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人際溝通的特殊性障礙(2 / 3)

觀念障礙觀念屬於思想範疇,由一定的經驗和知識積澱而成,是一定社會條件下人們接受、信奉並用以指導自己行動的理論和觀點。

觀念本身是溝通的內容之一,同時又對溝通有巨大的影響作用。有的觀念是促進溝通的強大動力,有的觀念則是阻塞溝通的絆腳石。因此,在消除語言和習俗的障礙之後,有必要進一步注意觀念障礙。

◎封閉觀念排斥溝通

封閉觀念根源於小農經濟。小農世世代代在一小塊土地上耕種,自給自足。簡單勞動隻憑經驗和力氣,不需要分工協作,沒有豐富的社會聯係,這些決定了他們必然怡然於“桃花源”式的生活方式,產生“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自我封閉觀念。這種觀念反對競爭和冒尖,必然不尊重科學,抑壓人才,排斥知識溝通。

◎僵化觀念窒息溝通

僵化觀念即把某種認識凝固化、神聖化、奉為永恒真理的觀念,是一種靜止的觀點。其標誌有:

(1)唯經典。誤把經典理論當做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不管遇到什麼問題,都到經典著作中找現成答案,如果實踐與理論發生矛盾,就削足適履,用理論來裁剪實踐。由於眼睛隻盯著本本,就看不到新鮮實踐經驗材料,也聽不到群眾的強烈呼喚,堵塞了信息溝通的渠道,實際上中止了新思想的溝通。

(2)唯權威。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曾提出“萬物皆數”的命題,認為一切都可以用整數比來表達。他的一位弟子通過嚴格的邏輯推演,發現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邊和直角邊並不構成整數比。這一發現對畢達哥拉斯學派的打擊太大了。因為常見的線段尚且不能表達為“數”,哪裏還談得上“萬物皆數”呢?這個矛盾後來由於引進“無理數”

概念而得到了解決。但當時的畢達哥拉斯學派為了維護權威的理論,長期封鎖了這個發現,從而一度窒息了數學的發展。封鎖新思想,是僵化觀念的必然所為。

克服僵化觀念,首先必須樹立實踐第一的觀點,堅持把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實踐中堅持、檢驗和豐富科學理論。在實踐的基礎上,還須樹立積極進取的觀點,勇於探索,勤於溝通,不斷開拓新境界。

◎極端觀念破壞溝通

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這種情況:爭論雙方都隻是抓住對方在溝通過程中的某一環節、方麵或特性,各執一端,彼此否定,誰也聽不進對方的意見,結果誰也說服不了誰。

美國談判學會會長、著名律師傑勒德·I·尼爾倫伯格認為:“一場成功的談判,每一方都是勝者。”“應該把談判看做是一項合作的事業。如果雙方能在一個合作的基礎上進行談判,那就有可能使他們深明大義,為實現利益均沾的目標而努力。”而談判的破裂,往往是由於至少有一方看不到這一點,在利益問題上隻顧自己一方,過分苛求對方造成的。極端的要求是談判成功的最危險的隱患。

觀念的深層結構是思維方式,即世界觀問題。封閉觀念是孤立思維模式的表現,僵化觀念是靜止思維模式的表現,極端觀念是非矛盾思維模式的表現。三者歸結為一點,即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因此,克服溝通的觀念障礙的根本途徑是加強唯物辯證法世界觀的修養,牢固樹立聯係的觀點、發展的觀點和矛盾的觀點。

角色障礙角色一詞按其原意是指在戲劇舞台上依劇本所扮演的某一特定人物的專門用語。引進社會學中,是指每個人作為社會一分子,在社會大舞台上都扮演著角色,都得按照社會對這些角色的期待和要求,服從社會行為規範。如果缺乏明智性或陷入盲目性,人們由於扮演不同的社會角色,則往往會因缺少共同語言而引起溝通困難。

社會地位不同的人通常具有不同的意識、價值觀念和道德標準,從而造成溝通的困難。不同階級的成員,對同一信息會有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認識。政治差別、宗教差別、職業差別等,也都可成為溝通障礙。不同黨派的成員對同一政治事件往往持有不同的看法;不同宗教或教派的信徒,其觀點和信仰迥異;職業的不同常常造成溝通的鴻溝——“隔行如隔山”;年齡也會構成溝通障礙,所謂“代溝”即為一例。

個性障礙這主要指由於人們不同的個性傾向和個性心理特征所造成的溝通障礙。氣質、性格、能力、興趣等不同,會造成人們對同一信息的不同理解,為溝通帶來困難。個性的缺陷,也會對溝通產生不良影響。一個虛偽、卑劣、欺騙成性的人傳遞的信息,往往難以被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