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讀品悟。
世間凡事都是如此,沒有憑空而來的一切,都是靠行動去尋找,從而發現契機的。就在他們找尋的過程中,機遇之神來臨了。而那些隻知道坐等機遇的人,機遇之神隻會與之相視一笑,與他們擦肩而過。
第三節 做自己的事,走自己的路
路,就在腳下
在失業人員持續增加、就業局勢日趨緊張的今天,即使是研究生,也不一定能找到一份合心意的工作。但是,這並不代表麵臨著這樣的形勢我們就無路可走了。換一個角度來看,說明我們能走的道路更寬、更多了。隻要我們善於發現,就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的那條路。這時,你還會發現,其實,這條路並不難尋,也不是什麼叢林險道,它就在我們的腳下。
社會的發展已經打破了畢業分配的舊形式,這就要求我們更應學會適應市場,尋找自己的路。也就是說,過去,政府部門是家長,無論是你上學還是畢業都在保護著你,為你提供最好的、最適合的平台。但現在不同了,我們要想獲取就業機會,隻能靠我們自己,去開辟一個屬於我們的天地。
有一所大專層次的高校,名氣並不大。但就在這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學校裏,新聞係的4名應屆畢業生張春化、馬小東、劉長福、白占峰自主創業,注冊了他們自己的企業策劃工作室。
張春化曾說過:“沒有選擇時,你就不會斤斤計較。”
成立策劃工作室並不是他們一時興起,也不是找不到工作臨時找個事幹,而是他們入學3年來不斷積累、不斷從別人看不起的小事做起的必然結果。
張春化是一個不願意依靠家裏的人。大一時課少,他就琢磨著找點兒事做。2000年9月的一天,他在使用當地一個廠的洗發水時,感覺這個產品的質量不錯,後來了解到,它的銷路遠遠趕不上飄柔、海飛絲等品牌。這是為什麼呢?他思考著,後來他主動和這家企業取得了聯係,和馬小東一起利用課餘時間為該廠進行市場調查。當時他們騎著破自行車,帶著一個老式軍用水壺,白天分頭到超市、專賣店了解經銷商和顧客對這種洗發水的意見和建議,晚上碰頭,整理數據。兩個月下來,當他們把8頁紙的調查報告交給廠領導時,廠領導非常驚訝:“你們太不簡單了,這個報告將會成為我們打開市場的金鑰匙。”
2000年12月,為了更好地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他倆成立了“保險之光”協會。後來他倆又和劉長福、白占峰一起,共同成立了四兄弟工作室。
2002年3月的一天,他們接到安陽市一家眼鏡公司的邀請,為他們搞宣傳策劃,賺到了工作室成立後的第一筆收入——3000元。
2002年9月,他們參照現代企業的經營模式,以股權形式重新組合了工作室,這也為工作室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基礎。
回想三年大學生活,張春化做過很多事,賣書、做市場調研等,很辛苦。有很多事是本科生不願意幹的,但他願意幹,因為專科生沒有選擇餘地,他們不會斤斤計較。
對馬小東而言,他一直認為:“沒有路時,就需要自己闖出一條路。”
現在專科生就業壓力比本科生大得多。馬小東曾想:“專科生能不能找出一條路,不和本科生、研究生去擠一條路?”他大學學的是保險專業,可剛進大學時,他還不知道什麼是保險。但學著學著他發現,學保險的好處是離市場近。他們4個人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不願意依靠家裏。
他們注冊工作室時,很多人不理解。記得申報時,他們找到安陽市工商局的領導,那位領導的第一句話就是:“學生創業?別想。學生的任務就是學習!”
當馬小東把他們的經曆、想法詳細地講給這位領導聽後,他感歎說:“我的兒子如果能像你們這樣,我也就放心了。”
實際上,他們平時搞調研、搞活動,並沒有耽誤學習。
2002年,河南省首次舉辦國家保險經紀人資格考試,馬小東決定參加。考試是在鄭州舉行的,報名需要錢,他沒有,隻能一邊在餐館刷盤子一邊準備考試。
到了報名那天他才知道,報名必須要有大專畢業證,可他還沒有畢業哪有畢業證?於是,他對負責報名的老師說:“老師,能不能讓我試試?”
聽著他的經曆,翻著他每頁都有黑手印的書,這位老師特別感慨。後來,他還拿馬小東的書去教育他的學生。
當時,有300個人參加考試,隻有10個人通過,馬小東考了第二名,他的大學老師卻隻考了第六名。
馬小東的體會是:課堂上,要努力學習,但也必須把理論應用到實踐中,由此才能獲得知識、能力的雙向提高。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要自主創業,但每個人都應該加強實踐,隨時提高自己的能力。
他們4個人都覺得,現在專科生的弊端是實踐能力太差。他們剛開始進行市場調研時,哪怕是敲人家的門,他們的腿都在顫抖。但人是需要不斷努力並進步的,他們在這方麵可以說是無愧於心。
現在,他們的工作室不僅運轉良好,而且還吸收了安陽大學及其他高校的十多名畢業生。此外,還招收了一些兼職的學生,為社會作出了一定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