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附錄 中國曆史研究法補編(11)(3 / 3)

我相信,用這種新的專傳體裁作一百篇傳,盡能包括中國全部文化的曆史。現在姑且把值得我們替他作傳的人開個目錄出來,依文化的性質分為三部。但憑一時思想所及,自然不免有遺漏或不妥的地方,待將來修補罷!

(一)思想家及其他學術家

(1)先秦時代:孔子、墨子、孟子、莊子、荀子、韓非子。

為什麼沒有老子呢!因為老子帶神話性太濃,司馬遷已經沒有法子同他作詳確的傳,我們還能夠麼?《老子》這部書在思想史上固然有相當位置,但不知是誰作的,我們隻好擺在《莊子傳》裏附講,因為他的思想和莊子相近。這種確是一個方法:書雖重要而未知作者,隻好把他的思想歸納到同派之人身上,才不會遺漏。

(2)漢代:董仲舒、司馬遷、王充。

西漢的《淮南子》雖是道家最重要的書,但非一人的作品,不能作專傳,或者可以另作《道家合傳》,或者可以附這種思想在《莊子傳》後。

(3)三國、兩晉、南北朝、隋。

這個時代,幾乎沒有偉大的中國思想家。魏王弼的思想似乎有點價值,但他的事跡很少,不夠作傳。隋代的《中說》倘使真是王通做的,在周隋那種變亂時代有那種思想總算難能可貴。但其中大半是敘王通和隋唐闊人來往的事,闊人都是王通的門生,儼然孔門氣象,其實都不可靠。假使這種話是王通說的,王通是個卑鄙荒謬的人。假使這種話是王通門人說謊,這部《中說》便根本沒有價值。所以《中說》雖和思想界有點關係而王通還不值得作傳。

(4)北宋:張載、程顥程頤合。

專傳也並不是很呆板的拿一人作主,也可平敘二人,參用合傳的體裁。程顥、程頤是兄弟,有分不開的關係,又不能偏重一人,所以隻好平敘。為什麼北宋又沒有周敦頤呢?周敦頤雖宋儒最推重的人,但他的《太極圖說》是真是偽,在宋代已成問題,除了《太極圖說》又沒有旁的可講,怎麼能代表一種學派呢?

(5)南宋:朱熹、陸九淵、呂祖謙。

(6)明代:王守仁。

元代隻衍宋儒的學說,沒有特出的人才。明代的思想家委實不少,但因為王守仁太偉大了,前人的思想似乎替他打先鋒,後人的思想都不能出他的範圍,所以明代有他一個人的傳便盡夠包括全部思想界。

(7)清代:顧炎武、黃宗羲、朱之瑜、顏元、戴震、章學誠。

顧黃是清代兩種學風的開山祖師,或分作二傳,或合為一傳,都可以。朱之瑜的影響雖然不在中國,但以中國人而傳播中國思想到日本,開發日本三百年來的文化,是很值得作專傳的。

以上列的思想家都是中國土產,若能夠好好的替他們作傳,很可以代表中國土產的思想。雖然各時代的人數有多有少,卻並不是說人多的便是文化程度高,人少的便是文化程度低。一來呢,略古詳今是曆史上的原則;二來呢,有的時代,思想的派別太複雜了,不是人多不能代表。所以宋、清兩代的人數比較的多,是無法可想的。明代雖隻王守仁一人,卻已盡夠代表一代,並不是明代的文化比宋、清兩代低。

驟然看來,似乎中間有幾個時代,中國沒有一個思想家,其實不然。上麵的目錄不過為敘述的方便起見,先開出土產的思想家來。其實還有重要的部分擺在後麵。便是從印度來的佛家思想。當土產思想衰歇的時代,正是佛家思想昌盛的時代,如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都是。現在可以把那些時代的思想家列在下麵:

(1)南北朝:鳩摩羅什、道安慧遠合。

鳩摩羅什是最初有係統的輸入佛家思想的第一人。從前雖有些人翻譯些佛經,但很雜亂零碎。到了他才能舉嚴格的選擇,完整的介紹。他的門弟子很多,都繼續他的翻譯事業。從此以後,中國人對於佛家思想才能夠有真實的認識和研究。到了道安、慧遠便能自己拿出心得來,一個在北朝,一個在南朝,又有師生的關係,所以非合傳不可。我們拿鳩摩羅什代表翻譯者,拿道安、慧遠代表創造者,有這二傳可以包括南北朝的佛家思想界。

(2)隋唐:智、玄奘、慧能、澄觀、善道。

這五人中,玄奘完成輸入印度佛家思想的偉業,餘人創造中國的佛家思想。智是天台宗的始祖,慧能是禪宗的始祖,澄觀是華嚴宗的始祖,善道是淨土宗的始祖。同樣,玄奘也是法相宗的始祖,不過後來不久就衰歇了。這幾派的思想內容和後來狀況都可在各始祖傳內敘述。

佛家思想有這八人做代表足以包括全部。在印度時的淵源如何,初入中國時的狀況如何,中國人如何承受,如何消化,如何創造新的,如何分裂為幾派,一直到現在怎麼樣。都分別歸納在這八人身上,諒必沒有甚麼遺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