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事情不會重來,明天還在將來,而眼前才是最為重要的。你要抓住眼前,不讓當下的事情溜走。這並不是說,未來與過去都不重要,未來還遙遠,過去已成永遠,而麵對你的永遠是你的目前。你眼前是過去的結果,是未來的鋪墊,隻有抓住了,做到了最好,不蹉跎,你才會活得精彩,一生才會過得有意義。
明朝文嘉在《明日歌》中寫道:“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是啊,人生中有多少個明日呢?今日待明日,萬事終將成蹉跎。而抓住當前及時行動,則會另有一番天地。
有一個講師,在一個有很多人參加的研討班上,問學員們:“你們有什麼夢想等著要實現?”
一位男士舉手回答,他一直想邀請某位心儀的女士參加即將舉行的一場舞會,但由於害怕遭到拒絕,所以他一直拖延著沒有給她打電話。
講師轉身問活動的主辦者:“他能用你辦公室的電話嗎?”
“當然。”主辦者回答道。
講師又問那個學員:“你能現在就給她打電話嗎?”
那個學員感覺很詫異,問:“現在?”
“現在。”講師肯定地回答。
“好吧,”那個學員回答得很勉強,“是給她打電話的時候了。”他起身去打電話,全場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大家都在給他打氣。
大概10分鍾後,那個學員回來了。
講師問他:“怎麼樣?”
“我約到她了!”他笑容燦爛地宣布。
全場爆發出一陣歡呼,人們都站起來喝彩。全場的人們都為他克服自卑取得的勝利而激動,同時,他的勇氣也讓在場的所有人深受鼓舞。
當講師第二年回到這個地方的時候,那個學員興奮地向他介紹了他的新婚夫人。他的夫人就是在研討班上他打電話約的那個女人!
這個故事讓我們認識到,如果自己認準了目標,那麼這個目標一定是有理由的,所以我們必須給上天一個機會,讓它幫我們實現自己的目標。但前提是,我們必須立即行動起來!
如果你也有目標,那麼就不要再猶豫了,現在就去做吧!
假如你的生命還剩下最後的24小時,你會怎麼做呢?你會給誰打電話?向他(她說些什麼呢?我們不一定非得安排什麼大事,也不一定非得在短的時間內完成多少有價值的事,我們要做的,隻是讓生命中的每一分鍾都閃光。很多人都懂這個道理,他們懂得如何守護好當下,而不是幻想那遙不可知的未來。
著名鋼琴家李斯特有一個10歲的導師,是她教給了李斯特一些生命的真諦。
有一天,當李斯特和10歲的柳西絲及她的朋友參觀完鸚鵡林驅車回家時,柳西絲手裏正拿著李斯特給她買的玩具兔在玩。
長途駕車使李斯特感到無聊,李斯特就決定和她交談,希望她能說出一些有意思的話,因為孩子有時會說出一些意味深長的話。
“柳西絲,告訴我你人生的故事好不好?”李斯特對她說。
她沒有抬頭,但認真地回答:“現在我人生的故事就是把這個價格標簽從兔子耳朵上拿下來!”
這就是從小孩子嘴裏說出來的話。
李斯特又問另一個小朋友娜塔莎:“生命的目的是什麼?”
她想了一會兒,咯咯笑起來,向李斯特說:“就在這兒!”
李斯特被孩子們吸引了,因為她們正處於無憂無慮的年齡,他們隻是享受著當前的快樂,李斯特喜歡分享她們的快樂。
在生命的另一端,有些老年人在經曆了人生各個階段之後,超越了關於年齡的一般觀念,又回到了生命的起點,生活在現實的幸福中。
李斯特的朋友特爾現在已經82歲了。他是位牧師,有著一顆年輕快樂的心。有一次,李斯特在同他共進午餐時告訴他,他讓李斯特想起了自己83歲的朋友瑪麗亞。瑪麗亞曾讓李斯特看過她參加水下婚禮的錄像。
“那真不錯!”特爾笑了起來,“水下婚禮!我在船上主持過婚禮,但我還沒有在水下主持過。”
在82歲高齡時,大多數人都已經不太看重這些事了,他們也很少評論這類事了,因為他們喜歡生活在對過去的回憶裏。但特爾卻仍然期待著更加不同凡響的體驗,年齡對於特爾來說並不是負擔。他時刻享受著生活的快樂,因為他的心靈是自由的。
不蹉跎眼前的歲月,抓好眼前的每一分鍾是成事的先決條件。很多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忘掉時間,忘掉自己的年齡,充分地享受當下,這樣你才會永遠快樂。
人們常說:“過去就像作廢的支票,將來就像期票,而當前就是我們手頭的現金。”從這句話上講,我們唯一的職責就是把當前看做是最重要的時刻,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享受當前的快樂,珍惜你所有的,創造你渴望的。要知道你自己就是那個你一直等待著實現你夢想的人。“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不可將古人這句話當做空話呀!
男人讀品悟。
不蹉跎眼前的歲月,抓好眼前的每一分鍾是成事的先決條件。很多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忘掉時間,忘掉自己的年齡,充分地享受當下,這樣你才會永遠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