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嘉慶 大廈將傾 難挽狂瀾(1 / 3)

《紅樓夢》reference_book_ids\":[7267077385848097832,6890728374843477006,6838936275928484877,7255203659015785531,7233628637428190242,7257455404240604215,7012517992130939934]}]},\"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清仁宗嘉慶名愛新覺羅·顒琰(1760—1820年),乾隆皇帝第十五子。嘉慶於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被密建為皇儲。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被封為嘉親王。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被正式宣布立為皇太子。第二年正月初一日,受乾隆帝禪位即帝位。其後,朝政仍被太上皇乾隆帝控製,顒琰暫時居住在毓慶宮。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乾隆帝死後,開始親政。麵對乾隆末年危機四伏的政局,嘉慶帝打出了“鹹與維新”的旗號,整飭內政,整肅綱紀。誅殺權臣和珅,罷黜、囚禁和珅親信死黨。詔求直言,廣開言路,祛邪扶正,褒獎起複乾隆朝以言獲罪的官員。詔罷貢獻,黜奢崇儉。要求地方官員對民隱民情“纖悉無隱”,據實陳報,力戒欺隱、粉飾、怠惰之風。但是,對內政的有限整頓,並沒有從根本上扭轉清朝政局的頹敗。與他的祖、父相比,嘉慶皇帝是一位既沒有政治膽略又缺乏革新精神,既沒有理政才能又缺乏勇氣的平庸天子。“平庸”兩個字,是嘉慶皇帝的主要性格特點。嘉慶朝是清朝由盛轉衰的時代,上承“勵精圖治、開拓疆宇、四征不庭、揆文奮武”的“康乾盛世”,下啟鴉片戰爭、南京簽約、聯軍入京、帝後出逃的“道鹹衰世”。清朝社會的固有矛盾已經積累了180年,嘉慶皇帝扮演了大清帝國由極盛轉為衰敗的曆史角色。

1.殺權臣,新皇登基樹權威

經過長久的等待,嘉慶終於成為了愛新覺羅氏的掌門人,有權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那位“千古第一貪”遇到了自己的克星。不論為公為私,嘉慶都有理由殺掉和珅,然而,殺一個和珅對於整個吏治來說,是遠遠不夠的。

大清王朝二百九十六年,在諸多大臣中,和珅是最為貪婪的一個,在曆史的緯度上,他的名字幾乎成了大貪官的代名詞。經查抄,和珅財產的三分之一,價值二億二千三百萬兩白銀,玉器珠寶、西洋奇器無法勝數,相當於當時清政府國庫15年收入的總和。

和珅生於乾隆十五年(1750年),比乾隆小39歲,鈕祜祿氏,滿洲正紅旗人。家原住在北京西直門內驢肉胡同,父親曾任福建副都統。和珅十幾歲時,有幸進鹹安宮官學(地點在皇宮鹹安宮),學習儒家經典和漢、滿、蒙文字,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勤奮學習,對經史子集非常在行,精通滿、蒙、藏、漢四種語言,為他以後的發跡奠定了基礎。後來,被大學士、刑部尚書英廉看中,召他做了孫女婿。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和珅參加了順天府鄉試,未能考中舉人。但由於他出身滿洲,便做了宮廷三等侍衛,開始出入宮廷。這個差事給和珅接近乾隆提供了機會,也是他人生的一個重要起點。

和珅有6種才華:審案、理藩、外交、理財、文化、千叟宴。拿審案來說,乾隆朝有個李侍堯,在雲南主政時,組織了一個嚴密的貪贓枉法關係網。乾隆派和珅作為欽差大臣前去辦案。和珅到後,先把李侍堯安撫好,接著,在老百姓中調查,僅用3天就掌握了李侍堯貪贓枉法的相關證據,了結了此案。再如文化,和珅作為官修《四庫全書》的“正總裁”,文化鑒賞力很高,發現並刊印了《紅樓夢》;他善於做詩,精於模仿乾隆筆跡,現在有很多“乾隆禦筆”都是和珅留下的。當時的文壇大家袁枚,這樣誇獎和珅:少小聞詩禮,通侯及冠軍。彎弓朱雁落,健筆李摩雲。

隨著乾隆的年齡越來越大,執政時間也越來越長,身邊的宮女、妃嬪、太監都少有文化,不能同他談詩文、品書畫、論佛經,也不能幫他處理軍國大事、進行多種語言文字交流。因此,和珅對老年乾隆來說,是沒有一個人可以替代的。由於乾隆的寵信,和珅的官職扶搖直上,在清朝近三百年曆史上,是空前絕後的。

和珅升官的同時,也在為自己挖掘墳墓。和珅靠乾隆寵信發跡,也必然隨乾隆升天而自斃。嘉慶早在做皇子嘉親王時,就對和珅不滿。嘉慶繼位後,乾隆還在,他投鼠忌器,沒敢動手。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日,乾隆駕崩於紫禁城養心殿。嘉慶帝顒琰在乾隆死日親政,在辦理大行皇帝乾隆大喪期間,采取斷然措施,懲治權相和珅,舉朝上下,大為震驚。

乾隆做了四年太上皇,仍牢牢地把持著實權。這時的和珅依然受寵,但是畢竟形勢已發生了變化。和珅在乾隆與嘉慶間采用“四手”:第一手是緊緊依靠太上皇乾隆;第二手是討好嘉慶皇帝;第三手是限製嘉慶皇帝的權勢;第四手是防止嘉慶日後對自己進行懲處。所以,他在乾隆和嘉慶之間、在嘉慶麵前和背後,都是“兩麵派”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