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膺(字元禮,潁川襄城人。祖父脩,安帝時為太尉。父益,趙國相。初舉孝廉,為司徒胡廣所辟,舉高第,再遷青州刺史;陳蕃早年在汝南郡任郡吏,後獲舉孝廉,先後換任郎中和豫州刺史周景的別駕從事,後在太尉李固表薦下任議郎。漢朝以李膺、陳蕃等為首的反宦官鬥爭引起了宦官集團的嫉恨。)於延熹八年(165年)陳蕃任太尉後官複原職。二人都不滿宦官執政,李膺因去宦官張讓家中收捕其貪殘無道的弟弟張朔,李膺不懼怕張讓將張朔殺掉了。張讓向桓帝哭訴,桓帝立即召來李膺,責備他不先請示就殺人,是先斬後奏,但李膺據理力爭,桓帝知道了張朔罪行,也就不好再追問什麼了。從此張讓心中充滿了對李膺的仇恨。由於李膺、陳蕃等的執政清廉,積極打擊宦官,所以太學生都把他們當作榜樣。
延熹九年(166年),河內的一個叫張成的方士,占卜朝廷要大赦,於是縱容兒子殺害自己的仇人。李膺當時為河南尹,接案後即派人捉拿凶手,不料其子得到寬恕而被免責,李膺了解到真相後非常氣憤,查實後立即處置了張成之子。張成素來與宦官之間的交往密切,於是在宦官的指使之下,張成讓弟子牢脩向桓帝誣告李膺和太學生、名士之間往來頻繁,結成朋黨,敗壞朝綱,誹謗朝廷。桓帝看到牢脩的上書後很氣憤,糊裏糊塗地下令在全國範圍內逮捕黨人,將李膺等人關進黃門北寺獄。這件案子涉及到太仆杜密、禦史中丞陳翔和範滂等200多人,天下很多有名望的賢士也因黨人案件牽連被捕。陳蕃也因上書力諫而遭免官。這就是曆史上第一次“黨錮之禍”。
在獄中的黨人受盡酷刑的折磨,他們的頭頸、手、腳都上了刑具,然後被蒙住頭一個個拷打,在獄中關押了一年多。永康元年(167年),竇皇後的父親竇武上書請求釋放黨人。同時,李膺也在獄中故意招了一些宦官的子弟,反咬一口說他們也是黨人。宦官這才有些擔心了,他們以“天時不正常,應該大赦天下”來哄騙桓帝。同年六月初八日,桓帝下詔改元,大赦天下。200多名黨人全部釋放歸鄉,但名字被記在三府,禁錮終身,一輩子再也不許為官。
遇到昏君與奸佞小人當道,那些忠貞之士也隻能空有報國之誌,一不小心甚至會身毀家亡。由此可知,劉氏家族的百年江山在桓帝的手下已不可守了。
6.桓帝三後:梁氏滅竇氏興
權力必須保持一種平衡,才能形成良好的秩序。當家族內部各種勢力的爭鬥難分高下的時候,如何保持這種平衡?選擇一個讓雙方都可以接受的人來繼承權力,這樣,原來各方的利益在短時間內就不會發生變化,從而也避免了更大的衝突,保證了家族的團結,也維護了各方的利益。
漢桓帝因娶了梁太後的親妹梁瑩,才得以被立為帝。他登上帝位之後,梁氏順理成章地成為皇後。姐妹二人,一個是太後,一個是皇後。梁皇後依仗著姐姐與哥哥的勢力,窮奢極欲,儀服宮殿都超過前代任何一位皇後。不僅如此,梁瑩還是個妒忌心極強的女人,她極力限製桓帝寵幸其他嬪妃,不僅如此,她侍奉桓帝多年也沒有子嗣,這就更加深了她對其他嬪妃的嫉恨。嬪妃如有妊娠的跡象,都難逃她的毒手,必置之死地而後快。
桓帝雖身為天子,但外戚勢大。心中即使不平,也不能對梁氏表現出這份不滿,隻能漸漸疏遠梁皇後。在梁太後病故後,他便擺脫了梁皇後,轉而寵幸後宮其他女子,這使梁皇後憤恨交加,終於在延熹二年(159年)病死了。
鄧皇後是桓帝繼梁皇後之後的第二位皇後。可是,這位鄧皇後卻因爭風吃醋而不得善終。桓帝親政後把數以千計的美女收到後宮,鄧皇後處處幹預桓帝寵幸後宮妃嬪。桓帝對此很生氣,梁皇後在世時非常專橫,加上有梁太後和梁將軍的勢力,桓帝不敢輕舉妄動,而鄧皇後沒有梁皇後那樣的強大後台,桓帝也就不再以為意。延熹八年(165年),因鄧皇後與郭貴人爭風吃醋,桓帝將鄧皇後廢掉,令她憂憤而終。
漢桓帝的第三個皇後是竇妙,她的先祖就是漢和帝時期飛揚跋扈的外戚竇憲,竇妙的父親竇武為官比較清廉。延熹八年(165年)秋天,竇妙初選入掖庭即被封為貴人,地位僅居皇後之下。她一入宮就成為貴人,很顯然是政治鬥爭的結果。
鄧皇後被廢半年多後,皇後之位一直虛位以待。文武百官都希望將有利於自己的人推上皇後的寶座。為此,後宮內外免不了一場異常激烈的明爭暗鬥。竇妙不僅出身名門大族,而且才貌雙全,更重要的是其父竇武有著很好的口碑。所以,在激烈的鬥爭推動之下,竇妙得以平步青雲。竇貴人雖然在很多人眼中是合適的皇後人選,但漢桓帝並不以為然。在梁氏專政時期,桓帝忍氣吞聲夠了。那一段經曆,使他憎惡所有權勢顯赫的大族。於是,他決定要立自己寵愛的采女田聖為皇後,他的決定在朝廷上引起了軒然大波,大臣們紛紛上書勸阻,在這種極大的阻力之下,漢桓帝終於同意立竇妙為皇後。
立了竇皇後,漢桓帝便晉升竇武為越騎校尉,並封他為槐裏侯,隨即又升遷為城門校尉。麵對加官進爵,竇武卻聲稱自己身體不好,很堅決地予以推辭。成為後父之後,竇武更加緊了對宗族、賓客、仆人的管束,讓他們都規規矩矩,不得幹違法的事。
永康元年(167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漢桓帝劉誌死,竇太後臨朝執政。桓帝荒淫了一輩子,卻沒留下一男半女。竇太後在大臣的建議之下,選擇河間王劉開的曾孫劉宏繼位,因為桓帝便來自河間,劉宏即漢靈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