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風險的角度而言,農業保險是一種風險管理工具,從製度的角度而言,農業保險是一種降低農業風險,減少農業生產的交易成本,穩定農業生產預期,提高農業發展收益和社會整體福利的製度安排。農業保險製度一旦形成,就嵌入到農業經濟製度中,構成農業發展的重要製度安排,構成社會經濟製度係統的一個製度子係統,並與農業和社會經濟相關的製度安排(如農業生產製度、農業土地製度、農村金融製度、農村財政政策、農村文化等正式和非正式製度)相互影響、相互製約、相互促進,並隨著農業和社會經濟係統的不斷發展,而動態協同演進。

中國農業保險發展所麵臨的一係列問題,歸根結底,還是製度層麵的問題。因此,分析我國農業保險發展低效,並陷入困境的深層根源,探討農業保險拐入高效軌道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路徑,需要從製度分析入手。中國農業保險製度的演化與生物群體進化和社會係統演化存在很多相似之處,是一個動態、非平衡的曆史過程。初始條件既定的情況下,中國農業保險製度變遷一旦啟動,在政府、保險公司、農民的相互作用和互動博弈下,在報酬收益遞增和正反饋機製作用下,將沿著既定的軌道自組織演化,除非受到外部偶然因素的衝擊,否則很難被其他路徑所取代,即路徑依賴。同時,中國農業保險製度演化又高度敏感於初始條件(製度環境),初始條件的變化和製度環境的衝擊,將放大農業保險製度係統的震蕩(係統漲落),致使農業保險製度拐入新的軌道演化。環境敏感性和路徑依賴告訴我們,中國農業保險製度變遷是一個前後相聯、互為因果、相互貫通的連續變化過程,政府、保險公司、農民過去的決策決定了現在的製度,現在的製度影響著未來新製度的形成。同時,製度環境影響著政府、保險公司、農民等主體的決策,不同製度環境下,人們會有不同的決策和選擇,進而產生不同的製度安排,形成截然不同的製度演化軌跡,而中國特定的社會文化、經濟結構和製度安排所構成的製度環境決定了中國農業保險製度特殊的演化軌跡。

因此,分析中國農業保險製度的變遷,需要從製度演化的視角入手,才能獲得更為深刻和全麵的認識。探討中國農業保險製度演化,不僅需要了解農業保險過去的變遷曆程,而且還需要分析農業保險的發展現狀,更需要認識和把握農業保險製度未來的演化趨勢和發展走向。而自組織理論、演化博弈論等演化經濟學和製度經濟學前沿理論的發展,為分析中國農業保險製度演化,把握和認識中國農業保險製度演化的規律、路徑和方向提供了有力的分析工具。但目前無論是從實踐的層麵,還是理論的層麵,對農業保險的認識和研究並不夠,尤其是從製度演化的角度去認識和研究農業保險,幾乎還是一片空白。所以,從製度演化視角來研究中國農業保險的變遷,探究中國農業保險演化的規律、路徑、方向,有助於深化中國農業保險製度演化過程、演化機製的認識,有助於推動農業保險理論研究的發展,通過前瞻性、開拓性的理論研究和理論創新為農業保險試點提供理論支撐和推動農業保險實踐的發展,保障農業保險在中國傳統農業轉型、農業現代化、城鄉統籌和新農村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

第二節文獻綜述及研究現狀

0.2.1國內研究現狀

我國農業保險理論的研究伴隨著我國農業保險實踐的發展而不斷發展,隨著農業保險製度的曲折發展曆程,農業保險的相關理論研究也經曆了理論萌芽到停滯再到複蘇和快速發展的一個坎坷曆程。上個世紀20~30年代部分地區、個別保險公司進行農業保險試點經營的過程中,就開始有學者關注和研究農業保險製度,王世穎(1935)、黃公安(1936)對農業保險的險種、風險保障、運作機理進行了開拓研究。在農業保險停止經營的30多年裏,農業保險的理論研究幾乎是一片空白。80年代初農業保險恢複後,一些學者開始恢複對農業保險的研究,其中我國資深農業保險專家郭曉航教授(1982,1983,1984,1987)是較早對農業保險進行開拓研究的學者之一,在其發表的具有裏程碑意義的論文《論農業政策性保險》(1986)中,提出了“農業保險應納入國家整個農業政策範圍內,作為一項政策性業務來經營”的前沿性觀點。劉茂山(1985)、庹國柱(1986)、朱淑芳(1988)、申曙光(1991)、孫蓉(1993)、李軍(1996)、劉京生(1999)等一些學者開始關注農業保險,並從不同視角對農業保險的相關理論問題進行深入係統的研究和分析。我國農業保險快速發展的實踐推動了我國農業保險理論研究向更廣、更深的層麵展開和快速發展,許多學者也紛紛加入農業保險理論的研究隊伍,並湧現出一些農業保險理論方麵的專著、論述,形成了農業保險不同的理論研究視角,不同學者嚐試運用經濟學、農業學、保險學、社會學等相關學科的分析工具和研究範式分析我國農業保險製度,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理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