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皇後含冤而死後,靈帝並沒有立後之意,但朝臣卻認為國有君卻無母,應盡早確立,以告天下。當時,南陽屠夫何真之女何氏召選入宮,因其美麗,正得靈帝之寵愛。若按照漢習俗及“采女製”,何氏低賤的屠夫家庭出身是沒有資格入選宮廷的,但當時的腐敗現象嚴重,她的父親“用金帛”賄賂宮中采選人員,何氏才得以入選。何氏入宮便得到了靈帝的寵幸。嘉平五年(176年),何氏為靈帝生下了皇子劉辯,因靈帝以前的幾位嬪妃、貴人所生的孩子大都夭折,劉辯可以說是靈帝的第一個兒子。靈帝因劉辯的出生而欣喜若狂,何氏因此被封為貴人。光和三年(180年),靈帝又在權臣的主張下進一步冊封何貴人為皇後。
何氏由一介平民搖身一變而為後宮之主,使她產生了一種極為狂妄的不良心態。被冊封皇後以後,何氏驕橫之心迅速膨脹,她欲專寵後宮,對靈帝的其他嬪妃又狠又防又嫉妒。靈帝的又一愛妃王美人生下了皇子劉協之後,何氏的這種心理達到頂峰──她派人毒死了王美人。此事件之後,由於宦官的苦苦哀求,何氏保住了皇後的鳳冠,但也永遠失去了靈帝的恩寵而苟活。
王美人是趙國人,其祖父王苞是東漢王朝的五官中將。王美人的出現給靈帝奢靡的後宮生活帶來了一陣清爽。她豔麗的容顏更勝何皇後,她具有美善的品行、大家閨秀的賢淑,才華橫溢的靈秀之氣,這種氣質是靈帝的其他嬪妃無法相比的。但王美人得寵之時,何氏已立為皇後,何氏生性嫉妒,驕縱專橫,恨透了王美人。王美人懷孕後,她擔心因此而遭何氏的毒手,自己的性命受到威脅,同時也會給自己腹中的孩子帶來不幸,就想方設法打掉胎兒,但卻沒有成功。光和四年(181年)三月,天意使得王美人生下一位皇子,即劉協。劉協的出生使何皇後不僅擔心自己的地位,而且擔心以後兒子的地位,因此產生了更大的恐慌,便毫不顧忌地鴆殺了王美人。事情很快被靈帝查明了,但何皇後這個殺人凶手沒被廢除,王美人卻永居九泉之下。
靈帝每見到皇子劉協,常常會思念起善解人意的王美人,以致臨死之前,他還企圖違背“嫡長製”欲立劉協為帝。靈帝將立劉協的願望囑托給大權在握的臣子蹇碩,足見他對王美人的情意。
帝王後宮中的鬥爭之險惡,有時連皇帝本人也無法主宰,嬪妃們為了自己的利益乃至自己家族的利益,不惜鋌而走險,采取極端手段,為達目的而你爭我奪。可見,能夠處理好後宮之事,也是一位皇帝能力的表現,顯然,靈帝是一個失敗無能的人。
5.新君之位:無奈嫡長製
繼承人的選擇對一個家族、一個國家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它關乎社稷的穩定、家族的興衰。而在封建社會“家天下”的時代,家族的利益要高於國家的利益,為了保證權力的一脈傳承,統治者們的選擇範圍是狹小的,能力是次要的,血緣才是最重要的決定因素。
漢靈帝因對何皇後產生了憎惡,便不想立劉辯為太子,批評他“無威儀,不可為人主”。因王美人所生劉協酷似自己,又對美人有不盡的思念之情,於是,欲立劉協為皇位繼承人。按照嫡長製,靈帝又擔心宦官、外戚、朝臣不同意他的做法。從各個政治集團的利益上,從維護傳統上,外戚、官僚與宦官三方的態度都要立劉辯為太子。靈帝無奈,卻一直不死心,在臨死之前把劉協托付給自己的心腹蹇碩,讓他尋找機會擁立劉協為帝。
漢靈帝末期由於世運不濟,劉氏政權岌岌可危,靈帝因此親手組建了一個以“西苑八校尉”為核心的衛戍部隊,小黃門蹇碩為上軍校尉,統帥這支部隊,蹇碩素有“壯健而有武略”之稱。盡管從表麵上看,蹇碩的權力很大,但實際上不過是一個低級的軍官而已,隻是借靈帝的威力發號施令罷了。蹇碩與何皇後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他深知何皇後的哥哥何進手中握著兵權,靈帝之托很難實現;加上在嫡長製的製度之下,劉辯是長子,是皇位的合法繼承人,而現在要他廢嫡立庶,是有違常理的,更加有了難度。為達目的,就必須先誅殺兵權在握的何進,蹇碩決定先下手為強,誅殺何進。
中平六年(189年),靈帝駕崩。蹇碩在停放靈帝靈柩的大殿四周密布了伏兵,欲待何進入大殿叩拜時乘機動手將其殺死。然而,蹇碩的計劃卻被何進得知了,何進立即部署反撲,並通報了何太後。何太後得知後,與何進一起擁兵入宮,升朝議政,宣布14歲的皇長子劉辯為皇帝,是為漢少帝(史稱廢帝)。何皇後以太後身份臨朝,何進與太傅袁隗輔政,負責軍國事務。蹇碩一計不成又施一計,他想到與宦官聯合,商議一起捕殺何進,不巧機密再一次泄漏,何進命黃門令將蹇碩拿下並處死。
何進除掉了心腹大患,以皇帝舅舅的身份輔政,並且拉攏了“累世寵貴,海內所歸”的袁紹、袁術二人,其權力日益膨脹。何進橫行朝野,大臣們心中十分不平。靈帝之母董太後也憤恨不已,便發誓除掉何氏一黨。何太後卻先發製人,她與何進一起設毒計除掉了董太後。劉協原在董太後的保護之下生活,這樣一來他的性命已十分危險。
被何進拉攏的袁紹見蹇碩、董太後雖除,但宮內宦官的勢力仍然強大,就向何進獻計希望盡除宦官,但何進及何太後卻不讚同。袁紹幾次進言都沒得到同意,於是他私自行事,假托何進之命密謀誅殺宦官。袁紹的行動引起了張讓等人的恐慌,他們得知袁紹與何氏正在密謀誅殺宦官之事,於是發動宮廷政變,殺死了何進。何進部將吳臣、張章得知何進被殺,急忙調集軍隊包圍了皇宮;中郎將袁術也率兵攻打宮殿,放火燒了南宮九龍門及東西宮,逼迫宮中交人。張讓等人慌忙去見何太後,隻說何進謀反焚宮,卻沒說他已死。何太後驚慌失措,被張讓等人挾著與少帝劉辯、陳留王劉協一起,逃入北宮。
這時,袁紹等帶人衝入宮中,他命令軍士見宦官就殺,但卻不見張讓、段佳二人。原來,他們攜少帝兄弟已出北門,夜走小平津,逃到了黃河岸邊。被何進的同黨追上後,張、段二人自知難免一死,轉身投入了滾滾東去的黃河之中。
這場外戚與宦官的火拚,兩敗俱傷,劉氏政權實際上也就隨之滅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