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旁係的發生,很重要。佛教到底應擺在宗教史還應擺在道術史,很費斟酌。單作《佛教史》,當然可以詳說;但作道術史,則仍以擺在道術中為是。在中國的佛教,惟淨土宗及西藏、蒙古的喇嘛教應擺在宗教方麵。因為縱使他們有相當的哲理,而在中國本部文化上的影響很少;即西藏、蒙古人之信仰喇嘛,也並不因他有哲理,所以應該收入宗教裏。此外,自隋唐以來,最初的毗曇宗到三論宗、攝論宗、小乘的毗曇宗、大乘的教下三家——天台宗、華嚴宗、法相宗,乃至禪宗,都關於哲理方麵。大多數的佛教徒,信宗教的成分,不如研究哲理的成分多。簡單講,除密宗在蒙藏應列入宗教史以外,其他都應收入道術史。這部分工作,頗不容易。第一、要說明原始佛教何如?印度佛教的分化發展何如?因為要想了解新婦的性情,非先了解她的娘家不可。所以先應忠實的看佛教起原及其分化發展,然後可敘中國的佛教。第二、東漢、三國、西晉、南北朝是翻譯時期,但能吞納,不能消化。所以應該敘述那時輸入的情況何如?輸入了些什麼東西?那些譯本是否能得原本真相,沒有錯誤。第三、最主要的唐朝教下三家,要集中精神去說明。法相宗從印度由玄奘帶來。玄奘以前,隻是印度人講。到玄奘譯著《成唯識論》,才開這個宗派。但《成唯識論》是玄奘及其弟子窺基把釋迦牟尼以後十家的道術彙合翻譯,參以己意,才作成的。此種譯著,為功為罪,尚不分明。十家的內容,很難分別;其中以護法為主,而其餘九家,不易看出。十家的道術,經過玄奘、窺基的整理,去取之間,很有選擇。雖說原是印度人的思想,但其中實參加了中國幾個大師的成分。天台宗是智者大師所創,後來印度來的許多大師都很佩服他。認真看起來,天台宗的確和印度各宗不同。許多人攻擊他,以為不是真佛教;其實這種不純粹的洋貨,我們治學術史的人尤其要注意。華嚴宗不是純粹出自中國,也不是純粹出自印度,乃出自現在新疆省的於闐。佛教到於闐才發生華嚴宗,華嚴宗到中國本部才成熟,至少不是印度的。所以所謂教下三家,可說完全都是中國的;此外教外別傳,如禪宗,神話說是達摩自印度傳來的,我們研究的結果,不肯相信。他所謂西方二十八祖,全是撐門麵的;實在隻有五祖和慧能,純是中國的學派。所以禪宗的學風,也純是中國的創作,應該和教下三家同樣的用力敘述。
佛教雖是旁係,但做起來的時候,應該用做主係的方法去研究。因為起初雖自外來,但經過中國人消化一次,也含有半創作性。所以除了簡單講印度佛教的起原和變遷以後,主要各宗派,在中國的,應該用研究先秦各家的方法去研究。看他不同之點何在?主要之點何在?這是作中國道術史比較的困難所在。其實也並不困難。因為書籍盡管多,要點隻是這幾個,不過我們沒有研究,心驚便是了。隻要經過一番研究,得著綱領,作起史來,實在容易。
旁係之中,附帶有他的閏係。講亦可,不講亦可。若是順便講的話,佛教的創作至唐開元而止,中唐以後及五代,便是佛教的閏係。後來法相宗的消滅,華嚴宗的衰微,天台宗的分裂為山內山外,禪宗的分為五派,自來講中國佛教掌故的最喜歡講這些東西,實在這都是閏係的話,旁係的主要點全在內容的說明。
現在有許多人感覺作中國道術史的困難,以為三國到隋唐實在沒有資料。其實,那有一個這麼長的時代而沒有道術之理?他們把這時代省去,中間缺了一部分還那裏成為道術史?再則,這部分工作如果落空,宋明哲學——第二主係思想的淵源如何看得出來?所以認真做中國道術史的人,應當對於第一旁係佛教加以特別的研究。
再往下就是第二主係宋明道術。宋儒自稱直接孔孟心傳,不承認與佛教有關係,而且還排斥佛教。另一方麵對他們反動的人攻擊他們,以為完全偷竊佛教唾餘,自己沒有東西。清代的顏元、戴震和近代的人,連我自己少時也曾有這種見解。其實正反兩方都不對:說宋明道術完全沒有受佛教的影響固然非是,說宋明道術自己沒有立腳點也是誤解。簡單講,儒家、道家、先秦、兩漢,本有的思想,和印度佛教思想結婚,所產生的兒子,就是宋明道術。他含有兩方的血統,說他偏向何方都不對。思想的高下雖可批評,然實在是創作的。先秦主係都是鞭辟近裏,把學術應用到社會上去。兩漢閏係專門整理解釋,離實際生活太遠了。宋明學者以漢唐的破碎支離的學問,繁瑣無謂的禮節,與人生無關,乃大聲疾呼的,說要找到一種人生發動力,才算真學問,所以超越閏係,追求主係本來麵目如何,其與社會有如何的關係。宋明道術所以有價值,就在這一點。但他們所謂回到本來麵目,是否達到,卻不敢說。不過,以古人的話啟發他自己的思想,實在得力於旁係的影響。當宋朝的時候,佛教旁係已成了閏係,派別很多。法相宗、華嚴宗雖已消滅,天台宗、禪宗卻分為好幾派,和兩漢今古文之爭一樣,互相攻擊,對於社會人心倒沒有多大關係。但一般學者,因苦於漢唐經學之茫無頭緒,總想在佛經上求點心得。如二程、朱子之流,少年皆浮沉於佛教者苦幹年,想在那方解決人生的究竟。但始終無從滿足這種欲望,所以又返而求之於先秦。研究佛經時雖未能解決人生問題,但已受有很深的影響;以後看先秦書籍時,就如戴了望遠鏡,沒有東西的地方也變成有東西了。一方麵,整個社會經過佛教數百年的熏炙,人人心裏都受了感染。所以一二學者新創所謂道學,社會上雲起峰湧的,就有許多人共同研究,而成為燦爛發皇的學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