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中期汽車產量達到高峰,年產逾200萬輛,以後就開始下降,到1993年俄羅斯汽車總產量156.4萬輛,其中轎車占61%。目前俄羅斯汽車工業的分布情況是,載重車產量的75%左右,轎車的50%~60%分布在伏爾加河沿岸地區,主要生產企業包括下諾夫哥羅德的高爾基廠、伊熱夫斯克的的卡瑪廠、烏裏揚諾夫斯克廠、陶裏亞蒂伏爾加廠,產品包括嘎斯、卡瑪載重車,伏爾加、拉達轎車等。莫斯科地區主要生產企業有利哈喬夫廠、米基什廠、\"莫斯科人\"廠等,產品為吉爾、吉斯(載重、轎車)和“莫斯科人”轎車。

很少有國外的風險基金為技術開發注入大量資金,聖彼得堡技術基金(St.Petersburg TechnologicalFund)是個讓人抱有希望的特例。幾位外國投資者合夥投資設立了一支基金,它對管理良好的俄羅斯高科技公司采取公平的立場,在西方管理哲學和價值取向的指導之下,這個基金已經向一些小企業投資了幾百萬美元,並且極有可能再擴大其活動範圍。盡管幾百萬美元可能看起來還有點少,但是與過去更大的投資者多次的失敗比起來,有良好成功記錄的有限資金還是可取的。

為什麼國外股權投資沒有成為複興俄羅斯工業基礎的重要因素呢?西方公司在20世紀90年代初管理合資企業的經驗顯得不足,經常因管理和財務兩方麵的問題與俄羅斯合作夥伴陷入僵局。雖然在整個20世紀90年代經濟滑坡的情況下,有些投資額在50~150萬美元之間的西方小企業主仍獲得了可觀的回報,但是,絕大多數西方大公司對合資企業這種方式深感失望。總體上,風險較小的短期合同對外國公司更有吸引力,甚至一些俄羅斯公司也是如此。例如,

俄羅斯的機械製造聯合體(NPO Mashinostroenie)、中央氣液動力研究所(Central Aerohydrodynamics Institute)和航空係統研究所(Research Institute of Aviation Systems)就不願像合資企業安排的那樣放棄股票或以現金投資。然而,如果要開辟持續不斷的收入來源,國外股權投資的增加依然是俄羅斯追求的重要的近期目標。

西方對在國外股權投資缺乏興趣的原因可能是法律架構的不確定和與之相伴的風險。它們尤其關切的問題有:

●應當根據所獲得的利潤繳稅,而不應是現在這樣根據交易額繳稅;繳稅決不應該追溯既往,這是一個讓人長期憂慮的問題。

●小股東的權利應該加強並具有法律約束力。

●風險基金應該有權發放貸款,也有權發行證券。但是,現在隻有銀行才有權放貸。

●很多項目的注冊與審批條件必須簡化。

●可靠的銀行係統是基礎。

隨著外國投資者的數量不斷增加,他們也更加謹慎而不願冒險,他們希望有好的項目,但什麼是好的項目呢?對絕大多數投資者來說,好的項目等同於好的商業規劃,這樣的規劃強調顧客對產品的實際需求,並且避免與犯罪分子攪在一起。不幸的是,能夠提出的好項目實在太少,當俄羅斯機構開發候選項目時,那些對俄羅斯更加強大的技術基礎感興趣的西方機構給它們以支持。

1999年底發布的一份歐盟報告得出這樣的結論:隨著俄羅斯的法律和稅收係統的些許改進和經濟某種程度的增長,如果能開發出好的項目,可以從歐洲風險資本中拿出高達40億美元的資金投資於俄羅斯。該報告強調了公私兩個部門共同投資創新活動的重要性和支持這些創新活動的財政係統的重要性。該報告稱,這些措施的確能夠提高俄羅斯工業的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