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點,在宗教史上要說明的。中國人信佛宗釋伽牟尼,信道宗太上老君,信基督教宗基督,同時可以並容,決不像歐洲人的絕對排斥外教。佛教輸入以後,經過幾次的排斥,但都不是民眾的意思。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帝三次摧殘佛教,其動機都因與道教爭風。當時那兩教的無聊教徒,在皇帝麵前爭寵,失敗了的,連累全教都失敗,這和全國民眾有何相關?中國所以不排斥外教,就因為本為沒有固定的宗教,信教也是崇德報功的意思。基督教輸入以後,所以受過幾次的激烈排斥,也隻因基督教徒本身有排外的思想,不容外教的存在。回教謨罕默德出於摩西,也是排外的教。摩西之所以起,即因爭奪南方膏腴之地而起。基督教到羅馬,以教會幹涉政治;回教所到之處亦以教會幹涉政治:那自然和本方人的權利思想不相容,自然會引起相當的反感。當他們初入中國,未現出侵略的野心以前,中國人是無不歡迎的。自唐朝景教流行到明末基督教再來,都不曾有甚麼反動。後來因為舊教天主教有壟斷政權的嫌疑,新教耶穌教又有侵略主義的野心,所以我們才排斥他。回教輸入中國以後的情況,也是一樣。
關於這點——中國人對於外來宗教的一般態度,很值得一敘。我們常常看見有許多廟裏,孔子、關羽、觀音、太上老君,同在一個神龕上,這是極平常的現象。若不了解中國人崇德報功的思想,一定覺得很奇怪。其實崇德報功,隻一用意,無論他的履曆怎樣,何妨同在一廟呢?譬如後稷和貓都有益於農耕,農人也常常同等供祀,又有何不可呢?
作中國宗教史,依我看來,應該這樣作:某地方供祀某種神最多,可以研究各地方的心理;某時代供祀某種神最多,可以研究各時代的心理,這部分的敘述才是宗教史最主要的。至於外來宗教的輸入及其流傳,隻可作為附屬品。此種宗教史作好以後,把國民心理的真相,可以多看出一點;比較很泛膚的敘述各教源流,一定好得多哩。
戊 學術思想史
中國學術不能靠一部書包辦,最少要分四部:
子 道術史——即哲學史
醜 史學史
寅 自然科學史
卯 社會科學史
四部合起來,未嚐不可;然性質既各不同,發展途徑又異,盛衰時代又相參差,所以與其合並,不如分開。現在先講道術史的做法。
子 道術史的作法
中國道術史,看起來,很難作。幾千年來的道術合在一起,要想係統分明,很不容易。不過,若把各種道術分為主係、閏係、旁係三類,好好的去作,也不是很難。主係是中國民族自己發明組織出來,有價值有權威的學派,對於世界文化有貢獻的。閨係是一個曾做主係的學派出來以後,繼承他的,不過有些整理解釋的工作,也有相當的成績的。旁係是外國思想輸入以後,消納他,或者經過民族腦筋裏一趟,變成自己的所有物,乃至演成第二回主係的思想的。幾千年來的思想,認定某種屬某係,有了綱領,比較的容易作。
主係思想,有價值的,不過兩個時代:一、先秦;二、宋明(包括元代)。要作中國道術史,可以分做上下兩篇,分講先秦宋明兩個主係;但非有真實的學問加精細的功夫不可。
所謂閏係,如漢朝到唐初對於先秦的學術,清朝對於宋明,是閏係。因為漢唐人的思想不能出先秦人的範圍,清人的思想不能出宋明人的範圍。雖然東漢以後已有一部分旁係發生,清朝也有一部分旁係發生,但閏係的工作仍占一部分,不妨分別敘述。
所謂旁係,最主要的是六朝隋唐間的佛學。那時代把佛學輸入以後,慢慢的消化,經過一番解釋,準備做第二回的主係。這個旁係,和第一回主係先秦沒有關係,但是宋明主係的準備。還有一種旁係,就是現代。再追遠一點,到明中葉基督教的輸入;但那時的關係很微,到最近三四十年才發達。此刻的旁係,比隋唐的佛學還弱的很;將來在學術上的位置很難講,倒有點像東晉南北朝的樣子,離隋唐尚遠。東晉時,佛教各派思想都已輸入,但研究者僅得皮毛,還沒有認真深造的工作。中間經幾百年,到隋唐而後才有很體麵的旁係出現。因旁係的體麵而有融會貫通,自創一派的必要。現在的中國,我們希望,更有一個主係出現,和第一主係第二主係都要不同才好。宋明思想和先秦思想,好壞另是一件事,性質可絕不相同,旁係發達到最高潮,和過去的主係結婚,產生一新主係,這是宋明道術的現象。現在的中國也有這種產生第三主係的要求,但主係產生的遲早,要看我們努力的程度如何。此刻努力,主係可以早出現。此刻不努力,或努力不得其方,恐須遲延到若幹年後。但第三主係的產生,始終必可實現,因為現在正是第二旁第輸入中國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