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遺骸的鑒定?遺骸是否屬於人類?遺骸是否是近期形成的?遺骸屬於何人?估算的年齡、身高是多少?鑒定的性別、種族是什麼?死亡形式和死因是什麼?死亡方式是什麼?與死亡相關的事實是什麼……
這是法醫人類學家在鑒定無名屍骨樣本時必須回答的問題。章桐對此再熟悉不過了,她繼續往下看。
……看似簡單的問題,其中卻包含了很多複雜和深奧的學科知識。比如說屍體腐爛和昆蟲學,人體有206塊骨骼,國內男性骨骼的平均重量為8.0公斤,女性則是5.4公斤……法醫昆蟲學,是用昆蟲分析應用來幫助執法破案,最早起源於1850年的法國韋斯特法院……人的屍體的腐爛分為幾個階段,早期階段的腐爛跡象是腫脹,時間約為7個小時,隨後皮膚滑脫以及皮下生出細菌斑點,屍體會散發出惡臭,隨著身體組織中積聚的氣體不斷逸出,眼睛和舌頭會鼓出來,體內器官和脂肪開始液化,指標為2.3……
看到這兒,章桐不由得心裏一怔,她重新翻到論文最初的作者介紹那一欄,驚訝地發現欄裏除了一個作者的署名以外,其餘的簡介都是一片空白。
而另外3篇論文的作者卻都背景深厚,畢業於知名學府,有著豐富的基層鍛煉經驗,在同行中也有著很好的口碑。可是細讀起他們的文字來,章桐感覺不到一丁點兒的專業靈感,很多顯然都是直接借鑒抄襲了事。而手中的這篇論文,內容非常詳盡,知識麵也很廣,涉及法醫埋葬學、法醫昆蟲學、人類學、病理學等很多冷門學科以及植物學、地理學和氣候學,而這些,都是徹底調查腐爛的屍體和其周圍環境所必需的。最讓章桐印象深刻的是,作者竟然對於自己的論據有著很充足的實踐數據和獨特的視角闡述觀點,而在結尾時,作者甚至用不小的篇幅提到,為了更好地彌補國內法醫研究領域實踐數據方麵的空缺,應該盡快建立類似於美國田納西州的“屍體農場”。
章桐雖然沒有當過老師,但在仔細看完手中的這篇論文後,很清楚地意識到一點,那就是這個無名作者對法醫這一行有著一種近乎癡迷的熱愛。這究竟會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想到這兒,她抓過書桌上的話機,按照論文上方所提供的雜誌社聯絡編輯的手機號碼撥了過去。
編輯的回複非常簡單,說在報名時,也曾經就這位作者過於蒼白的履曆感到疑惑不解,並且試圖聯絡對方,但是對方隻留下了一個郵箱地址,別的什麼都沒有。考慮到以往所舉行的相類似的比賽中,有很多基層法醫因為種種職業上的顧慮,並不希望自己的參賽經曆在沒有任何結果的前提之下就被曝光,而這位作者的論文在初篩選時又非常有特點,所以本著重視和挖掘人才的初衷,編輯選擇了保留這位特殊的參賽者的論文。
“那,李編輯,關於這個署名為‘王星’的作者,你能把我的意見和建議轉告給對方嗎?”章桐試探著問,按照合同書上的規定,出於公平起見,評審者是不允許和參賽者直接聯絡的。
“沒問題,我可以通過郵箱發給她。我們都是通過郵箱聯絡的。”說著,編輯又補充了一句,“這也是她留下的唯一的聯絡方式,我也沒有辦法,但還好,她回複很及時。”
章桐剛想掛電話,心裏忽然閃過一個念頭:“對了,你能告訴我該論文的作者的性別嗎?”
編輯愣了一下,隨即禮貌地說道:“我們這次大賽的報名並不強製性要求對方告知性別,不過,依我個人之見,她應該是女性。因為在與她為數不多的幾次郵件交流中,我發覺她非常細心,觀察事物很細致入微,講話也不莽撞,很文雅,做事很低調。”
“那,好吧,打擾你了,我會盡快交稿的,再見。”章桐心中有些失望。
結束通話後,屋裏的光線已經不足以繼續工作了,她伸手擰亮了書桌上的台燈。為了謹慎起見,章桐再一次從頭至尾仔細看了這篇特殊的論文,略微構思了一下,就拿起筆,在論文最下方的批語一欄中認真寫著:“作者在埋葬學的闡述中還缺乏一定的理論依據。但是總體來看,作者的能力還是尚佳的,請作者對相關的理論依據進行進一步補充,謝謝。”
最後,章桐利索地簽下了自己的名字。在合上論文稿件的那一刻,她的心裏百感交集。本來自己是完全可以對這篇論文留下最高的評價的,因為和別的濫竽充數的作品相比,手中的這篇明顯是下了很大功夫的。作者的知識麵非常廣,也很認真負責,可是,自己所從事和麵對的畢竟是一門科學,容不得半點人情世故的左右,既然作者提到了一些論點,那麼,其就必須用一些論據來證實,而不是簡單地一筆帶過。她同時也希望自己嚴謹的工作態度能夠被作者所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