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政治恐怖主義的發明:哈桑·薩巴赫和“阿薩辛”(3 / 3)

拋開他所剩無幾的著作,單就名聲和成就來看,他“似乎是一個胸懷大誌、專權獨裁的人[37]”。無論他付出了多少努力,無論他的理想多麼完美,他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失敗的,因為“他沒能清晰地傳達他內心的真實想法——號召同時代的人們掌握自己的命運,拒絕跟從那些迷途的向導。他懷疑一切,但他所生活的時代幾乎從沒給過他說出自己想法的機會[38]”。恐怖策略應該並不是實現他理想的最佳途徑!

哈桑·薩巴赫於1124年4月29日星期三的夜晚故去,並被埋葬在他城堡的院子裏[39]。他指定的繼承人布祖格·烏米德是吉蘭省人,“統治”將持續到1138年。烏米德的兒子穆罕默德隨後繼承了教主的位置,從此伊斯瑪儀派的伊瑪目之位變為世襲製。或許,他們的衰落也正是從這一刻開始的。其後人將統治阿剌模忒及其附屬的城堡和堡壘所組成的這個沒有領地卻真實存在的國家,與一些鄰國的君主和政府建立友好關係,協商結盟,直至1257年。1255年,這一家族的最後一位教主,時年二十五歲的魯克賴丁庫沙掌握了城堡和伊斯瑪儀網絡的領導權。顯然,他的統治並不久長。當蒙古伊兒汗國的締造者旭烈兀(1264—1265年在位)帥軍征討阿剌模忒城堡時,守軍隻佯裝抵抗了一陣便繳械投降了。此時的阿剌模忒其實早已光芒不再,隻不過是一大片封建領地的中心和象征。昔日哈桑和布祖格·烏米德所懷有的理想和抱負早已丟失殆盡。如此,魯克賴丁庫沙投靠了蒙古人,並獲準與他愛上的一位(必定是很美麗的)蒙古少女結了婚。這個怪異的魯克賴丁庫沙的最大樂趣是看公駱駝與母駱駝交配,蒙古君主賜給他一百頭駱駝那天,他感到心滿意足。此後不久他便遇害身亡,如此終結了他這段無益的人生。

阿剌模忒陷落後,伊斯瑪儀派信徒遺散四方,並在各處遭到屠殺和迫害。他們或逃至遙遠的山村避難,或變成了蘇非組織的成員。

現在,一個龐大的伊斯瑪儀派社群仍存在於印度次大陸,這個社群中的卡裏姆·阿迦汗王子[40]自1957年起被奉為第四十九代伊斯瑪儀派伊瑪目。

今天,對伊斯瑪儀派信徒人數的統計因研究而異。他們在全世界有一千五百萬人左右,其中伊朗有約三百萬,均未受到迫害。伊斯瑪儀派社群擁有眾多營利產業,以及一個大型文化基金會。

此外,人們普遍認為,在黎巴嫩(在這裏,德魯茲派是該國治理基礎的《民族憲章》的參與方)、敘利亞和以色列建立的德魯茲派大社群也深受伊斯瑪儀派思想的影響。這是一個團結、神秘、重視自己身份與傳統的社群,但同時也十分好戰,可隨時拿起武器保衛自己的社群。

因此,哈桑·薩巴赫的記憶和思想並不僅僅活在伊朗北部山區的神話和傳說中,它們還入侵了影視領域,更充當了某些知名電子遊戲的劇情背景。

注釋:

[1]英語、法語中的“殺手、刺客”一詞便源自“阿薩辛”。

[2]哈希什是大麻的樹脂,哈希什作為醫藥和毒品使用可以追溯到至少公元前3000年。

[3] 伊朗人稱之為Hassan-é-Sabbah。

[4] 參閱Jafar Jamshidian, The History of Ismailis, Assassin Hassan Sabbah, en persan,444 pages, publié aux états Unis, sans nom d\\u0027éditeur, 2014, p.14。

[5]烏瑪,本義為“民族”,引申為“社群”,是穆斯林的最早政教合一的政權,亦譯作穩麥。

[6] 參閱上文,第九章“存活”。

[7] 原籍庫爾德斯坦的撒拉丁曾協助他的叔叔奪取了埃及政權,並在三十二歲時繼承叔叔王位成為維齊爾。在統一了埃及和敘利亞後,他向駐紮在巴勒斯坦的十字軍發起進攻,並於1187年在對天主教徒的戰鬥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他創建了阿尤布王朝。

[8] 我們在這裏無法悉數列舉有關伊斯瑪儀運動及其教義的全部資料和研究著作。最新的研究成果中包括:Farhad Daftari, Les Ismaéliens. Histoire et traditions d’une communauté musulmane(由Zarien Rajan-Badouraly從英語譯為法語), Paris, Fayard, 2003 ;JafarJamshidian,上文引用著作;Nour Mohammad Asgari, La vie et l\\u0027humanité,Otages de l\\u0027idéologie(波斯語),Los Angeles, éd. Ketab Co, 2016 ;Karim Kechavarz, Hassan Sabbah, Téhéran, éd.Ebné-Sina, 1996。

[9] 我們這一段所闡釋的內容汲取了Jafar Jamshidian(上文引用著作,第345頁及後續頁)等人研究的一些觀點。

[10] 根據某些作者的評述,德魯茲派是伊斯瑪儀教派的一個分支,除它以外還有卡爾瑪特派、尼查裏派等其他分支。德魯茲派主要分布於黎巴嫩南部、敘利亞南部、戈蘭高地和以色列。

[11] 參閱Nour Mohammad Asgari,上文引用著作,第55—56和58—59頁。

[12] 參閱Francisque Oeschger,Géo-Histoire, octobre-novembre 2017。

[13] 某些作者提出他生於更偏南邊的庫姆,這個什葉派的聖城。但據Farhad Daftari看來,這一觀點沒有得到史學界多數人的確證。

[14] 阿塔·馬裏克·誌費尼和拉施丁德二人都是遜尼派,且非常反感伊斯瑪儀派教義及其“瀆神的學說”。兩個世紀後,在攻占阿剌模忒堡時,阿塔·馬裏克受蒙古可汗之命對城堡內的龐大圖書館進行盤點,並因此接觸到了哈桑·薩巴赫親筆撰寫的傳記筆記。

[15] 參閱M. J. J. Marcel, égypte, depuis la conquête des Arabes jusqu\\u0027àla domination fran?aise, Paris, Firmin Didot, 1848, p.108 sq。

[16] 參閱上文,第十一章“伊朗的‘文藝複興’”。

[17] 參閱Mohammad Ali Foroughi對海亞姆《魯拜集》所作序言,Rubaiyat Khayyam,Téhéran, éd. Donyaye Kébab,無日期,第2—4頁;參閱Karim Kechavarz(上文引用著作,第54—57頁),書中對這段故事進行了敘述,但對真實性表達了較少的懷疑;參閱Jafar Jamshidian(上文引用著作,第186—188頁),本文則更偏重於指出這段故事的不可信之處,認為是為取悅讀者而杜撰的。

[18] 參閱Karim Kechavarz,上文引用著作,第82—86頁。

[19] 這一傳奇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著名的威尼斯旅行家馬可·波羅(1254—1324年)於1298年口述的《馬可·波羅遊記》傳到歐洲的。該書寫於哈桑·薩巴赫曆險開始的兩個世紀以後,以當時伊朗流行的神話傳說為素材。

[20] 參閱Farhad Daftari上文引用著作。

[21] 但在哈桑以後曾有過幾次以占領戰略要地為目的的傳統戰役。

[22] 該地區與加茲溫城距離35公裏。

[23] 該日期摘自Jafar Jamshidian的上文引用著作,第193頁。

[24] 關於阿剌模忒城堡內部伊斯瑪儀信徒的日常生活,參閱Bernard Lewis, Les Assassins. Terrorisme et politique dans l\\u0027islam médiéval(由Annick Pelissier從英語譯為法語), Paris, Berger-Levrault, coll. ?Stratégies?, 1982 ;參閱Vladimir Bartol, Alamut, 斯洛文尼亞語—法語翻譯Claude Vincenot, Paris, Phébus, 1988 ;參閱Amin Maalouf, Samarcande,Paris, JC Lattès, 1988 ;參閱Fereidoun Sahebjam, Le Vieux de la montagne, Paris, Grasset,1995。

[25] 波斯語中“菲達伊(feda?)”的複數形式。

[26] 也有人說這一情節發生在哈桑的一位繼任者與前來拜訪的十字軍使者——香檳伯爵亨利二世(1192—1197年耶路撒冷國王)見麵時。但這種說法不太可能,因為與馬立克沙相反,後者的信使並非以威脅的敵對身份前來。參閱René Grousset,?Saint-Louis et les alliances orientales?, Annexe, in L\\u0027épopée des croisades, Paris, Perrin,coll. ?Tempus?, 2002, p.313。

[27] 我們翻譯時盡量貼近這封信本來的風格。

[28] 參閱上文,第十章“伊朗的政治複興”。

[29] 直譯。這段波斯語的文字,用詞精練,筆鋒犀利,值得一提。

[30] 參閱N. M . Asgari,上文引用著作,第94頁,引用了多種文獻資料。

[31] 參閱馬可·波羅,上文引用著作,第69—71頁。

[32] 有關十字軍在中東活動的研究數勒內·格魯塞(René Grousset)的最為全麵係統,請參閱René Grousset, Histoire des croisades et du royaume franc de Jérusalem, 3 tomes,1934—1936, Paris, Plon, 1934 ;再版Perrin, 1991 ;和L\\u0027épopée des croisades, Paris, Perrin,coll. ?Tempus?, 2002,這段引文從本書摘錄而來,第312頁。

[33] 參閱Karim Kechavarz,上文引用著作,第221—222頁。參閱M. G. S. Hodgson,The Order of Assassins, La Hague, 1955, p.78, 99—120。

[34] 當駐守阿剌模忒的眾人聽說對該哈裏發的襲擊獲得成功,他們的慶祝活動持續了七天。

[35] 參閱René Grousset, L\\u0027épopée des croisades,上文引用著作,第230頁。

[36] 參閱Francisque Oeschger,上文引用文章。

[37] 參閱Nour Mohammad Asgari,上文引用著作,第65頁。

[38] 參閱Karim Kechavarz,上文引用著作,第223—224頁。

[39] 人們傳說並有記載他活到了一百歲。事實上,這隻是一種修辭,一百歲表示極其高齡。

[40] 其王子的頭銜(殿下)是由伊朗末代沙王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授予他祖父的。阿迦汗家族同時擁有伊朗國籍,因為據推測,他們的家族源自伊朗。無論如何,當前阿迦汗的曾祖母是一位卡紮爾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