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注意老人行為異常
行為是任何可觀察到的動作或動作的後果,行為障礙是指某些重複的行為遠離了社會準則。
“人老看相”,和老人日常相處常會發現老人行為上出現了問題。這種行為異常的老人,有的可能已診斷有精神病或老年癡呆症,有的並沒有明顯的精神病,不管怎樣,這些行為實在使家庭成員或照顧者困擾、頭痛,感到精神上莫大的壓力,對這種不正常行為處理不當,還有可能造成經濟、法律、醫學上的後果。
1.老人的行為問題
行為障礙一般來說並非是某種急性病的臨床現象,有些並不需要立即求醫弄清診斷,但是需有效的處理。如果家中老人出現了行為異常,首先要確定這個行為是否確實存在,行為本身是否有問題,這行為的意思是什麼,發生在何處,涉及誰,行為發生的時間程度,行為的先兆、模式和結局,造成怎樣後果。隻有弄清問題的實質,才能針對性解決問題,解決的關鍵不外是改變對行為的看法、改變對行為的反應和改變特殊行為本身。這是一個實例,鮑老太被她女兒帶去精神衛生中心,讓醫生診斷她是否腦子糊塗。原因是三個月前這位女兒堅持要媽媽搬出自己住了一輩子的老房子,和她與外孫女同住,她不放心媽媽單獨生活。但老媽堅決拒絕,而鮑老太確實也存在輕度早期的認知力障礙。醫師對鮑太太進行某些功能上的評估,發現鮑老太日常生活可以自理,也可以使用生活中的各項用具,結論是可以完全地單獨生活。當這一結論被告知其女兒時,女兒大為不解,認為不可能,因她媽媽今天就洗了兩次澡,還讓女兒為她算賬。鮑老太在旁聽說後就插話:“我這個母親算不錯了,什麼事都自己來,女兒就不原諒我記憶力減退。”一語道出了原委,女兒接受醫生意見,鮑老太仍在自己老房,隻是為他請了一個每周上門三天的鍾點工。這個事例說明鮑老太的行為問題(如一天洗澡幾次)是她女兒對因記憶力減退造成的行為不了解,故此,適當的處理是改變女兒對行為反應作出的處理方式,而不是行為本身。這裏也告訴我們,凡別人認為有問題的行為,老人本身是否理解,他的動機如何,也需要弄清。
類似情況的老人既無心理問題亦無精神錯亂。隻是一生長期的性格特征更進一步地走向極端,對人表現不信任,以為他被人忽略和待他不好。到了老年,常會因此激怒於人,以致造成家人撒手不管,老人更相信家人懷有惡意地排斥他。一般來說有些行為並不致發生生活中的大問題,可也使家人受夠了。這種老人很難改變他的想法,作為家人隻要不理會他的任何想法,不必為他的疑慮作任何反應,隻當沒事。但以下情況必須去就診:
(1)迫害妄想
妄想是精神上的疾病,這妄想的出現常帶有迫害的性質,而且可能有性的色彩並伴有幻覺,但其他一切都正常。這可發生在原來沒有精神病的老人。需要就醫診治,服藥可以控製。
某些藥物中毒造成的精神病,迫害妄想亦常見,如抗膽堿能藥物Amantadine除有迫害妄想,還伴有感覺模糊與幻覺。此外,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噴霧吸入藥Alupent或Tolbutamide亦可發生思維障礙,產生典型的迫害妄想。L‐Dopa產生的妄想可先有夢魘。這類情況隻需確定了病因,停藥即可。
精神病早期伴有的妄想,表現為多管閑事、插嘴、玩弄詭計,汙蔑他人偷竊。這些病人因認知缺陷,要維持自己的個人事務已有困難,但否認事實,症狀的出現是一種代償機製。開始時可能因某一東西放錯地方或忘記而不見了,懷疑別人偷竊,以後則慢慢會出現較頑固的妄想。開始時家人可給以教育,並協助他保管好東西勿失落,使他放心。必要時須請教精神病醫師。家人對此應該始終設法叫他放心,而不是爭吵,並幫助老人管理好物件。
(2)被害感覺
病人會有一個頑固的想法認為某人意欲加害於他,而且說得活靈活現,甚至非常戲劇化。這些老人常常沒有其他的精神症狀。這種迫害妄想常會持續很久。
這症狀常發生在精神病中期,病人為防止被害,拒食或拒吃藥物。處理的方法並不是要使病人知道他自己錯了,而是在他懼怕的方麵給予支持,避免環境突然改變,如有變化,應作解釋。注意防止病人的暴力行為或逃跑。不要和病人對立,而是讓他放心。
(3)恐怖感覺
還有一種妄想,病人有腦子發鈍感覺,並感恐怖,相信自己處於危險之中,且常有恐怖的幻覺。
這常在使用抗膽堿能藥物後發生,如確實藥物引起,可以停藥。讓老人在一個有安全感和安靜的環境中,避免突然大聲和過度刺激。因有可能逃跑,所以要嚴密地保護甚至每時每刻不能斷人。
(4)浪遊
浪遊是較嚴重的行為問題,常有危險的後果,這種情況不僅家庭不願照顧,就連老人院都不願接受,這些老人常常有精神病。浪遊是一種無目的、無去向或者為去尋求不可能到的地點而盲目走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