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惠帝劉盈是西漢的第二個皇帝,他是劉邦和結發妻子呂雉惟一的兒子,生於公元前211年。
惠帝生性仁弱無能,大權由母親皇太後呂雉執掌,中國曆史從此開始進入呂後時代。
惠帝劉盈自丙午(公元前195年)至癸醜(公元前188年)在位七年,壽二十四歲,葬於安陵(今陝西鹹陽市北三十五裏),尊諡孝惠皇帝。
皇後張氏無生育,後宮嬪妃們為他生了共計六個兒子。除太子劉恭外,還有:劉彊(淮陽王)、劉不疑(常山王)、劉山(襄城侯)、劉朝(軹侯)、劉武(壺關侯)。(有譜載生七子,除上麵六子外,增加:劉泰,或作劉太,平昌侯。)
1.登基帝位:子弱母執政,心狠手辣
一個掌握大權的君主,最忌諱的就是無權執政,成為影子皇帝,而漢惠帝由於自己的仁弱,造成了呂後執政的狀況。呂後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做盡了一切毒辣之事。
漢惠帝劉盈是個年輕的皇帝,十六歲的時候就繼承了皇位,但他是個短命的皇帝,僅僅在位七年就去世了,這和他的母親呂後有直接的關係。劉盈登基做皇帝是母親呂後的功勞,但是他最後英年早逝也和母親的所作所為有著極其重要的關係。
高祖劉邦去世後,呂後為了維護漢惠帝的帝位,便對戚夫人母子下了毒手。
戚姬是公元前208年劉邦在定陶得到的,從那時起一直到公元前194年劉邦去世的14年中,劉邦所寵愛的姬妾,惟有戚姬一人而已。戚姬一直能博得劉邦的歡心,並經常陪伴劉邦轉戰各地。14年中,戚姬有她的歡樂,也有她的憂傷。皇帝的寵愛,兒子的天真與聰明,給戚姬帶來了無限的歡樂;皇上多次想要改立如意為太子,又給戚姬帶來了美好的憧憬。可是,呂後與太子劉盈的存在,卻猶如壓在戚姬胸上的一塊巨石,每念及此,戚姬總是不寒而栗。大臣們群起反對易立太子,更是使戚姬感到希望渺茫。商山四皓的出現,她同皇上楚歌楚舞,更是不祥之兆:事實上,他們都來日不多了。
劉邦活著的時候,因為寵幸很多的後宮姬妾,冷落了呂後。這使呂後非常嫉恨,等劉邦死了,自己當了太後,她便對以前的姬妾們進行迫害,有時竟達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對惠帝早死最有影響的一件事,就是呂後對戚夫人的殘忍迫害。
高祖劉邦去世後,呂後為皇太後,下令將戚姬囚禁在永巷獄中,遣人剃去戚姬的頭發,給她穿上赤土染成的囚服,戴上刑具,在獄中罰做舂米的苦役。尊貴的皇帝寵姬淪為囚徒,變化之大使戚姬難以承受。為發泄心中的不滿與憂傷,她一邊舂米,一邊歌唱:“兒子為王,母親為囚,每天舂米從早到晚,常常與死罪者為伍!母子相離三千裏,我的情況誰能夠告訴你?”呂後得知,大怒道:“你還想依靠你的兒子呀!”
於是呂後派人召趙王入京,想要把他們母子一同殺害。惠帝將趙王接進宮中與自己同吃同住,不給呂後下手之機,但呂後還是伺機毒死了趙王如意。惠帝得知後,失聲痛哭,追悔無及。呂後把趙王如意毒死在惠帝宮中後,對戚姬的迫害也隨之進一步升級。太後下令將戚姬的手足砍斷,挖去她的雙眼,把她的耳朵薰聾,用瘖藥使她啞不能言,將她置於地窖之中,稱她為“人彘”,讓她過著豬一般的生活。
幾天後,太後召惠帝去觀看“人彘”。惠帝見到這目不忍睹的慘景,問是何人,犯有何罪,竟受此酷刑。當惠帝得知這就是戚夫人時,不禁大哭起來。惠帝確實像他父親高帝劉邦所說的那樣,為人仁弱。心地善良的漢惠帝,見他的生身母親毒死趙王,如今又把戚夫人殘害得這般模樣,心靈上受到巨大刺激,因此而害病,鬱鬱而終,年僅二十三歲,諡號“孝惠”。
呂後殘害戚夫人母子的做法是極其殘忍的,這一做法使得她在曆史上留下了殘暴毒辣的壞名聲。
2.獨攬朝政:變劉家江山為呂氏天下
統治階級內部始終都在為自己的利益而戰,為自己的利益做出決策,為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而不擇手段,做出一些荒唐的事情,甚至連最親的人都可以殺死。
惠帝即位後,呂後把魯元公主所生的女兒,即宣平侯張敖的女兒嫁給惠帝做皇後。論輩分,張皇後應管惠帝叫舅舅。呂後這樣做,為的是便於控製惠帝。為了奪得政權,鞏固政權,呂後竟做出了如此有違人倫的荒唐事情!
惠帝和張皇後並沒有生孩子,呂後為此想盡了辦法,請盡了名醫,可還是一無所濟。於是,呂後便讓張皇後裝著已經懷有身孕,然後將一懷孕美人藏養於深宮,再奪取美人所生的兒子,假稱為張皇後生的兒子,並將其立為太子。後來,又殺了那個美人,以斷絕口實。
惠帝死後,太子繼立為皇帝。太子年幼,大權基本上是在呂後的掌控之中。小皇帝慢慢長大,聽說生身母親被迫害而死,自己並非皇後所生,便氣憤地說:“皇後怎麼能如此殘酷地殺害我的母親,反讓我認她為母親!我長大以後一定要報殺母之仇。”這話傳到了呂後的耳中。
呂後召集眾大臣商議要廢了皇帝,眾大臣都懼怕呂後,便叩頭說:“皇太後為了治理天下百姓,謀慮安定宗廟社稷,想得周到深刻,群臣叩頭,接受詔令。”小皇帝被廢除,呂後便殺了他,又立常山王劉義為皇帝,實際上朝政大權均由她一人把持,此時,呂後已經公開出麵處理天下大事,古稱為“臨朝稱製”。
呂太後打算進一步晉封自己的叔侄兄弟為王,以分享劉氏政權,並借此進一步確立呂氏的優勢地位。為此,她想出兩條辦法來克服阻力,其一是擴充呂家的勢力,其二是削奪大臣的權力。
王陵、陳平為了保全自己,提出請呂家的人擔任宮廷守衛,這一建議正中呂後下懷,所以她欣然接受。但呂後的最終目的是想封呂家的人為王,她知道這幫老臣是元老,追隨劉邦打下天下,心念劉氏天下,肯定不會同意呂家的人封王,於是便在朝會的時候試探性地問右丞相王陵。王陵便直言不諱地拿當初高祖在世的時候所訂下的白馬盟約“不是劉家的人如果稱了王,天下的人聯合起來擊破他”來反對呂後。呂後聽了這話大不高興,又問左丞相陳平、太尉周勃,周勃等人則見機行事,回答說:“高帝平定天下,封王劉氏子弟;現在太後君臨天下,封王呂家的人,理應可以。”呂後非常高興,宣布散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