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印度風行一種學術辯論會,很像中國打擂壇。許多闊人、國王、大地主,常常募款做這類事,若是請的大師打勝了,就引為極榮譽的事,時間長到幾個月。當玄奘在印度最後的幾年,六派外道最占勢力,勝論大師順世最有名,最厲害,跑到那爛陀來論難,說輸了便砍頭。那時他寺的佛徒給他打敗的已有好許多,所以他特來惹戒賢。戒賢不理他,叫玄奘去跟他論辯,幾個月工夫,駁得順世外道無言可說,隻好自己認輸,便要砍頭。玄不讓他砍,他便請玄奘收他做奴仆,玄奘不肯,隻收他做學生,卻又跟他請教,他又不肯,結果就在晚上談論,幾個月工夫,又給玄奘學清楚了《勝論》。
像這種精神,玄奘是很豐富的。他是佛教大乘法相宗,不錯;但做學問卻大公無我,什麼都學,所以才能夠成就他的偉大。他遊印度共費了十九年,他足跡所經有六千萬裏:所為的是什麼?隻為的求學問。像這幾種地方,我們作傳,應該用重筆寫。
玄奘最後兩三年在印度佛教的地位高極了,闊極了,竟代替了戒賢,當那爛陀寺的首席教授。有一回,兩國同時請他去講演,甲國要他先去,乙國也要他先去,幾乎要動刀兵了。結果,鳩摩羅王戒日王來調停,都加入。就在那兩國邊界上開大會。到會的有十八國王,各國大小乘僧三千餘人,那爛陀寺僧千餘人,婆羅門和尼乾外道二千餘人。設寶床,請玄奘坐,做論主。玄奘講他自己做的《真唯識量頌》,稱揚大乘;叫弟子再讀給大眾聽,另外寫一本懸會場外;說,若裏邊有一字沒有道理,有人能破的,請斬我的首以謝。這樣,經過十八日,沒有一個人能難。那些地主和聽眾都異常高興,戒日王甚至請玄奘騎象周遊各國,說中國大師沒有人敢打。
除上列各大事外,玄奘在印度還做了許多有價值的事,我們應該多搜材料,好好的安置傳裏。這是講在印度工作的話。
他回國以後,全部的生活完全花在宣傳佛教,主要的事業十九都是翻譯佛經。他是貞觀元年出國的,到貞觀十七年才起程回國,次年到了於闐,途中失了些經典,又費了八月工夫補鈔,到十九年正月二十四日才到長安,他出國是偷關越境的,很辛苦;回來可十分闊綽。他一到於闐就上書唐太宗,告訴他將回國。剛好唐太宗征高麗去了,西京留守房玄齡派人沿途招待,並且出郊相迎接。太宗聽見玄奘到了京,特地回來,和他在洛陽見麵。他從二月六日起,就從事翻譯佛經,一直到龍朔三年十月止,沒有一天休息。開首四年,住長安弘福寺;以後八年住長安慈恩寺;以後一年陪唐高宗往洛陽,住積翠宮;以後二年住長安西明寺;最後五年住長安玉華宮。二十年之久,譯了七十三部,一千三百三十卷佛經。一直到臨死前二十七天才擱筆。前四五年因為太宗常常要和他見麵,還不免有耽擱的時間;自太宗死後,專務翻譯,沒有寸陰拋棄。每日自立功課,若白天有事做不完,必做到夜深才停筆。譯經完了,複禮佛行道,至三更就寢,五更複起。早晨讀梵本,用朱筆點次第,想定要譯的。十幾個學生坐在他麵前筆記,他用口授,學生照樣寫,略修改,即成文章。食齋以後,黃昏時候,都講新經論,並解答諸州縣學僧來問的疑義。因為主持寺事,許多僧務又常要吩咐寺僧做,皇宮內使又常來請派僧營功德,所以白天很麻煩。一到晚上,寺內弟子百餘人鹹請受誡,盈廡滿廊,一一應答處分,沒有遺漏一個。雖然萬事輻輳,而玄奘的神氣常綽綽然無所壅滯。像這樣一天一天的下去,二十年如一日,一直到他死前二十七日才停止。這種孜孜不倦,死而後已的工作情形,傳裏應該詳細敘述。
玄奘一生的成功就因最後二十年的努力。若是別人既已辛苦了十九年,留學歸國,學成名立,何必再辛苦?他卻不然;回國的第二十七天就開始譯經,到臨死前二十七天才停筆;一麵自己手譯,一麵培植人才,不到幾年,就有若幹弟子聽他的口授,筆記成文,卒至有這偉大的成績。自古至今,不但中國人譯外國書,沒有誰比他多,比他好,就是拿全世界人來比較,譯書最多的恐怕也沒有人在他之上。所以我們對於這點,尤其要注意。最好是做一個表,將各經的翻譯年月,初譯,或再譯,所屬宗派,著者姓氏年代,卷數,品數,等等,一一詳明標列,這樣才可以見玄奘所貢獻給學術界的總成績。
這個表要有二種分類排列法:一種是依書的外表分列;一種是依書的內容分列。前者可分創譯、補譯、重譯三類:創譯是從前未譯過的,補譯是從前未譯完的,重譯是從前譯得不好的;後者可分七類:一、法相宗的書,創譯的很多,重譯的也不少。二、法性宗的書,如《大般若波羅密多經》,鳩摩羅什也曾譯過,但不完全,所以玄奘重譯全部,共有六百卷之多。三、其他大乘各宗的書,如《攝大乘論》,從前也有人譯過,但沒有他的詳,沒有他的精確。四、小乘各宗的書,又可分二目:甲、上座部的,如《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二百卷:乙、大眾部的,如《阿毗達磨俱舍論》、《阿毗達磨正理論》。五、講宗派源流的書,如《異部宗輪論》。六、講學問工具的書,如《因明入正理論》、《因明正理門論》本是最初介紹論理學的傑作。七、外道的書如《勝宗十句義論》,是印度外道哲學書最重的一部。像這樣分類列表,既令人知道玄奘貢獻之偉大,又可令人知道他信仰法相宗是一事,翻譯佛經又是一事,他做學問很公平,忠實,不僅譯本宗書。這點無私的精神也要用心寫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