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你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口,要牢記一句話:“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見到問題時,先別忙著發怒和批評人,而是了解情況。
這樣一來,主動權就操在你的手裏,你想在什麼時候、采取什麼方式對他進行批評,完全由你決定。
衝動:克製批評別人的衝動跟別人相處的時候,我們要記住,和我們來往的不是度量不凡的超人,更不是修煉到很高境界的聖人。做錯事時人隻會責怪別人,而不會責怪自己——我們都是如此。這不是度量的問題,而是人性的問題。和我們來往的都是感情豐富的常人,甚至是充滿偏見、傲慢和虛榮的怪人。隻有超人和聖人能夠虛懷若穀地對待別人的批評,但常人不能,怪人更不能。我們不必指望眼前這個人就是一個已克服人性弱點的超人。
當我們想批評別人的時候,我們要明白,哪怕我們費盡口舌,他的想法仍然是:
“我看不出我怎樣做,才能跟我以前所做的有所不同。”無論他是否辯解,他都不會真正接受我們的批評。
所以,當我們產生批評別人的衝動時,有必要三思再三思,讓自己的情緒緊急刹車。
在一家工程公司,有一位安全協調員,他的職責之一是監督現場員工戴上安全帽。開始,他碰到沒有戴安全帽的人,就批評他們不遵守公司的規定。員工雖然接受了他的糾正,卻滿肚子不高興,常常在他離開以後,又把安全帽拿下來。
他決定采取另一種方式。下一次他發現有人不戴安全帽的時候,他就問他們:“是不是安全帽戴起來不舒服?或者有什麼不合適的地方?”然後,他以令人愉快的聲調提醒他們:“戴安全帽的目的是保護你們不受到傷害”,並建議他們工作的時候一定要戴安全帽。結果,遵守規定戴安全帽的人愈來愈多,再也沒有故意對抗製度的行為。
所以,批評並不能改善你所不滿的情況,隻會使情況變得更糟。
與其這樣,何不換另一種方式處理問題呢?
偉大的心理學家席萊說:“我們極希望獲得別人的讚揚,同樣的,我們也極為害怕別人的指責。”
我們用批評的方式,並不能夠使別人產生永久的改變,反而常常會引起憤恨。批評所引起的憤恨,常常會降低員工、家人以及朋友的士氣和情感,而所指責的狀況仍然沒有獲得改善。
卡耐基說:要先把自己修煉得十全十美,然後才能規勸別人。“不要抱怨鄰人屋頂上的雪,當你自己門口髒兮兮的時候。”
孔子也說:“吾有之而後求諸人,吾無之而後非諸人。”意思是:我具備的品德才能要求別人具備;我沒有的缺點才能要求別人改正。
兩位大師都強調從自己這方麵開始改進,而不是先去要求別人。
你是否想勸某人改掉一些壞習慣呢?如果是,那為何不從你自己開始呢?從一個純粹自私的觀點來說,這比有意改進別人獲益更多,而且所冒的風險也少很多。
當我們自己有可能犯錯時,也要容許別人犯錯。雖然我們不犯別人那個錯誤,但我們會犯自己這個錯誤。這其實是一回事。
當我們犯錯時,不能虛懷若穀地接受別人的批評,也應能理解別人不會虛心接受我們的批評。這也是一回事。
當我們有了容許別人犯錯的意識時,會發現心境忽然變得開闊起來,人際關係也變得和諧起來。
日本“經營之神”鬆下幸之助在管理員工時,對小的失誤會及時提醒;對大的失誤反而不置一詞。這是為什麼呢?員工對小的失誤不放在心上,將來可能鑄成大錯;對大的失誤,當事者必然已經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為自己的愚蠢懊悔自責。這時再去指責他,已顯得非常多餘。
有此理念者,不止鬆下一人,那些優秀人物都知道這個道理。
有一次,著名試飛員鮑勃在駕機返回基地時,在空中300米的高度,兩個引擎突然熄火。幸虧他技術嫻熟,操縱飛機強行著陸成功,飛機雖然嚴重損壞,所幸人安然無恙。
經檢查,事故的原因是,這架螺旋式飛機居然裝的是噴氣機燃料。這顯然是負責這架飛機保養的機械師的過錯。
回到機場後,他要求見見這位機械師。那位年輕的機械師為他所犯的錯誤極為難過,正淚流滿麵地等待鮑勃暴風驟雨般的痛責。
但鮑勃並沒有一句責怪之詞,他用手臂抱住那個機械師的肩膀,溫和地說:“不要太難過!這種事誰也不希望發生,但它有時的確免不了會發生。為了證明你不會再犯錯誤,我要你明天保養F——51飛機。”
是的,在任何時候,我們都有必要記住,批評的目的是為了對事情有所改善,而不是為了發泄情緒。如果我們不能確定批評能改善什麼,就不要批評;如果我們確定即使不使用批評,事情也會得到改善,就不要批評。
此外,我們也不妨試著了解犯錯的當事人,試著理解他為什麼會犯錯。這比批評更有益處,也更有意義得多;而這也孕育了同情、容忍,以及仁慈。
哲人這樣說:“全然了解,就是全然寬恕。”
較真:對人對事不要太認真“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做人不能一點都不在乎,遊戲人生,玩世不恭;但也不能太較真,認死理。太認真了,就會對什麼都看不慣,連一個朋友也容不下,就會把自己封閉和孤立起來,失去了與外界的溝通和交往。
桌麵很平,但在高倍放大鏡下就是凸凹不平的黃土高坡;居住的房間看起來幹淨衛生,當陽光射進窗戶時,就會看到許多粉塵和灰粒彌漫在空氣當中。如果我們每天都帶著放大鏡和顯微鏡去看東西,恐怕世上沒有多少可以吃的食物,可以喝的水、可以居住的環境了。如果用這種方式去看別人,世上也就沒有美,人人都是一身的毛病,甚至都是十惡不赦的大壞蛋了。
人非聖賢,豈能無過,人活在世上難免要與別人打交道,對待別人的過失、缺陷,寬容大度一些,不要吹毛求疵、求全責備,可以求大同存小異,甚至可以糊塗一些。如果一味地要“明察秋毫”,眼裏揉不得沙子,過分挑剔,連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要去論個是非曲直,整個輸贏來,別人就會日漸疏遠你,最終會使自己變成孤家寡人。
古今中外,凡能成就一番大事業者,無不具有海納百川的雅量,容別人所不能容,忍別人所不能忍,善於求大同存小異,贏得大多數人。他們豁達而不拘小節,善於從大處著眼;從長計議而不目光短淺,從不斤斤計較,拘泥於瑣碎小事。
多數人僅僅是在一些小事上較真,例如,菜市場上,人們時常因為幾角錢爭得臉紅脖子粗,互不相讓。至於一台電視2000元和2100元的100元差價,人們經常就會忽略掉,不去較真。
要真正做到不較真,不是件很容易的事,需要善解人意的思維方法。
例如,有位顧客總是抱怨他家附近超市的女服務員整天沉著臉,誰見她都覺得好像自己欠她200吊錢似的。後來他的妻子打聽到這位女服務員的家庭情況。原來她的丈夫有外遇,整天不著家,上有老母癱瘓在床,下有七八歲的女兒患有先天性哮喘,自己也下崗了,每月隻有兩三百元的下崗工資,住在一間12平方米的小屋裏,難怪她整天愁眉不展。明白了這些,這位顧客再也不計較她的態度了,而是想法去幫助她。
在公共場所,遇到了一些不順心的事,也用不著去動肝火,其實也不值得去生氣。
素不相識的人不小心冒犯了你可能是有原因的,也許是各種各樣的煩心事攪在一起了,致使他心情糟糕,甚至行為失控,偏巧又叫你給撞上了……其實,隻要對方不做出有辱人格或違法的事情,你就大可不必去跟他計較。假如跟別人較起真來,刀對刀、槍對槍地幹起來,再弄出什麼嚴重的事兒來,可真是太不值了。跟萍水相逢的人較真,實在不是明智之舉;跟見識淺的人較真,無疑是降低自己做人的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