,吳玠將軍的川陝宣撫司的部隊,兵力不下四十萬,戰馬七萬匹,而大人帶來的王彥將軍,郭浩將軍,劉子羽將軍,都是能征善戰的宿將,婁室又是我們手下敗將,兀術區區二十萬人馬,何足懼哉。依末將之見,我軍應推平富平,與兀術決一死戰。"
張浚點點頭:"嗯。"
王彥:"大人,王彥以為不可!"
張浚:"王將軍何出此言?"
王彥:"王彥以為,我軍從數量上看,是有優勢,但陝西兵將,上下之情未通,勢必帶來指揮上的麻煩,稍有不慎,則必然牽動全軍。依末將之見,不若令各路扼守戰略要地,以固根本。敵人入境,則掉五路合圍,這叫以逸待勞,可以穩操勝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