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附錄 中國曆史研究法補編(8)(1 / 3)

(4)本國人與外國人性質相同,事業相同,可以作合傳。要作這種傳,不單要研究國學,外史知識亦須豐富。兩兩比較,可以發揮長處,補助短處。例如孔子與蘇格拉底,兩個都是哲學家,一個是中國的聖人,一個是希臘的聖人,都講人倫道德,兩人合為一傳,可以比較出東亞所有人生問題的異同及解決這類問題的方法。再如墨翟與耶穌,兩個都是宗教家,一個生當戰國,一個生於猶太,都講博愛和平崇儉信天;合在一塊作傳,可以看出耶墨兩家異同,並可以研究一盛一衰的原故。又如屈原與荷馬,兩個都是文學家,一個是東方的文豪,一個是西方的詩聖,事跡都不十分明了。各人都有幾種傳說的,把他們合在一起,可以看出古代文學發達的次序,及許多作品附會到一人名下的情形。更如清聖祖、俄大彼得、法路易十四都是大政治家,三人時代相同,性質相同,彼此都有交涉;彼得、路易的國書,清故宮尚有保存;替他們合作一傳,可以代表當時全世界的政治狀況,並可以看出這種雄才大略的君主對內對外的方略。

(二)代表社會一部分現象的普通人物 和第一類相反,前者是英俊挺拔的個人,後者是群龍無首的許多人。正史中的儒林、文苑、遊俠、刺客、循吏、獨行等列傳,就為他們而立。他們在曆史上關係的重要,不下於偉大人物。作這種合傳,是專寫某團體或某階級的情狀;其所注意之點,不在個人的事業而在社會的趨勢;需要立傳與否,因時代而不同。《史記》有《遊俠傳》,因為秦漢之交,朱家郭解一流人物在社會上有相當的勢力,不可忽視。《後漢書》有《黨錮傳》,因為東漢時候,黨錮為含有社會性的活動,直接影響到政治。《後漢書》又有《獨行傳》,因為當時個人的高世傑出之行,社會上極其佩服,養成一種風氣。《宋史》有《道學傳》,因為宋代理學發達,為當時一種特殊現象,於社會方麵影響極大。這類人物含有社會性,其中亦有領袖行為舉止頗多值得注意的地方,然不及全部活動之重要。單注意領袖,不注意二三等角色,看不出力量,看不出關係,非有群龍無首的合傳不可。我們萬勿以人物不大,事情不多,一個個分開看,無足輕重,便認定其活動為無意義,值不得占篇幅。須知一個人雖無意義,人多則意義自出;少數的活動效果雖微,全體的活動效果極大。譬如《後漢書·黨錮傳》,要把個人的動作聚合加上,然後全部精神可以表出。單看範滂、張儉所爭,都是硜硜不節;然黨錮共同精神,就在這硜硜小節裏邊。我們若隻是發空論,唱高調,一定表現此中真相不出來的。真講究作文化史,這類普通人物的事實,比偉大人物的動作意味還要深長。二十四史中,這類合傳尚嫌其少,應當加以擴充。又可分為五項:

(1)凡學術上,宗教上,藝術上,成一完派者。應當作為合傳,例如《姚江王門弟子傳》、《蕺山劉門弟子傳》,邵念魯所著,作得很好,兩家學風可以看出。《宋元學案》、《明儒學案》亦皆如此。前者分派多,歸並少,後者反是。比較起來,還是《明儒學案》好些(因一是單篇,一是專著之故)。李穆堂的《陸子學譜》亦用合傳體裁。陸門一傳再傳弟子的關係,都在裏麵看得很了然,研究亦很方便。再如法相宗、天台宗、禪宗,在佛教史中不必多作,隻要幾篇好的合傳,便就夠了。又如南宗畫派院體畫派,自明以來,分據畫界領域;把一派中重要人物聚集起來,為作一篇合傳,並不費事,而研究近代繪畫的人,很容易得一種概念。

(2)凡一種團體,於時代有重大關係者,應當為作合傳。例如宋代的元祐慶元黨案,不管他有無具體組織,亦不管他是好是壞,但是當時士大夫都歡喜標立門戶,互相排擠,至其甚則造作黨籍以相陷;但凡他們氣味相投的都可以作為合傳,以觀其是非得失。再如明代的東林、複社、昆宣閹黨,有的係自立名號,有的敵黨所加,各因其類,結為團體,以相攻擊,於是宇內騷然,大獄慘動;最好一黨作篇合傳,以觀其政治上影響,並可以考見明亡的原因。又如近代的戊戌維新黨、國民黨、共產黨,其發生雖或先或後,曆史雖或久或暫,組織雖或疏或密,然對於政治方麵各有主張,各有活動;應該把他們的分子作幾篇合傳,以說明他們的真相,判斷他們的功罪,推求他們在政治上社會上的影響。

(3)不標名號,不見組織,純為當時風氣所鼓蕩,無形之中,演成一種團體活動,這類人亦應當為作合傳。例如晉代的清談,沒有黨,沒有係,更沒有本部支部,但是風氣所尚,都喜歡搖塵尾,發俊語;為他們作一篇合傳,不特可以看出當時思想的趨勢,並可以看出社會一般的情形。再如宋代的道學,雖沒有標出任何團體,然而派別很多,人人都喜歡講點理氣性命的話;合起來作篇傳,比《宋元學案》稍略,比《宋史道學傳》稍詳,以看他們的主張及傳授,那就好了。又如明末遺民反抗滿洲,雖沒有團體,但確為時代精神所寄;單看張煌言、顧炎武等,還看不出全部的民族思想、社會潮流;把大大小小許多人,都合起來作傳,他們這種活動的意義及價值立刻就可以看出來了。

(4)某種階級或某種閥閱,在社會上極占勢力者,應當為作合傳。例如六朝的門第,儼然是一種階級,南朝的王、謝、郗、庾,北朝的崔、盧、李、鄭,代代俱掌握政權,若從《南北史》中把他們這幾人各作一篇合傳,可知其勢力之偉大;所有重要活動,全是這幾人作的;但是單看《王導傳》、《謝安傳》,很不容易看出來。再如唐朝的藩鎮,為一代盛衰的根源,單看安祿山、史思明的列傳,看不出有多少關係,若把大大小小的藩鎮都合起來,說明他們的興亡始末,可以看出在常時專橫的情形,於後世影響的重大。又如晚明流寇,騷動全國,明朝天下就斷送在他們手裏;單看張獻忠、李自成的列傳,還未能看出民間慘苦的全部;把所有流寇都聚集起來,就可以看出他們的凶暴刻毒,並可以看出社會上所受他們的摧殘蹂躪,有些地方真能夠使我們看了流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