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鹹豐想起當年同英國簽訂《南京條約》的耆英,但英、法卻拒絕同耆英談判。鹹豐無奈,隻好派大學士桂良、吏部尚書花沙納為欽差大臣,赴天津談判。五月,欽差大臣桂良、花沙納分別與英、法、俄、美等國代表,簽訂中英、中法、中俄、中美《天津條約》。條約樣本奏上,鹹豐雖然憤怒,卻不得不批準。他在憤怒之下,令耆英自盡,算是找了一隻替罪羊。
同時,沙俄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也趁火打劫,兵逼璦琿(今愛輝),約黑龍江將軍奕山談判邊界事務。俄用武力迫使奕山簽訂中俄《璦琿條約》,割去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中國領土60萬平方公裏,並將烏蘇裏江以東40萬平方公裏中國領土劃為所謂中俄“共管”。
鹹豐九年(1859年)五月,英、法借口換約,又率軍艦到大沽口。英法艦隊進攻大沽炮台,清提督史榮椿下令開炮還擊,重創英、法艦隊,擊沉4艘、擊傷6艘,死傷400餘人,重傷英艦隊司令賀布。英法聯軍在美艦掩護下狼狽退走。鹹豐見大沽獲勝,盡毀《天津條約》。之後,英、法兩國都在調兵遣將,準備新的侵略。
鹹豐十年(1860年)春,英軍18000餘人,法軍7000餘人,陸續開赴中國。不久,占舟山、攻煙台。六月,英法聯軍再向大沽進攻。清僧格林沁率兵守大沽,而疏防北塘。僧格林沁上奏要在大沽同英法聯軍決戰,鹹豐諭旨:“天下根本,不在海口,而在京師。”七月,英法聯軍由北塘登陸。鹹豐戰和不定,痛失殲敵良機。英法聯軍攻陷塘沽後,又攻占天津。鹹豐派大學士桂良、直隸總督恒福為欽差大臣,赴天津談判。英、法提出天津開埠、賠款等要求。桂良擬好接受條款奏報,鹹豐諭先退兵、後定約。英法聯軍以談判不成,向通州進軍。八月,鹹豐派怡親王載垣、兵部尚書穆蔭為欽差大臣,前往通州議和。載垣接受英、法要求,但英、法又提出向皇帝親遞國書,被載垣拒絕,談判失敗。載垣、穆蔭拘囚英使巴夏禮等,解到北京。英法聯軍繼續進攻,大戰於通州張家灣。僧格林沁戰敗,退到通州八裏橋。英法聯軍6000餘人進犯八裏橋,僧格林沁、勝保兵再敗。
英法聯軍進逼北京,鹹豐帝讓皇六弟、恭親王奕訢為欽差大臣,以便行事,辦理和局。鹹豐心生一計:暗示大臣奏請“秋獮木蘭”。初八日,鹹豐以“秋獮木蘭”為名,從圓明園啟程奔往熱河,授權恭親王辦理與各國換約事宜。英法聯軍進至北京德勝門外,二十二日(10月6日),攻占圓明園,總管園務大臣文豐投福海自盡。奕訢奏請放還巴夏禮等。這個事件影響重大:
第一,簽訂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條約》,又定中俄《璦琿條約》,將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中國領土60萬平方公裏,並將烏蘇裏江以東中國領土40萬平方公裏,割給了俄國。之後,俄國又占去巴爾喀什湖以東44萬平方公裏土地。
第二,英、法兩國索賠白銀1600萬兩。
第三,九月初三日(10月18日),英法聯軍焚毀圓明園,大火衝天,數日不熄。圓明園慘遭焚劫,使中華園林之瑰寶暨珍藏之文物珍品,或慘遭劫掠,或化為灰燼。
第四,英法聯軍侵入京師,這在中華曆史上是破天荒的第一次。英法聯軍侵入京師,使得大清廟社震驚,圓明園三遭焚掠,京師百姓遭殃,中華文明受辱。這是中華千古未有之奇變,也是民族千古未蒙之奇辱。
可是,鹹豐皇帝是怎樣對付英法聯軍侵略的呢?
第一,鹹豐沒有下詔決戰。他沒有作戰決心,也沒有周密部署。起初,英軍18000餘人,法軍7000餘人,陸續開赴中國邊境。鹹豐皇帝沒有發布詔書動員軍民積極抵抗,也沒有派軍隊守住天津塘沽海口,反而在圓明園慶祝他的30壽辰,在正大光明殿接受百官朝賀,並在同樂園連演四天慶壽大戲。鹹豐和王公大臣沉醉在園內的聽戲歡樂中,英法聯軍卻加緊了軍事進攻。
第二,鹹豐沒有政治韜略。鹹豐戰和不決,小勝即驕。打了敗仗,簽訂《天津條約》;略獲小勝,又撕毀《天津條約》;再打敗仗,又拒絕妥協。施展貓伶狗俐小技,使得事態逐漸擴大。沒有使天津談判當即解決,而支持肅順、載垣、穆蔭一夥,將英使巴夏禮等誘擒到北京,導致事態進一步擴大。鹹豐帝沒有韜略,沒有格局,耍小把戲,玩小權術,使主動局麵變成被動局麵,又使被動局麵更加被動。
第三,鹹豐沒有身守社稷。麵對英法聯軍6000餘人犯八裏橋,鹹豐沒有動員兵民“勤王”,全力守衛京師,而是準備逃跑。當年,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原因之一是“天子守國門”,抵禦入侵。明朝的崇禎皇帝,在社稷危難之時,既不遷都逃跑,也不巡狩圍獵,而是發出“朕死無麵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麵”的哀歎,登上煤山,自縊而死。可是,鹹豐皇帝在大敵侵入之時,不盡職守,不守國門,卻帶領老婆兒子、軍機大臣、王公貴族,逃之夭夭,美其名曰“巡狩”。
鹹豐皇帝不僅沒有國君的使命感,也沒有曆史的責任感。鹹豐皇帝在英法聯軍侵入北京的曆史責任上,不但有過,而且有罪。鹹豐皇帝應是《北京條約》簽訂的直接責任者。鹹豐在外敵入京、義軍蜂起、社稷多難、江山危急之時,逃離皇都北京,躲在避暑山莊,而且恐懼洋人,拒不回鑾返京,從而鑄成大錯。
3.沉迷美色,為中華民族埋下禍患
麵對內憂外患,鹹豐帝很快就失去了初登大寶時的雄心,整天沉迷於女色,而後來那位赫赫有名的慈禧太後就在這個時期走進了宮廷,受到了鹹豐的寵愛,為後來專權鋪就了道路。這對愛新覺羅家族來說,可謂雪上加霜。
鹹豐帝剛剛即位時,也是想有所作為,麵對此起彼伏的變亂,召對批章,勵精圖治。然而,波瀾壯闊的太平天國起義如此猛烈地蕩滌著大清江山,極大地動搖了封建統治秩序;英、法、美、俄列強也攻城略地,加緊在軍事、經濟、文化等方麵入侵中國。麵對內憂外患的交織纏繞,國家時運空前艱難,才識平平的鹹豐帝絞盡腦汁,卻無濟於事,眼睜睜地看著大清國這輛破爛沉重的馬車,在茫無邊際的泥潭裏越陷越深。之後,鹹豐帝很快喪失了精氣神兒,對大清徹底失去信心,索性破罐子破摔,沉湎於美色之中。
不久,鹹豐帝對後宮內留著天足的旗籍後妃們便失去了興趣。他渴望弄到一批江南小腳美女,供自己享樂。但是,早在順治年間孝莊皇太後就留下一麵鐵牌,赫然警示:“敢以小腳女子入此門者,斬!”此鐵牌曆代子孫無一膽敢拔去,鹹豐帝雖色膽包天,也不敢動它半個指頭。但他很快有了新主意,將那麵討厭的鐵牌無聲地粉碎了。
他暗遣心腹官吏,到江浙一帶花重金購買了數十名美女。祖上不允許小腳美人逾越那麵鏽跡斑駁的鐵牌進入紫禁城,他便將她們引入圓明園的行宮之中。按照祖上通例,皇帝一般在三四月間入住圓明園,到八月間完成木蘭秋彌之後,返回紫禁城皇宮。
小腳美人的吸引力實在太大了,鹹豐帝哪裏按捺得住!總是一過新年,他就急匆匆地趕往圓明園,直到十月份,才依依不舍地從那群嬌俏豔麗的江南尤物中鑽出來,頗不情願地回到那群旗人後妃中去。
鹹豐帝為了女色自娛,在衝破祖訓方麵可謂是獨具匠心。他追求淫樂不知滿足,並且充滿想象力。他以加強圓明園安全警衛為由,雇傭十幾位美貌女子為保鏢,每人裝備一個綁鈴,打更巡警。每當夜幕降臨,就有三名裝備綁鈴的巡邏女子,到皇帝寢宮外敲擊響鈴。鹹豐帝增設這一節目後,淫樂更加方便,對一些佳麗呼之即來,嗬之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