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禥(1240—1274年),公元1264—1274年在位,史稱宋度宗。趙禥為太祖十一世孫,理宗侄兒;榮王趙與芮之子,母親全氏。無論是作為一個人,還是作為一個皇帝,度宗趙禥都是幸運和不幸的複合體。作為有著先天缺陷的人,這是他的不幸;而這樣一個有著先天缺陷的人,卻僅憑著與理宗的血緣關係登上了無數人夢寐以求的皇帝寶座,這是他的幸運。作為一個皇帝,他卻始終受製於權臣賈似道,被賈似道玩弄於股掌之間,這不能不說是他的悲哀。
1.十年天子:先天不足的皇帝
封建家族的繼承製,是以血緣關係的親近來選拔的,趙禥雖然先天不足,但其父趙與芮是理宗的弟弟,血緣關係最近,立他為皇子也在情理之中。但他既沒有高智商,也不具有突出的能力,他的主政,無異於加速了南宋的衰亡。
理宗趙昀一生有過兩個兒子,即永王趙緝和昭王趙繹,但很早都夭折了。此後,後宮再沒有為理宗生下皇子。吏部侍郎兼給事中洪谘夔曾建議理宗選宗室子弟養育宮中,擇其優者為皇子,但理宗當時剛過中年,仍然希望後宮能產下一子,所以沒有采納。淳祐六年(1246年),理宗已經年過40歲,仍然沒有兒子,而立儲之事已經不能再無限期拖延下去,遂開始物色皇子人選。從感情和血緣關係來講,理宗理所當然地傾向於親弟弟趙與芮的兒子,即後來成為皇帝的度宗趙禥。
度宗於嘉熙四年(1240年)四月九日出生,小名德孫,母黃氏。黃氏名叫定喜,是趙與芮夫人李氏陪嫁而來的侍女,地位十分低下,後被趙與芮看中。黃氏懷孕的時候,擔心由於自己的地位影響孩子的未來,曾服藥物墮胎,但沒有成功。趙禥生下來以後,大腦發育遲緩,手足無力,身體虛弱,7歲才會說話,智力也低於正常孩子。但是,由於趙禥的父親趙與芮是理宗的弟弟,血緣關係最近,立他為皇子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理宗既然有了立德孫為皇子的願望,便於淳柘六年十月,將他接入宮內接受教育,賜名孟啟。寶祐元年(1253年)正月,又立他為皇子,賜名禥,封永嘉郡王,正式確立了皇儲身份。同年十月,進封趙禥為忠王。由於趙禥的先天缺陷,當朝大臣多反對將他立為皇儲。理宗為了說服大臣,就說曾夢到神人相告“此(指度宗)十年太平天子也”。理宗此舉表明立儲之事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他隻好采取這種無奈而帶有欺騙性的手段。然而,理宗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自己說出的話竟然在若幹年後成為現實,趙禥果然做了10年天子,隻是天下並不太平,而是兵荒馬亂,民不聊生。
景定元年(1260年)六月,理宗下詔立忠王,即趙禥為太子。
理宗對趙禥的教育非常嚴格。趙禥7歲時,理宗就讓他入宮內小學讀書,立其為皇子後,又為他專門建造“資善堂”作為學習的場所,並親自為他作了一篇《資善堂記》。理宗還遍選名家做趙禥的老師,如湯漢、楊棟、葉夢鼎等人,都是名聞一時的大儒。理宗對趙禥每天的日程作了嚴格的規定,雞初鳴入宮向理宗問安,再鳴回宮,三鳴就要到會議所參加處理政事,以鍛煉其理政能力。但由於趙禥先天存在缺陷,學業並沒有太大長進,經常惹得理宗大怒。然而,趙禥畢竟是與理宗血緣關係最近的侄子,即便不成器,理宗也隻能盡力而為。
理宗知道趙禥資質太差,很難有所作為,就為他娶了一位聰明機智、頗識大體的妻子。趙禥的妻子名叫全玖,出身名門世家,是理宗母親全太後的侄孫女,與趙禥是表兄妹關係。全玖言語伶俐,眉目清秀,儀態端莊。其父是一位地方官,全玖自幼隨父親遊曆各地,因此見多識廣,對時局有較為清醒的認識。理宗感於全玖才智出眾,景定二年十二月,將她冊封為皇太子妃,讓她輔助趙禥,倒也不失為一種補救措施。
景定五年(1264年)十月二十六日,理宗去世,趙禥即位,時為度宗,尊理宗皇後謝氏為太後。群臣對趙禥的能力心中有數,故此時趙禥雖已24歲,但仍有人上表請求謝太後垂簾聽政,最終因不合祖宗法度而作罷。
趙禥即位之初,出台了一些措施,以示將力求有所作為。他任命馬廷鸞、留夢炎為侍讀,李伯玉、陳宗禮、範東叟兼侍講,何基、徐幾兼崇政殿說書,力求能隨時聽這些大臣講求治國之道;又下詔要求各級臣僚直言奏事,特別要求先朝舊臣趙葵、謝方叔、程元鳳、馬光祖、李曾伯等指出朝政中的弊端,以便加以改進。然而,趙禥這些舉措無非是裝模作樣罷了,很快,他就沉迷於聲色犬馬之中,很少有時間和精力打理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