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大臣海軍大將西鄉從道羞愧難當,回到家中切腹自盡,麵對國內潮水般的責難,海軍部上上下下,包括逃走的“嚴島”、“八重天”的艦長、各級長官,共有一百八十九人畏罪切腹,所幸伊藤博文及時阻止,否則有更多的精英自殘而亡。
即便是這樣,日本海軍也是元氣大傷,二十年間,花費無數國帑,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人才,陣亡加自殺風,損失了將近三分之一。
伊藤博文的壓力更大,他是這場戰爭的幕後推動者,為了國運全力一搏。
牙山、豐島獲勝,讚譽接踵而來,連續敗在於成龍之手後,立馬受到不少責疑,幸好那兩批倭軍規模小,反對者不成氣候,這次海戰卻是真正的慘敗,許多人開始懷疑,侵朝戰略是否正確。
大清雖然日薄西山,但畢竟地大物薄,人口眾多,依然擁有雄厚的實力,非現在的日本所能比擬,日本維新時日尚短,羽翼未滿,急於挑戰龐大的中國,是不是自取滅亡?
“停止戰爭、撤兵回國”、“臥薪嚐膽,養精蓄銳,十年後再戰”、“伊藤博文目光短淺,為了撈取政治利益,冒險開戰,應該立即辭職”、“五千將士的冤魂、大日本帝國的麵子,都給伊藤博文丟盡了,必須切腹謝罪。”
撲麵而來的指責、辱罵,讓伊藤博文一夜之間,陡然蒼老了十歲,以往的自信消失,木然的進入皇宮:“罪臣伊藤博文,叩見陛下。”
“愛卿請起。”暴怒了一天,睦仁天皇安靜了許多,卻也憔悴不堪,原本尖利的嗓子,變得嘶啞難聽,好像敲響了一麵破鑼。
“臣有罪。”伊藤博文伏地不起。
睦仁天皇深歎一聲,有氣無力的說道:“朕心裏有數,罪不在愛卿,清國屢敗於洋人,使得朕過於輕視,知己而不知彼,豈能不敗?當務之急,並非追究責任之時,如何應付目前的局麵,如何反敗為勝,才是最迫切的任務。”
“陛下英明!”伊藤博文老淚縱橫,天皇不愧是天皇,天照大神的後代,高瞻遠矚,不計一時的勝負,大日本帝國還有鹹魚翻身的希望。
起身後,伊藤博文取出奏折,恭聲道:“形勢非常嚴峻,臣草擬了幾點意見,望陛下獨裁。”
“念來聽聽。”對於這位首相,睦仁天皇還是相當信任的,維新的功臣、國家複興的設計師,這些年來,日本的每一點進步,都離不開伊藤博文的苦心經營,沒有人能取代他的位置。
“外交上,主動向洋人道歉,願賠償一點損失,重新取得列強的信任,爭取他們繼續保持中立。”伊藤博文頓了頓,偷瞥睦仁的臉色。
天皇陛下並無責備之意,揮揮手,示意他說下去。
“清廷內部矛盾重重,保守派極為強大,連李鴻章也不願打下去,而且清國的財政也不樂觀,現有的軍費七拚八湊,無法支撐長期戰爭,此外,西太後的壽辰將至。”
伊藤博文露出狡詐的笑意:“以她的性格、中國人的傳統,過一個安寧祥和的壽宴,屬於正常心態,望陛下派出和平使者,與清廷的幾位重臣接觸,表達我大日本帝國的誠意,願重開和談,化幹戈為玉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