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開發和推廣新技術的俄羅斯專家認為,按照西方合同得來的資金和讚助比源自俄羅斯的工資更為可靠,也更有利可圖。國外款項總能按時支付。在俄羅斯低水平工資的狀況下,他們顯得很大方。還有,他們常常用美元支付,這樣還可以避免盧布貶值造成的損失。
俄羅斯與國外的合作夥伴成功地利用多種機製將資金轉移到俄羅斯。一個主要目的就是逃避支付海關和稅收機關的費用,逃避支付養老金和社會基金,以及逃避支付俄羅斯機構無底洞般的一般管理費。有些“正式承認的”支付渠道的規避伎倆是俄羅斯法律範圍內的,而其他的則毫無疑問違反了法律。許多在合法性的邊緣,俄羅斯司法官員每天做出裁決是否堵住了那些通過非常規渠道流動的資金流。
一個避免資金分流的辦法是讓國外出資者將一摞摞的百元美鈔直接交到收款人手中,而不是存到他們的銀行賬戶裏。收款人然後就可以將錢用到研發活動或其他他們認為恰當的用途,而無需支付銀行費用,也不必與本單位的會計爭吵。但是,西方合作夥伴對參與此類活動的收款人的道德水準必須有著極大的信任,俄羅斯當局也會質疑這類交易的合法性。
研究所的所長們偶爾也安排這種支付方式。他們喜歡毫無拖累的硬通貨的靈活性,因為他們很少收到俄羅斯的機構真正用現金償付的欠款。事實上,俄羅斯單位間的資金劃撥表現出來的是在收支雙方銀行賬戶上的登記記錄。研究所所長們把現金交易記錄搞得極為複雜,以圖規避政府的各種賦稅。
大多數的外國合作夥伴都知道,如果他們把錢打入某個研究所的銀行賬戶裏而不是研究人員個人的賬戶裏,那麼就會有貪婪的手伸過來要求從中拿到一定的份額,名目多種多樣,例如:為“個人支持服務”、研究所的管理費用,或者僅僅是為了賠付威脅要關閉研究所的債權人,等等。除去管理費用、養老金、醫療費、所得稅扣除等,指定用於工資的基金還要減去扣發部分,最後能有1\/4落到研究人員手中就算是幸運了。西方的科學家已經習慣了他們國內機構的這類扣減,他們相信養老金將來會落實,醫療費也足夠,並且一般管理費用有利於他們的工作。這種信心在當今的俄羅斯是難以想象的。
在1993年,由喬治·索羅斯在俄羅斯設立的國際科學基金會(Inter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在俄羅斯政府的許可下開始直接向研究人員個人發放資金,以避免研究津貼被分流到像給所長們購買新的奔馳轎車等這類有問題的活動上。在1994年,位於莫斯科的國際科學技術中心(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en-ter)采取了同樣的措施。到1999年,二十幾個西方機構直接向俄羅斯的專家付款。這些依法批準的劃撥方式巧妙地堵住了無論是政府還是研究所管理層分一杯羹的機會。
起初,研究所長們憎恨外國基金采取的直接向研究人員付酬的形式。對他們來說,沒有了個人對工資基金的控製就意味著失去了對雇員的控製。還有,所長們害怕沒有機會分享國外合同收入和國外讚助的雇員,不久就會抗議那些同事所受到的高工資的優待。
最後,所長們做出了調整。首先,他們也參與到西方的項目中來,至少被增加到直接從國外取酬的收款人名單之中,另外,西方機構還提供一定數額的現金作為一般管理費由所長自由支配。一般管理費的水平不超過項目總費用的20%,這是所長可以隨便花的錢。與研究所已經習慣了的蘇聯時期500%甚至更高的一般管理費相比,20%隻是個很小的份額,但是,隻要能保證支付,即使是少了點也很受歡迎。
最後,許多所長決定如果他們沒有來自西方的收入,就將得到國外支持的研究人員從研究所裏拿到的薪水扣留下來用作所裏的一般基金。例如,一位研究人員作為所裏的雇員每月得到相當於50美元的薪水,隨後又能得到國外提供的每月300美元的讚助,實際上他隻能拿到300美元。研究所將那50美元扣下來用作一般管理費,一般管理費原則上會使所有研究人員稍稍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