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當代教子的誤區與解套19(1 / 1)

第四章誰中了應試教育病毒 第二節 應試2號病毒——“學曆等於能力”

(1)學生中毒症狀及案例分析

中此病毒的人,主要是大學生或研究生,他們往往會固執地認為,自己隻要有了大學、碩士或博士文憑,就一定可以找到理想的工作,就一定可以獲得成功和幸福。

被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辭退,多年都找不到理想工作的清華學子戚柯;2006年在加拿大跳樓自殺的雙博士蔣國兵,都是中此病毒的典型悲劇人物。

1979年,蔣國兵以湖北省理科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1986年清華碩士研究生畢業,1996年赴美國攻讀博士,2006年獲得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博士學位。蔣國兵認為,隻要不斷讀書,考上大學就一定會成功。就不愁找不到工作,但是當他在國外辛辛苦苦拿下了兩個博士學位之後,卻陷入了一直找不到理想工作的困境。

2006年的一天,擁有美國、加拿大兩國雙博士學位的中國公民蔣國兵,撇下妻子及14歲的兒子、2歲的女兒,從加拿大一座高速公路立交橋跳下自殺。據蔣國兵遺孀盧彩蓉說,蔣國兵自殺前沒有一點自殺征兆,自殺原因主要就是丈夫找不到工作,從而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以及他們剛剛買房後家庭的經濟壓力。

按理說,蔣國兵遇到的這一點挫折和壓力不算很大,這個世界上比他壓力大、比他失敗的人,還有很多很多,為什麼他就承受不了呢?顯然,多年的留學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蔣國兵這個高考狀元的思維模式,國外的教育也沒有徹底清除他思想觀念上的應試病毒,沒有教會他如何進行自我激勵,如何擺脫消極、失敗的心態。蔣國兵始終無法從自己身上來尋找失敗的原因,他總認為,是加拿大這邊沒人賞識他的才華,心情開始鬱悶,性格逐漸變得內向,最終采取錯誤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放棄了自己應當對孩子和妻子承擔的責任。

(2)家長中毒症狀

中此病毒的家長,往往會固執地認為,接受高等教育,是孩子成功成才的必由之路,甚至是唯一的道路,所以他們不斷給孩子施加壓力,強迫孩子考好的大學,希望孩子讀碩士、讀博士,學曆越高越好。

中此病毒的家長,不僅有農村家長,而且還有不少事業比較成功且受過高等教育的城市家長,後者往往會把自己在事業上的成功,簡單歸功於自己上過大學。他們多半已經淡忘,自己大學剛畢業時難以適應社會的情形,也忘記了當時國家和社會急需要人才的時代背景。他們不願意承認的是,自己今天之所以占據要職,是因為自己在很大程度上占據了市場先機。

如果孩子不想上大學,想提前創業,或想成為周傑倫、蔡依林這樣的明星,可能會遭遇他們的堅決反對。他們往往固執地認為,“讀好的大學,找好的工作”,這種成長模式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成功模式。他們幾乎不相信不讀大學還可以成功成才,無論他們的孩子列舉出多少沒讀過大學的成功者,他們還是不願意相信。這樣的家長,多半意識不到孩子的多元智能,他們往往會把孩子成為音樂家、舞蹈家、影視明星、運動員、企業家、政治家的理想給扼殺掉,讓自己的孩子除了會讀書外,再沒有任何一技之長。

沒有受過高等教育、事業不成功的家長,同樣也容易中此病毒。因為他們認為,自己不成功,不幸福,完全是因為自己沒有讀過大學。因為沒有上過大學,所以他們更看不到大學教育的缺陷或弊端,也無法深刻理解,上大學究竟能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好處,所以他們往往是更盲目地逼孩子上大學。不聽他們話的孩子,則可能會很不幸,因為他們過於主觀和武斷,容不得孩子走自己選擇的道路,這可能導致親子之間的嚴重衝突。

這樣的家長,不管是在城市還是農村,都大有人在。他們的孩子在親情及棍棒的高壓下很可能會非常聽話,走應試的成功之路,或許能考上理想的大學,但是將來他們未必能夠在事業上取得成功。因為他們讀大學、選專業、甚至找工作,都隻是順從父母的意願,而不是自己的興趣和激情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