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中外農業保險製度的演化軌跡(6)(2 / 3)

(2)增強農戶的抗風險能力。合作社的組織特征更突出“互助、共濟”,通過合作社這一組織載體有效地將小農個體力量整合為強大的集體力量,發揮互助共濟精神,共同應對、分擔風險,增強了抵禦自然、經濟、社會風險的實力和能力,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穩定發展;

(3)推進農業現代化。依托農會、合作社等農民經濟組織,有助於推動小農經濟向產業化、規模化現代農業的轉變,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增強了農業的市場競爭力;

(4)具有多重、綜合農業服務功能。農業合作組織具有融資和保險等重功能,通過整合農業保險與農村信貸,既為農戶提供貨款或擔保,還提供農業保險服務,很好地解決了農業融資和農業風險保障問題,推動了農業保險與農村金融的協同發展,促進了農村金融體係的完善和農村社會經濟的發展。

相互保險公司則是合作社(相互會社)的高級形式,它將傳統合作社的互助、共濟特征與現代公司的組織特征有機結合,突破了傳統合作社(相互會社)地域限製,有效地擴大資本、人才等資源來源,增強經營實力,不斷擴大經營範圍,對於在更廣闊時空集合和分散風險,保障農業保險穩定運行有著一定的組織優勢。

日本和中國台灣地區的農業保險組織體係與法國有一定的相同之處,日本和中國台灣農業保險的經營主體和組織基礎都是村(鎮)級農業保險合作社(相互會社)。農會、合作社、相互會社等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在推動法國、日本和中國台灣地區傳統小農經濟的現代轉型,提高小農經濟的專業化、組織化、集約化、現代化水平,推動政策性農業保險和農村合作金融的發展中發揮巨大的推動作用。

美國農業保險的經營主體是股份製商業保險公司,股份製保險公司與相互保險公司、合作社(相互會社)在產權安排、組織體係、權力分配上存在很大差異。股份製保險公司的資本來源更分散化、更多元化。資本市場的資本性融資是股份製保險公司資本的主要來源,資本來源分散導致股權的高度分散,中小股東對公司經營發展和決策幾乎沒有多大的影響力,很容易出現大股東控製、經理人內部控製的公司治理弊端。另一方麵,股份製保險公司缺乏相互製保險公司突出“互助”、“共濟”的經營特征,更強調追求股東利益最大化,甚至是大股東的利益最大化,從而可能會損害中小股東和投保人的利益,也與農業保險的政策性目標相背離。美國農業保險采取股份製商業保險公司經營模式與美國具有發達資本市場的金融製度環境有很大關係。

印度農業保險組織體係更具多樣性。由於受印度聯邦分權體製的製約和影響,印度農業保險分為中央農業保險計劃和地方農業保險計劃,地方邦政府具有相當大的發展自主權,地方農業保險計劃由地方邦政府負責實施,中央農業保險計劃則由中央政府主導,吸引地方邦政府參與。如果沒有地方政府配合支持,中央的農業保險計劃很難推行的。印度國家農業保險總公司在產權安排、權力分配上,也充分體現了中央和地方平分權力、共同經營、共同管理、利益分享的原則。印度長期分裂,未形成強大的中央集權統治,地方土邦和封建地主勢力非常強大,他們不僅對地方邦政府的滲透力、控製力、影響力非常大,而且對印度的主要政黨如國大黨和中央政府的影響力都很大,這種影響在農業保險組織體係的體現就是上述國家農業保險公司的權力分割,農業保險計劃發展主導權、政策製訂權的分配,這不僅對印度農業保險製度的演變,而且對整個農業和農村社會經濟發展都產生了深刻影響。

2.3.5農業保險製度演化的非正式製度約束

正式製度是指人們在非正式製度的基礎上有意識地設計和供給的一係列規則,包括政治規則、經濟規則和契約,以及由這一係列規則構成的等級結構,從憲法到成文法,到具體的細則,最後到個別契約,正式製度具有強製力。非正式製度是指人們在長期社會生活中逐步形成的習慣習俗、倫理道德、文化傳統、價值觀念、意識形態等對人們行為產生非正式約束的規則。而意識形態和習慣處於非正式製度的核心,意識形態是節約認識世界費用的有效工具,也是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的重要內容。

非正式製度約束、規範和限製著製度變遷主體的行為選擇,降低製度變遷主體的不確定性,形成對未來的穩定預期。非正式製度通過對製度變遷主體的凝聚作用,減少製度變遷之間協商、談判達成一致意見的成本,降低製度變遷的交易成本;與非正式製度高度耦合、適應的正式製度,能減少製度安排的摩擦成本,降低製度變遷的成本。作為正式的經濟製度通過“嵌入”作為非正式製度的社會文化、社會網絡係統中,將有效地提高製度的運行績效。非正式製度的特征將影響到正式製度的演化路徑、變遷方向和新製度的特征。

非正式製度與正式製度構成了農業保險製度演化理論的基礎,非正式製度的作用、正式製度的形成是理解農業保險製度變遷的關鍵。特定製度環境中,有關農業保險的風險態度、傳統風險觀與風險文化、非正式保險安排、“經濟人”群體、傳統文化觀念、信用文化等非正式製度,是製約農業保險製度演化的重要因素和重要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