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伊朗的“文藝複興”(3 / 3)

然而,他的才華並不僅限於醫學。正如他同時代的很多大文豪一樣,他也對哲學潛心鑽研,汲取法拉比極力推崇的亞裏士多德和柏拉圖的思想,以及前伊斯蘭的伊朗神秘主義思想,特別是瑣羅亞斯德教教義。他認為人類天生地以及“本質上具有社會性”,並將女性視為社會生活的鉸鏈,強調尊重女性權利的必要性。他也曾被迫躲避社會政治突發事件,停靠在由靈魂主導的形而上學的港灣——完美之所在,加入新柏拉圖主義的上升思潮中。此刻距離他跨入神智學的疆界僅一步之遙,後者是他精神追求的極致,對此他的三部啟蒙著作——《哈義·本·葉格讚的故事》《鳥的故事》和《薩拉曼與阿布薩爾的故事》都有所反映[28]。

如此多樣的才華可以輕鬆解釋伊朗、整個東方世界乃至西方對阿維森納這個曆史人物的迷戀,以及他的成就所獲得的舉世矚目。

盡管經曆了多舛的政治命運,伊朗的文化和藝術還是得以再次綻放光芒,同時它的語言也重返各大王公貴族的宮廷。在走過漫長的黑暗時期後,伊朗似乎找回了它往昔的靈魂和傳統——它的幾分“伊朗性”和它的影響力。伊朗重又成為公認的連接中世紀西方和被神話化的遠東之間的橋梁。它自阿拉伯入侵以來遭受的幾世紀的野蠻蹂躪和即將降臨在它身上的蒙古征服戰的浩劫都不會泯滅它的創造力[29]。

注釋:

[1] 參閱Horace, Lettres, II, 1, v.156: ?Graecia capta ferum victorem cepit et artis intulit agresti Latio?(“被征服的希臘征服了她粗野的戰勝者,並向蠻荒的拉丁人之地送去了藝術”)。

[2] 參閱Gilbert Lazard, ?Les origines de la poésie persane ?,Cahiers de civilisation médiévale, 14e année (n° 56), octobre-décembre 1971, p.305—317; 參閱Mohammad Taghi Bahar, Nalek-ol-Choara,Histoire de l\\u0027évolution de la poésie persane (SabkChénassi), Téhéran,éd. Parastoy, t.I, p.19—25。

[3] 達利(Dari)一詞可能源於“dar(門)”,即都城或宮廷。

[4] 參閱Gilbert Lazard,上文引用著作,第308頁。

[5] 今天達利語主要在阿富汗使用。

[6] 參閱Gilbert Lazard,上文引用著作,第306頁:“安息吟遊詩人長期都保持著崇高的聲譽。”

[7] 參閱Gilbert Lazard,上文引用著作,第310頁。

[8] 參閱Marie Boyce,The Manichaean Hymn-Cycles in Parthian, Londr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4; ?the Parthian gosan and Iranian Minstrel Tradition?, Journal Royal Asiatic Society, 1957, p.10—45。

[9] 參閱Ehsan Yarshater, ?La renaissance iranienne et l\\u0027essor de la langue et de la littérature nationales?, in La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e de l\\u0027histoire de l\\u0027humanité(éd.): Histoire de l\\u0027humanité, Paris, Unesco, 2008, p.652—665。

[10] 參閱A. Keyhani-Zadeh,上文引用著作。

[11] 參閱Jules Mohl,Le Livre des Rois par Abu\\u0027l Kassim Firdousi, Paris, Imprimerie nationale, 1876, t.I, Préface。

[12] 參閱émile Benveniste, Journal asiatique, t.I, 1932, p.293, 由Gilbert Lazard引用,上文引用文章,第311頁。

[13] 阿拉伯以八音步組成的十六種音律中的一種,被伊朗人借鑒使用。

[14] 魯拜(ruba?,四行詩)。

[15] 參閱Abou\\u0027l Kasim Firdousi, Le Livre de Feridoun et de Minoutchehr, rois de Perse d\\u0027après le Shahnameh,(序言與翻譯Jules Mohl), 1876, p. 9—12. (https:\/\/fr.wikisource.org\/wiki\/Le_ Livre_ de_Feridoun_et_de_minoutchehr)。

[16] 關於菲爾多西的傳記,請參閱Yves Bomati和Houchang Nahavandi所著《伊朗曆代偉人》(Les Grandes Figures de l\\u0027Iran),上文引用著作,“菲爾多西(930—1020),伊朗記憶中的詩人”一章,第121—131頁。

[17] 也有少數例外,如古爾岡尼和內紮米的愛情小說,但這也進一步證實了文中的結論。

[18] 於是奪權篡位的惡魔佐哈克“必然”是阿拉伯人,伊朗民族對他的滔天罪惡奮起反抗,鐵匠卡維扮演了人民領袖的角色……

[19] 參閱Joseph Santa-Croce,Courrier de l\\u0027Unesco, 24e année, n° 10, octobre 1971。

[20] 參閱Zabihollah Safa, Anthologie de la poésie persane, Paris,Gallimard\/Unesco, coll.?Connaissance de l\\u0027Orient?,éd. 2003 (1re éd. 1964), p.70—83……

[21] 參閱Farid od-din Attar, Le Cantique des oiseaux,翻譯Leili Anvar, Paris, Diane de Selliers, 2016, 第373頁。

[22] 參閱Franz Toussaint, Rubaiyat de Omar Khayyam(由波斯語譯成法語,Paris,L\\u0027édition d\\u0027art Henri Piazza, 1924)。

[23] 參閱Zabihollah Safa, ?égarement?,上文引用著作,第198頁。

[24] 參閱Al-Khwarizm?, Le Commencement de l\\u0027algèbre ,(翻譯Roshdi Rashed),Paris, A. Blanchard, coll. ?Sciences dans l\\u0027histoire?, 2007。

[25] 法拉比是一位偉大的伊朗哲學家,生於伊朗西北部,卒於敘利亞大馬士革。他曾對柏拉圖的《理想國》撰寫了一部論述,並著有《柏拉圖法義概要》。

[26] 關於阿維森納的生平傳記和諸多成績,請參閱Yves Bomati 和Houchang Nahavandi,《伊朗曆代偉人》(Les Grandes Figures de l\\u0027Iran),上文引用著作,“阿維森納,哲學家醫師”一章,第133—149頁。

[27] 參閱Sa?d Nafissi (Pour-é-Sina. Sa vie, son ?uvre, sa pensée et son temps, Téhéran,Danéch, 1981, 3e édition),作者在書中將從書信、詩歌、說明書到《醫典》這樣的學科創立典籍在內的456件“作品”歸於阿維森納的名下。Zabihollah Safa教授則在慶祝阿維森納誕辰一千年之際盤點了238篇著作和長文,並趁此機會將清點結果出版(Téhéran, Association pour la protection du patrimoine national, 1954)。

[28] 參閱Henry Corbin,Avicenne et le récit visionnaire, Paris, Verdier, coll. ?Islam spirituel?,1999。

[29] 我們在這裏並非是要講述那一時期的波斯文學史。但我們還是在前述的詩人名單上加上伊拉基(Araghi)、雅米(Djami)、烏哈迪(Ohadi)、歐瑪姆(Omam),以及烏貝德·查康尼(Obeyd Zakani)——眾多諷刺詩人中的一個。還不應忘記最早以部長和政治家身份知名的阿巴·馬利克·喬韋尼(Aba-Malek Djoveyni),身為史學家的拉施德丁(Rachid-ol-Din Fazlollah)和瓦薩夫(Vassaf),以及身為地理學家的哈馬達拉·穆斯陶菲(Hamdollah Moostofi)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