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在鮮血中重建的帝國:卡紮爾王朝的阿迦·穆罕默德汗(2 / 3)

但戰事並未就此結束。阿裏·穆拉德在獲得了莫爾塔紮的支持後,趕去增援他的兒子,並將卡紮爾人圍困在阿斯塔拉巴德城堡中,隻等饑荒將他們全部結果。麵對在他的陣營造成大量死亡甚至奪走他母親法特梅生命的鼠疫,阿迦·穆罕默德汗毫不氣餒,嚐試突圍。裏海的濕氣將助他一臂之力。疲憊的讚德軍隊出現大量逃兵,其統帥決定撤退。從後趕上的阿迦部隊將敵軍一舉殲滅,留在薩裏的謝赫·維斯趕忙與逃回德黑蘭的父親會合。他出征大敗的消息立刻傳到南部,讓讚德家族中的王位覬覦者更添一絲底氣。阿裏·穆拉德的一個同父異母的弟弟賈法爾汗已經開始進軍伊斯法罕,年老病衰的阿裏·穆拉德本想抵擋,卻在伊斯法罕城牆下喪命。從此,他的兒子失去了讚德王權,並被戰勝者施以盲刑。賈法爾汗毫不掩飾自己對財富和女色的迷戀,他將在伊朗南部統治四年。

阿迦趁這一王權過渡的時機於下一年1786年3月12日進入德黑蘭,並定都於此。這座位於絲綢和香料貿易必經之路上的城市成為伊朗第三十二個都城,阿迦也借此進一步深入國家的腹地[15]。察覺到讚德國王對此置若罔聞,阿迦·穆罕默德汗招募了一支小部隊,令其日漸壯大,並攻打伊斯法罕。完全出人意料的是,賈法爾汗帶上了所有家當(孩子、床鋪、貴重餐具),逃往讚德的權力中心——設拉子。但他吃了閉門羹,因為這座城市早已厭倦了讚德王朝長年的內亂。幸而有設拉子最重要街區的猶太裔“卡蘭塔爾”哈吉·易卜拉欣[16]相助,他才得以進入城市,以國王的身份重建軍隊,以扭轉敗局。

阿迦·穆罕默德汗沒有圍攻設拉子,他選擇先集中力量打擊他的同父異母弟弟莫爾塔紮,後者試圖在吉蘭省建立新政權。而在阿迦擊退莫爾塔紮時,賈法爾汗在伊朗中部高原的亞茲德和伊斯法罕城前連續兩次戰敗,並退守設拉子城內。此時,阿迦·穆罕默德汗才決定對他進行一次大規模征討。他召集了三萬人馬,圍困設拉子,但不見成效。對峙陷入僵局,而高原上的天氣轉寒,他無奈返回了馬讚德蘭,絲毫沒有料到設拉子城內的變數。事實上,設拉子居民對於讚德政權早已不堪其擾。那位“卡蘭塔爾”不但沒有被賈法爾汗當作恩人善待,反而被貶斥為“改宗的猶太商人[17]”。於是,當故去的阿裏·穆拉德的一位親屬賽義德·穆拉德策劃一起針對賈法爾汗的陰謀時,所有人都絕口不提。而當賈法爾汗的頭顱滾到塵土中時,據說一名司書拾起人頭,砍下耳朵,忙著將這個禮物送給自己的女兒,因為後者曾被讚德家拒婚羞辱,認為她不配嫁入他們家門!

然而,那位卡蘭塔爾無意推舉賽義德·穆拉德為王,他寧可將賈法爾汗的一個兒子盧圖夫·阿裏汗扶上王位。這位英俊的十八歲少年閑暇時間喜愛作詩,據說他時常騎上他的那匹名為“戈蘭”的黑亮寶馬,帶著他美麗的妻子瑪麗亞姆[18]遠行。當時,盧圖夫·阿裏汗正在圍攻被14世紀蘇非派詩人沙·尼瑪圖拉·瓦裏[19]推崇為“世界之心”的富麗繁華的克爾曼,但徒勞無果。聞聽賈法爾汗的死訊,他的部隊作鳥獸散,他本人逃至布什爾後又回到設拉子的城門前。卡蘭塔爾為他打開了大門,期望他能夠成為比他的父親更為合作的盟友。從1789年冬季開始,他在這座城市最初的舉措便令設拉子人大失所望。這個少年重蹈前任讚德國王的覆轍,即位後立刻將對手賽義德·穆拉德絞死,並拒絕對助其上位的卡蘭塔爾給予任何優待。麵對一次又一次的忘恩負義,卡蘭塔爾變得滿腹怨氣,他開始思量,也許那位已經統治伊朗北部的卡紮爾領袖才是統治南部的最佳人選。

阿迦·穆罕默德汗見到南部政權再次從自己掌心溜掉,氣惱不已……而且,贏取政權的人還如此俊美,讓本就醜陋的他更加相形見絀。從派出的密探那裏獲知卡蘭塔爾的不滿,阿迦決定展示其軍力,於是率部在設拉子城牆下駐守了一個月。1791年春,他覺得自己已準備好與盧圖夫·阿裏汗對決。這位英姿颯爽的讚德王子集結了兩萬人馬,然而在出城時,他犯下了三個重大錯誤:將城市的管理權留給了兩個極不稱職的家庭成員,將卡蘭塔爾的兒子扣為人質,將他部隊的一部分指揮權委托給卡蘭塔爾的一個弟弟阿卜杜拉希姆。

他顯然沒有料到這位卡蘭塔爾對他的仇恨已如此之深。盧圖夫·阿裏汗剛一出城,卡蘭塔爾便將讚德的將軍都替換成他自己的心腹,並向阿迦·穆罕默德汗通報了讚德國王的軍隊組成和作戰計劃,與此同時,他的弟弟則暗地裏向各部族領袖鼓吹卡紮爾國王的美德,煽動他們背叛讚德王朝。

這些投敵行為很快就顯露成果:讚德軍隊叛逃者眾多,而盧圖夫·阿裏汗被迫向設拉子後撤時城內守軍拒絕給他開門。於是,他從此漂泊,輾轉於他以為忠實可靠的盟友之間。裏格港的城主同意收留他,並為他招募了一支二百騎兵的隊伍。盧圖夫決定孤注一擲,與卡紮爾國王決一死戰。但後者卻先行回到德黑蘭,穩固他的權力,然後於1792年7月命人將對手的後宮和家人押至德黑蘭,將南部的軍事行動交給自己的一個弟弟指揮。

這邊的衝突進入白熱化階段。在他勇猛的妻子瑪麗亞姆的陪伴下,騎在黑色的戈蘭背上,讚德國王先下手為強,成功攔截了一隊負責將讚德王室珠寶運往德黑蘭的車隊。阿迦·穆罕默德汗獲悉此消息後幾乎氣瘋,多日失語失明。經過可謂“神奇”的治療,他決定親自與咄咄逼人的讚德國王交手。於是,他率領三至四萬大軍,在波斯波利斯附近紮營。1793年在遭到一次突襲並冷靜抗擊後,他察覺到其實對手兵微將寡。這一小“勝利”為阿迦贏得了更多支援,其中設拉子的卡蘭塔爾為他敞開了城門。阿迦手下的士兵湧入城內,所到之處肆意搶掠讚德財富。至於阿迦·穆罕默德汗,他終於可以享用王宮內數之不盡的美女,並坐上他夢寐以求的新王位了。眼下仍美中不足的是,他的敵人尚未受到懲罰——讚德國王仍逍遙自在,並對他造成一定的威脅。

事實上,後者的境況堪憂。在試圖撤退至坎大哈後,他於1794年攻入堅不可摧的克爾曼,以鞏固自己的防禦能力……在隨後的四個月裏,他過著闊綽奢侈的生活,下令鑄造金幣銀幣……似乎大局已定。麵對他的大肆炫耀,阿迦·穆罕默德汗隻渴望一件事:以最凶殘的方式打敗傲慢的讚德國王。史書以黑暗得出乎想象的文字記錄了這一篇章。在阿迦出征克爾曼期間,他對所有不發誓效忠他的人格殺勿論,恐怖氣氛達到頂點。而當阿迦·穆罕默德汗不擇手段圍困克爾曼並最終將其攻陷後,殘忍暴行更是令人發指。奪取了盧圖夫·阿裏汗的最後領地並不能使他心滿意足,他對城內居民、讚德國王、他的妻子和女兒所施的暴行已經泯滅人性……且持續了長達九十天[20]。

阿迦·穆罕默德汗就是以這樣的代價從王位爭奪者變成了一國之君。然而,他並不急於加冕。他的當務之急是在穩固領土的基礎上重建伊朗,讓具有威脅性的鄰國與伊朗保持距離,以建立一個可以永葆其大業昌盛的王朝。然而,上百年的戰爭早已摧毀了薩非王朝的組織係統,令良莠不齊的地方政權複蘇,道路和坎兒井破敗荒廢,全國治安情況惡劣,這一切都不利於恢複商業交流和經濟繁榮。

帶著這些印象,阿迦回到了德黑蘭這座與整個帝國一樣被赤貧籠罩的城市。然而隨著人們的生活逐漸恢複平靜,皇城“阿爾戈”周圍變得喧囂熱鬧起來。德黑蘭已經不再是薩非時代那座卑微的小鎮,也不再是卡裏姆汗·讚德於1755年開始以一座狩獵行宮和花園裝點的那座小縣城。在卡紮爾王朝定都於此以後,皇城南側的大小集市和各種商隊旅行客棧擴大了城市的外延。城市邊沿曾經鱗次櫛比的土坯房很快就被精致的房屋所取代。城外的村莊也從自身的頹廢中崛起,令沙漠逐漸退卻。阿迦·穆罕默德汗在這一地區推行鐵一般的紀律,使這裏的治安得到恢複,使這一地區重新吸引了商人的到來,再現繁榮景象。與此同時,某種緊張、肅穆的空氣侵入了這座灰色的城市,正如這位備受折磨的君主一般沒有歡樂——後者以其極端的殘暴和病態的貪婪力圖重建一個強大而統一的伊朗。

他的任務並不輕鬆。事實上,早在薩非王朝時期,周圍的列強就已經趁王朝內戰開始蠶食伊朗領土。如此,沙俄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表示對格魯吉亞七十四歲國王希拉克略二世(1721—1798年)的支持。在他們於1783年7月24日締結的《喬治亞夫斯克條約》中,沙俄將這個小國作為其保護國,使其不受奧斯曼帝國和伊朗帝國的侵犯。然而,此前自薩非王朝伊斯瑪儀一世開始,直到1747年納迪爾沙去世時,格魯吉亞始終都是伊朗的附屬國。因此,作為其收複高加索計劃的一部分,卡紮爾王朝在某種意義上有權要求格魯吉亞放棄這一保護國條約,回到條約之前的狀態。1795年希拉克略二世在收到上述要求後猶豫不決,期待獲得葉卡捷琳娜二世的幫助,但後者沒有回應[21]。

不等沙俄與格魯吉亞之間的談判結果,阿迦·穆罕默德汗便在阿爾達比勒集結了六萬兵馬。而且他一如既往,直接進攻。這場人數對比懸殊的戰役(希拉克略二世隻有兩千兵將)於9月9日到11日在克爾塔尼西的空曠平原上進行。戰爭起初局勢膠著,但卡紮爾軍隊最終取勝。格魯吉亞國王帶著一百五十人逃走,將第比利斯留給獲勝軍隊肆意蹂躪:他們焚燒基督教堂,屠戮教士,強奸婦女,濫殺無辜。此外,另有一萬五千名男女俘虜[22]被販賣為奴或敬獻給高官要員[23]。

阿迦·穆罕默德汗是否已經是不可戰勝的?在他最忠實的將領的敦促下,他最終同意加冕稱王,但有幾個條件:“真主可以見證,不是我要獲得這頂多年沒有戴在任何人頭上的王冠。但既然我已稱王,我將令所有叛亂者屈服,對所有侵犯王權者施以無情的懲罰;我將是伊朗從古至今最專製的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