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人際溝通中的攻心說服力(1)(3 / 3)

這樣說員工就不會感到批評的暗示,同時也能夠受到鼓勵,並盡力做得像老板期待的那樣好。

運用具有魔力的字眼當我們所說的話用對了字眼時就能叫人笑、治療人的心病、帶給人希望。然而若是用錯了字眼就會使人哭、刺傷人的心、帶給人失望。同樣地,借著所用的“字眼”可以讓別人了解我們崇高的心誌和由衷的願望。

馬克·吐溫說:“恰當地用字極具威力,每當我們用對了字眼……我們的精神和肉體都會有很大的轉變,就在電光石火之間。”

曆史上許多偉大人物就是因為善於運用字眼的力量,大大地激勵了當時的人們,他們跟隨著這些偉大的人物,塑造出今天的世界。的確,用對了字眼不僅能打動人心,同時更能帶出行動,而行動的結果更展現出另一種人生。

當美國的帕特裏克·亨利站在13個州代表之前慷慨激昂地說道:“我不知道其他的人要怎麼做,但就我而言,不自由,毋寧死。”這句話激發了幾代美國人的決心,誓要推翻長久以來壓在他們頭上的苛政,最終建立了美利堅合眾國。

許多人都知道人類的曆史就是由那些具有威力的話所寫成的,然而卻很少有人意識到那些偉人所擁有的語言力量卻也能夠在我們的身上找到,這能改變我們的情緒、振奮意誌乃至於有膽量敢於麵對一切的挑戰,使人生過得豐富多彩。

我們在跟別人說話時常常用字十分謹慎,然而卻不留意自己習慣用的字眼,殊不知我們所用的字眼會深深影響我們的情緒,也會影響我們的感受。因此如果我們不能好好掌握怎樣用字,如果我們隨著以往的習慣繼續不加選擇地用字,很可能就會扭曲所曆經的事實。

譬如說,當你要形容一件很了不起的成就時,用的字眼是“不錯的”成就,那對你的情緒就很難造成興奮的感覺。這全是因為你用了具有局限性的字眼所致。一個人若是隻擁有有限的詞彙,那麼他就隻能體驗有限的情緒,反之若是他擁有豐富的詞彙,那就有如手中握著一個可以調出多種顏色的調色盤,可以盡情來揮灑你的人生經驗,不僅為別人,更可以為自己。

在此我們再舉一個著名的例子,在美國一家全國性的卡車服務公司,管理階層發現他們所送的貨物中有萬分之六會送錯地方,這使得公司每年得額外賠上25萬美元的損失,為此公司特別聘請了戴明博士去給他們診療一番。根據戴明博士的觀察,發現這些送錯的案子中有五到六成是因為該公司的司機看錯送貨契約所致。為了能一勞永逸地消除這樣的錯誤,而使該公司做好服務品質,戴明博士建議最好把這些工人或司機的頭銜改為技術員。

一開始公司覺得戴明博士的建議有些奇怪,難道把職位頭銜改一改就能把問題解決了?可是沒有多久績效就出現了,當那些司機的頭銜改為技術員之後不到30天,先前萬分之六的送錯率一下子便下降到了萬分之一以下,也就是說從此那家公司一年可以節省25萬美元。

這個例子說明了一個基本的事實,字眼的轉換不管是用在個人身上或企業整體上都有相同的效果。

生活中時時選擇使用積極性的字眼,最能振奮我們的情緒,反之,若是選擇使用了消極的字眼,就必然很快地使我們自暴自棄。遺憾的是我們經常不留意所用的字眼,以致錯失唾手可得的大好機會。因此我們務必要重視使用字眼的重要性,這做起來並不難,隻要你能聰明而用心地選擇就可以了。

人必自重而後人重之每個人都設身處地地替人著想,哪裏還會有什麼不滿的情緒?更別說會造成什麼人與人之間的隔閡、代溝了!

有一句話說:“人必自重而後人重之。”

這句話是提醒人要時時注意自己的行為得不得體。然而,一個人太過“尊重”自己,往往會變成“自視過高”,甚至“自私自利”,凡事隻想到自己的利益和別人對自己的評價。

“自重”也許會讓別人不能不“重視”你的存在,但是隻有當你也以同等的尊重對待別人時,別人才會從心底裏“尊重”你。

一個懂得尊重別人的人,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都能輕易找到自己的位置。

讀書時,小林曾在美國的一家快餐店打工。剛上班不久,他對工作的程序還不熟練,錯把一小包糖當做奶精給了一個女客人。

因為他一個小小的疏忽,使得這位女客人非常生氣。也許是因為她正在減肥,或者是剛失戀,她當著所有客人的麵大聲對小林咆哮,簡直把那包糖當成毒藥:“你幹什麼給我糖?難道還嫌我不夠胖?”

那時的小林初來乍到,完全不懂減肥對美國人來說是一件多麼沉重的事,呆呆地愣在那裏,不知所措。

快餐店的女經理聞聲而來,沉著冷靜地麵對這一切,在小林耳邊輕輕地說:“如果我是你,我會馬上道歉,並且把她要的東西快點給她。”

小林照經理的吩咐做了,並表達了最誠摯的歉意。那位客人有了台階下,數落了幾聲就放過他了。

闖下這個大禍,小林忐忑不安地等著經理出來數落他。沒想到經理隻是過來對他說:“如果我是你,我會在下班後把這些東西認認真真熟悉一下,以後就不會再拿錯了。”

不知道為什麼,這一句“如果我是你”竟然使小林非常感動,好像聽到的是一位朋友的意見,而不是上司的命令,他有一種受到“尊重”的感覺。

後來,可能他比較幸運,無論他在學校上課,還是在其他地方打工,不管是老師也好,老板也好,他們明明是提出不同意見,明明是在批評哪裏不好,他們卻很少會直接地責問,他們不會說:“你怎麼能這麼做?”“你以後不能再這麼做!”而是用委婉的口氣說:“如果我是你,我大概會……”

這種交談方式使小林完全不感到難堪,不感到沮喪,取而代之的是一點溫暖和幾許鼓勵。

隻是多了那麼幾個字,一下子就站到了對方的立場。大家站在同一陣線,每個人都設身處地地替人著想,哪裏還會有什麼不滿的情緒?更別說會造成什麼人與人之間的隔閡、代溝了!

小林時常想:“真奇怪,怎麼我碰到的老外就這麼會做人?他們真懂得說話的藝術,可以把話講到人的心坎裏。”後來,他發現他們之所以會如此說話,是因為他們從心底裏這麼想。

當你真正尊重別人時,你說出來的話也會像沾了蜂蜜一樣甜,而且你所沾的是天然的蜂蜜。

有一次,小林去一個美國演員家做清潔工。這個演員不是什麼大明星,但是也屬於中上層人士,當女主人交代完他所該做的工作時,突然對他說:“請問我可以吸煙嗎?”

小林吃了一驚,結結巴巴地回答:“你……你是在問我?”

她笑著說:“是啊!我想抽根煙,可以嗎?”

“這是你的家呀!怎麼抽煙還要經過我的同意?”

“我吸煙會妨礙到你,當然應該要得到你允許。”她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

在小林點頭之後,她才拿起煙,把它點燃。

那天,小林發呆了很久,也想了很久。一個人在自己家裏抽煙,還要溫文儒雅地征求清潔工的同意,真是匪夷所思!更何況這位清潔工還不是本地人,根本不可能會有什麼沽名釣譽的嫌疑。

小林不得不承認,在她征詢他同意的那一刻,他是相當高興的。盡管他當時隻是一個清潔工,還是可以和人平起平坐,仍然有自己不被侵害的權利;因為尊重,他並不比任何人矮一截。

還是那句老話:“人必重人而後人重之。”

如果想要得到別人的禮遇,先問問你自己付出了多少。你不比任何人矮一截,同樣的,也沒有任何人比你矮一截。

如果我是你,我會學習打從心底去尊重別人;這話不隻是要說給別人聽,更重要的,是要說給自己聽。

傾聽比傾吐更重要在生活中,有時傾聽對方比傾吐自己更重要。善於傾聽別人的發言,既反映出一個人的禮儀修養,也是一種高超的交際藝術。在社交場合,一個聚精會神的聽眾往往比一個慷慨激昂的演說家更受歡迎,他會使說話者感覺自己很重要。善於傾聽別人的發言是對他人的尊重,有時還有助於問題的解決。在我們周圍,有的人看似不喜歡說話,其實他們不是不喜歡,而是想找一個善於傾聽他們說話的人,有了這樣的人,他們的話就會滔滔不絕了。

小李的父親是位知識分子,為人古板,不喜與人交往,每次小李來了熟人,父親就獨自躲到書房,很少與人打招呼。

一次,小李的三個高中同學來到家裏。大家見麵分外親熱,其中有兩位喜歡下棋,閑談中都是些術語、行話,而另外一位對“黑白世界”一無所知,無聊中去了父親的書房。這外邊三位在棋局上殺得天昏地暗,沒去管他。等玩夠後,才從書房中把那個同學叫出來,令小李吃驚的是:老父居然送出房門口,還問兒子為什麼不留他們吃飯,臨行還一再叮囑:以後有空來玩。在小李的記憶中這是父親第一次留他的同學吃飯,而且以後還經常問及那位同學為什麼不來玩。

小李在驚歎之餘,問及同學怎樣贏得父親的欣賞。結果那同學說:“沒什麼呀?你們下棋我不懂,就去到你父親書房,見你父親在看一本水利方麵的書,就問你父親是否搞水利的,然後就好奇地問長江大橋的橋墩怎麼做的,你父親就開始給我講解,如何先將一個大鐵筒插進去,將裏麵的水抽幹,挖出稀泥,打地基,直到做好幹透,再將鐵筒抽掉,你父親在說,而我隻是認真聽,也沒說什麼。”

其實說話不在多少,有時口若懸河,侃侃而談的人隻會引起別人的反感。真正會說話者,首先是一個好的聽眾,故事中的同學能贏得父親的欣賞,原因即在此。好的聽眾表現出的是對他人的尊敬,也是對他人暗示性的讚美。學會傾聽別人說話,也是與人友好相處的一個重要途徑。

富有魅力的人大多是善於傾聽他人言談的人。真正善聽人言者比起善言者更能感動對方,更能喚起對方的親近感。

平日我們也常聽到有人抱怨,或者我們自己也一直在抱怨:“為什麼表達自己是那樣的難。我總是那麼笨嘴笨舌的,不善言談,所以無法很好地與別人相處,人際關係也就總處理不好。”那麼還是請你仔細地品味一下卡耐基的這段小故事吧。

不善言談的人,亦是不善傾聽他人言談的人。因為他在交往中過於在意自己的行為,總是不斷地惦念著:一定不能讓對方笑話自己,要把話說得漂亮些,否則就得不到對方的認同。另一方麵,他又為自己的說話達不到那種理想程度而感到十分苦悶。這樣,當然也就不會聚精會神地傾聽對方的說話了,免不了忽視對方,很難真正在聽別人講話,而隻是隨便地點頭附和,心不在焉地聽聽而已,有時甚至不等對方把一段話說完就迫不及待地自己說了起來。這是一種隻要求對方聽自己說話的單方麵的交談方式。

我們這個時代,是一個自我張揚的時代,即人人都想張揚自我。假如人人都要張揚自我,自然就沒有人會認真地傾聽別人的言談了。

實際上在今天,大多數人隻知一味地張揚自我,而真心誠意地傾聽對方陳述的人已很少見了。正因為如此,剛才提及的卡耐基那種善聽人言的優點才是最值得稱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