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中外農業保險製度的演化軌跡(6)(3 / 3)

法國、日本、美國、印度和中國台灣地區等國家(地區)不同社會文化、傳統、習俗等非正式製度對農業保險製度演變的影響是不同,在不同的社會文化製度背景下,所形成了農業保險製度既有相同之處,但也存在很大差異。不同的社會製度、文化傳統等製度環境對農業保險製度的演化產生了不同影響,不同的社會製度結構會產生與之相適應的農業保險製度。農業保險製度移植的效果也取決於能否與非正式製度等製度環境相適應、相耦合,農業保險製度與社會製度、文化傳統等非正式製度、製度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耦合或排斥),影響著農業保險製度演化的軌跡、路徑、方向,製約著農業保險製度的運行績效。

非正式製度對農業保險製度的運行,具有降低(增加)交易成本,提高(降低)製度運行繼續的雙重功能。傳統風險觀念、思想文化、農業生產傳統等非正式製度是影響農業保險製度演化軌跡和運行績效的重要因素。當人們的傳統觀念、思想文化和農業生產傳統與現代農業保險製度相抵觸時,人們很難接受和認同農業保險製度,對農業保險也很難形成有限需求,導致農業保險製度發展缺乏相容性製度環境;當農業保險製度所蘊含的現代契約文化、商業文明與人們的思想觀念相契合,能被人們廣泛接受和認同,農業保險製度需求才能形成。人們風險觀念、文化傳統等非正式製度的變化,將影響人們對於農業保險製度供給和創新的成本收益的認知,進而影響農業保險製度的運行績效和演化軌跡。

農業保險製度之所以首先產生於法國等歐洲國家的原因在於具備了農業保險產生和發展的非正式製度環境。11世紀地中海商業革命和歐洲文藝複興與工業革命的發展,現代金融保險、現代商業知識、文化不斷傳播、普及,以及自古羅馬以來所形成的法律傳統和契約思想,深深地影響和改變著法國等歐洲國家的農民等民眾的習俗、傳統和價值信念,培育了民眾重合同、講信用、守法律的契約精神和法治傳統,降低了農民等民眾學習、了解和掌握現代金融保險、商業技巧的成本,增強了農民等廣大民眾對於農業保險製度的認同和接受,奠定了農業保險製度產生和有效運行的非正式製度環境。

日本農業保險製度的形成則要遠遠晚於歐美國家,日本農業保險的真正發展主要是二戰後。明治維新後至二戰前,日本農業保險發展緩慢的原因在於當時特定的非正式製度環境。當時日本社會的封建文化色彩依然濃厚,農村的封建依附關係未根本改變,廣大農民的教育水平非常低,現代商業文化、現代金融保險知識在廣大農民中的宣傳、普及還非常低,日式儒家和神道文化也阻礙了現代法治精神和契約文化在廣大農民中的培育,從而限製和阻礙了廣大農民對於現代農業保險製度的認知、了解,增加了農民學習和掌握這種現代風險管理製度的成本,增加了農業保險製度的創立成本、創新成本、推廣成本等運行成本。當農業保險製度的運行成本遠大於其所帶來的收益時,人們很難願意創立並推廣這種製度,從而導致戰前日本農業保險製度基本陷入停滯狀態。而戰後日本農業保險快速發展,農業保險製度逐步健全的重要約束也是戰後特定的非正式製度環境。戰後,隨著日本國民教育的普及,農民教育水平的提高,現代金融保險知識和現代農業生產技術的廣泛推廣、普及,農民所掌握的農業風險技術和農業保險知識越來越多,對於農業保險製度的了解不斷增強,農民的傳統生產觀念、思想傳統、風險觀發生改變,導致農民對於農業保險的認同和接受越來越高。人們創立、創新和運行農業保險製度的成本降低,而從農業保險製度中獲得的收益越來越大,從而激發了農業保險製度的需求,推動了農業保險製度迅速發展和變遷。因此,文化知識、思想信念、傳統習俗等非正式製度及其變化,是影響日本農業保險製度在戰前和戰後不同變遷速度、演化軌跡和路徑的重要因素。非正式製度在台灣地區農業保險製度變遷和演化中的作用,與法國、日本也是相似的,隻不過非正式製度的具體內容不同,非正式製度對農業保險製度的影響範圍有所不同而已。

第四節小結

本章對70多年以來中國農業保險製度的演化曆程進行了梳理,探析了中國農業保險製度的演化軌跡,並分析了製度變遷的關鍵節點、製度演化的分叉點,即在一些特定時間點,一些重大事件的發生,對中國農業保險製度的演化進程和演化軌跡所產生的深遠影響。並對國外農業保險製度的演化曆程進行分析,通過比較分析,獲得對中國農業保險製度演化與創新富有價值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