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帕金森氏病與帕金森氏綜合征
19世紀初帕金森(Parkinson)首次報告了這種病,因其症狀的特點,又稱震顫麻痹。震顫發生往往先在一側上肢,然後波及同側下肢,上肢較下肢症狀明顯,在相當長時間後也可延及對側上下肢,頭部及舌亦可受累。震顫在靜止時明顯,隨意運動時減輕。震顫常以拇指及掌指關節為明顯,因此好像“搓丸樣”的動作。震顫同時還有肌肉強硬,以致表情僵硬,行走時,頭及軀幹稍向前傾,肘、膝、髖關節屈曲,步態走得快而急,但步子小、跨度狹,五、六步方抵得上正常人一步,開步困難,步伐很小,越走越快,不能迅速停步。後期因為肢體僵硬,不會更衣,刷牙、剃須、係鞋帶,造成生活上的困難。
麵部缺乏表情,眨眼動作減少,宛如麵具,講話口吃、低沉,坐下後不能起立,臥床起來亦困難,靜止狀態下震顫明顯,活動狀態下消失。因肢體僵硬、行動笨拙,書寫時字跡歪曲,字越寫越小。當然都會去醫院診治,但家屬本人必須懂得以下一些基本知識。
1.需要長期用藥控製
本病因大腦皮層運動區管理協調自主動作神經通路的錐體細胞及其發出的錐體束的損害引起了一係列症狀。造成損害原理不明,隻知大腦皮層多巴胺含量較低,隻及正常人1/5~1/10。發病隨年齡增加,70歲以上發病最高,這是原發性帕金森氏病,後來發現其他腦病,如腦炎後神經元喪失、疤痕組織,微小梗塞亦可發生類似症狀即稱帕金森氏綜合征,如腦炎後帕金森氏綜合征、動脈硬化性帕金森氏綜合征、一氧化碳中毒性帕金森氏綜合征等。藥物亦可引起藥物性帕金森氏綜合征,也有老年人常患良性家族性震顫,症狀似帕金森氏綜合征,但隻引起寫字、持物等某些不便,從不致殘。
目前在治療上雖不斷有新療法報道,如試行手術,可望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但遠期效果尚未肯定,必須去神經科診治。大部分患者還是針對症狀的控製,臨床應用為左旋多巴的複方片劑,或多巴胺受體激活劑,因而必須持續用藥,長期服藥者中有人會出現一些副作用。
2.日常護理
帕金森病無法根治,進展慢病程長,而病變主要為運動障礙,以致會影響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本書中篇中所述的各點對本病病人均適用,但還有一些特別的護理要點。
(1)一般護理。病人飲食要保證良好的營養,病人如出現流口水常表示吞咽困難,此時進餐咀嚼要慢,每口食物不要太多,不要吃過硬、過幹的食物,亦不要吃有碎屑的幹點,以免食物嗆入氣管。病人不宜臥床進食。
防止脊椎彎曲,病人需睡硬板床。坐的椅子應有把手,可將上臂放在把手上,以減輕震顫。衣著要寬鬆,便於穿脫。
使用左旋多巴治療,要注意藥物反應,反應可有惡心嘔吐、食欲減退、體位性低血壓、高血壓、心律失常、轉氨酶增高,長期應用後還會出現多動和精神症狀,故需注意如有不良反應發生,及時就醫。
疾病早期生活能自理,以後日常生活需要部分協助,例如拿東西、扣紐扣、書寫、穿衣都會有困難。在未失去能力前,即使困難,應堅持自己照料自己。
(2)康複鍛煉。為了盡可能保持病人正常活動功能,康複鍛煉在帕金森氏病人護理中極為重要,鍛煉可分幾個方麵:
①關節功能鍛煉。使四肢及軀幹各關節盡可能保持正常活動範圍,並矯治病態的姿勢。具體方法是在疾病早期教病人主動運動,例如前臂的屈伸運動就可使肘關節活動,下蹲運動是膝和髖部的屈伸運動,有助於矯正膝及髖的彎曲情況;挺胸展臂動作則有助於保持軀幹的正確姿勢。(請參考本書第12章)每個病人有不同的情況,故還應請康複醫師根據病人的病態姿勢給予糾正。
②吸功能鍛煉。目的是鍛煉病人的呼吸肌。方法是讓病人反複深吸氣與深呼氣。
③基本活動訓練。病重的病人出現運動障礙時會影響一些基本活動,因而早期即應進行基本活動訓練。
起床訓練 先將軀體轉向床邊一側,垂下兩腳,以一臂支撐住床,使上身撐起並轉向床沿,然後再以另一臂的肘部支撐至正位。
坐下起立訓練 要坐下時,先將小腿貼住椅邊,然後彎腰,將兩手支撐於椅上慢慢坐下,坐下後再將臀部向椅子內移動。
起立時先將兩手支撐於椅,將臀部移向椅邊,在兩手支撐下起立。以上訓練,病人有困難時,家屬可予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