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已知最早的文明
對於伊朗高原上人類居住和社會生活的最早遺跡,圍繞其時間定位的爭論很多。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人們一直推測這些遺跡指向的年代約在七千甚至一萬年前,而19世紀60至70年代由德黑蘭大學考古係主導的研究通過撒格紮巴德(伊朗核心地區,薩韋附近)一座小城遺址的發現(七千年前,即公元前五千年)給出了較為清晰的回答,使人有理由推斷這裏人類存在的時期可能更早。而且,小城居民使用的語言並非雅利安語,有可能是前印歐語言。迄今為止,對此尚未有任何科學的解釋。據此,我們可以比較保險地說,在接近公元前6千紀那個時期,一些遊牧民族在這裏逐漸定居,並占據了蘇薩、錫亞爾克和卡尚西部高地肥沃的山坡,在此留下了今天我們所知的遺跡。然而,鑒於這些居民處於原始史時期的遠古年代,在沒有其他考古發現能夠補充我們信息空缺的情況下難以進行更精確的研究推斷。
埃蘭王國及其文明
雅利安人在伊朗的這片土地落戶以前,一個非閃米特、非印歐的人種被證實曾在這裏居住,居住時期從公元前至少4千紀末開始,居住地為底格裏斯河穀東側和伊朗高原西南側,從紮格羅斯山坡一直延伸至波斯灣,相當於現在伊朗的胡齊斯坦省、法爾斯省西北部和伊拉克南部。這就是埃蘭人。他們的王國被稱為埃蘭,偶爾也稱為蘇西亞納——直至公元前1千紀,其版圖都在不斷變化——並自始至終全部或部分地被一側的蘇美爾人、阿卡德人、亞述人和另一側的米底人、波斯人支配甚至征服。
它的存在從19世紀末開始才分階段被發現。然而,它在《聖經》中早已被提及(《創世記》10:22;《以斯拉記》4:9[4]),其中使用的“埃蘭[5]”一詞很可能意味著“高地,多山之國”,並既指一個國家也指其居民。文中的埃蘭人指的是埃蘭的後代,埃蘭則是閃的長子,而閃又是諾亞的兒子。羅曼·葛施曼教授[6]作為該國的“發現者”,提出該國領土覆蓋35萬多平方公裏,由多個微型地區組成,以蘇薩為首都。它坐擁山坡的優勢地理位置,那裏分布著大量礦藏和一個被卡倫河及其支流灌溉的遼闊山穀。這一王國是城邦製。盡管權力鬥爭不斷,它與所有鄰邦——巴比倫人、亞述人、加喜特人和盧盧比人——都開展商貿活動。在國家的頂層,一個國王和一個副王在多個諸侯的協助下保證國家的協同運作。
在其所有城邦中,除富足的蘇薩以外,安善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脫穎而出,它位於連接伊朗高原西部與蘇美爾國的商貿路線上。從公元前7世紀起,它就在伊朗曆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隻因此地曾誕生了一個小國王,而他在日後將成為居魯士大帝,阿契美尼德帝國的創立者。
埃蘭人憑借美索不達米亞和周圍不同文化的貢獻,發展出光輝燦爛又具有創造力的文明。他們是出色的農民,擅長種植小麥和小米,而蘇薩和安善的考古發掘證明他們的藝術,如在青銅器和瓷器的處理方麵,與蘇美爾藝術有著很強的相似性,卻又不從屬於它。公元前2千紀這裏出現了氣勢恢宏的建築:宮殿、神廟、多層金字形神塔,其中的裝飾、浮雕和琉璃瓦點綴的宗教圖案有一部分是從美索不達米亞神廟汲取的靈感。很早,埃蘭人就與各鄰邦建立了商貿關係,並向他們出口本國生產的寶石、金屬和木材。他們也為半寶石提供倉儲服務,如來自阿富汗的青金石,小亞細亞、敘利亞和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對其需求量都很高[7]。
在宗教方麵,不同地區尊崇不同的神。比如,在紮格羅斯山區的安善,人們信仰納毗日沙(“大神”),他是本源之水和彼岸的象征,也是美索不達米亞的水神恩基的表兄弟。而在蘇薩,人們則更偏愛因舒希納克(“蘇薩的主”)——春季大自然複蘇之神,作為該城的保護神,他擁有自己的金字形神塔。
俗權與宗教保持著緊密關係,埃蘭的君主既是神明的信使也是城邦的組織者。這一雙重構建影響著後世的伊朗各帝國,俗權與神權在數個世紀中相互妥協、彼此滲透。埃蘭的數千年文明就這樣融合在波斯文明中,使其寶貴遺產得到保留和傳承。
與美索不達米亞各王國的衝突
鑒於相關資料都來源於美索不達米亞地區,而上古時期的資料更為稀少,埃蘭的政治史尚不清晰。其政治史可能在公元前6000年以前就開始了。但通過考古研究隻能看出在公元前3200至公元前2700年之間安善和蘇薩在青銅和黃銅工藝方麵的重要性。或許倚賴更加先進的美索不達米亞文化,埃蘭的這兩個中心最終都發展出了屬於它們自己的天地,並開始思考朝著富足的美索不達米亞進行文化、領土和商業擴張。
純粹的埃蘭政權的最早證據出現在公元前2700年,當時這一地區由蘇薩北麵的阿萬王朝(前2700—前2210年)統治[8]。很可能在那個時期,這個王朝令周圍的美索不達米亞鄰邦感到擔憂,因為他們將其視為一個強大的商業對手。如果埃蘭這個詞出現在這些王國的泥版上,那他們之間最初的衝突也同時出現了。根據《蘇美爾王表》(形成於公元前2000年左右,記述了美索不達米亞從其疑似起源開始的曆史),阿萬王朝與美索不達米亞的國家(啟什的多個國王、阿卡德帝國、古蒂[9])之間曾有過多次交鋒,交鋒的結果不盡相同。
對那個傳說與史實混雜的時代所發生的所有政權運動進行詳細說明實在太過複雜。然而,在伊朗高原這一區域的幾個演變的關鍵時間點中,可以特別提到埃帕爾提王朝(約前1850—前1500年)對埃蘭的統治,其創立者埃帕爾提一世自稱“安善和蘇薩之王”,在他傑出的統治時期,除其他功績以外,他還發展了伊朗高原開采的錫礦貿易。其繼承人本想將霸權擴展至美索不達米亞,他的巴比倫征服計劃卻被該城邦的第六位國王漢穆拉比(約前1792—前1750年在位)提前終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