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八年十一月,六十四歲高齡的李靖向李世民主動請纓,願意率軍征戰吐穀渾,由此唐朝大戰吐穀渾正式拉開帷幕。

十二月三日,李世民下詔,任命李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兵部尚書侯君集為積石道行軍總管,刑部尚書任城王李道宗為鄯善道行軍總管,涼州總督李大亮為且末道行軍總管,岷州總督李道彥為赤水道行軍總管,利州刺史高甄生為鹽澤道行軍總管,另外突厥部落軍、契苾部落軍一同參與會戰。

時間隨著李靖的征戰走進了貞觀九年,這一年注定是大唐的勝利年,這一年也注定是吐穀渾的末年。

貞觀九年閏四月八日,任城王李道宗率領所部在庫山大敗吐穀渾軍隊,吐穀渾可汗慕容伏允再次啟動了“流浪狗”計劃。在他看來,無論唐朝如何進攻,吐穀渾都不會亡國,隻要自己跑得快,唐朝大軍就隻能看著自己的背影望塵莫及。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看去吧!

慕容伏允老到地率領輕裝部隊逃入了沙漠石礫地帶,大師柏楊推測,老滑頭慕容伏允逃亡的地方很有可能是今天青海省西北部的柴達木盆地,這塊地帶在現代人煙也不稠密,在唐代,可以視為無人區。

為了避免唐朝大軍追趕過於辛苦,經驗豐富的慕容伏允下令縱火焚燒沿途全部野草,草都沒了,唐朝戰馬餓著肚子怎麼追?

怎麼辦?追還是不追?

不追很容易,追卻很難。此去千裏無人煙,連把野草都沒有,連日征戰已經把戰馬耗得羸弱,再讓羸弱的戰馬沿著沒有野草的路追擊,可能嗎?不如放棄吧!

“絕不能放棄!”說這話的是積石道行軍總管侯君集。

侯君集說道:“上一次段誌玄出征,連續追擊八百裏,然而剛回軍,吐穀渾的軍隊就兵臨城下了。這一次吐穀渾還沒有受到重創就四散逃去,這是他們自保的方法,也說明他們已經君臣離心,逃跑的時候連偵察騎兵都沒有布置,說明他們已經不能組織起有效抵抗了。這時將他們徹底征服如拾草芥,如果錯過這次機會,我們將追悔莫及!”

一句話可以改變人的一生,侯君集的這席話讓他成功躋身大唐名將行列!

英雄所見,名將相惜,身為主帥的李靖深深認同侯君集的觀點,當即下令,大軍兵分南北兩路,南路侯君集、李道宗,北路李靖、李大亮、薛萬均,兩路齊進,不滅吐穀渾誓不罷休!

成功有時離你隻有0.0000001米,能否突破就取決於那一瞬間的堅持!

閏四月二十三日,北路的李靖有了收獲。

部將薛孤兒在曼頭山與吐穀渾軍遭遇,一心想跑、無心抵抗的吐穀渾軍沒有作多少抵抗就兵敗如山倒,這一仗吐穀渾賠掉了幾名親王,外加大量牲畜,唐軍代價很小,收獲很大,更重要的是俘獲了大量牲畜,軍糧有著落了。

五天後,李靖繼續擴大戰果,接連在牛心堆、赤水源大敗吐穀渾軍,過足了欺負死人不償命的癮。

與李靖的北路相比,南路的侯君集和李道宗就艱苦多了。

李靖這邊打仗輕鬆,俘獲良多,吃肉還能挑肥揀瘦,侯君集那邊可就慘了。

他們深入兩千裏,穿過無人區,一路上連條狗都沒遇上,更要命的是居然還沒有水。所過之地,地勢高,氣候差,盛夏季節居然還在下雪,要了親命了。

這一路,人吃冰,馬吃雪,人馬飲著冰雪穿過了無人區,在烏海(今喀拉湖)追上了吐穀渾軍隊一部,吃了冰喝了雪的唐朝人馬發起了衝鋒,再次大破吐穀渾軍,俘虜吐穀渾重要親王。

與此同時,南路軍的一部分由薛萬均、薛萬徹率領在赤海(今青海省興海縣)也迎來了一場大勝,他們的對手是吐穀渾智囊天柱王的部隊,可惜的是居然讓天柱王跑掉了。

薛萬均和薛萬徹沒有遺憾太久,很快他們發現,已經沒有資格遺憾了。

因為僅僅幾天之後,哥倆就被吐穀渾的軍隊包圍了。

說起這次包圍,其實都是哥倆輕敵冒進惹的禍,為了追擊吐穀渾殘部,薛萬均、薛萬徹隻帶了少量騎兵一路追趕,沒想到追著追著就追進了包圍圈,吐穀渾的殘部是不多了,不過包圍薛萬均、薛萬徹所帶領的少量騎兵還是綽綽有餘。

包圍圈越來越小,薛家哥倆手裏剩下的牌已經不多了,用眼睛目測了一下,本方陣亡率已經達到了70%,再這麼發展下去,達到100%也隻是時間問題。

陣亡率還在上升,哥倆也都掛了彩,同時還在變換著兵種,從騎兵變成了步兵(戰馬都戰死了),以前是騎在馬上打,現在隻能腿跑著打了。

這仗已經沒法打了,小隊步兵打大隊騎兵,就是施瓦辛格那樣的特種兵也夠嗆。

難道就這樣被人家征服?切斷了所有退路?

就在薛萬均、薛萬徹幾乎絕望的時候,援軍終於到了,領頭的是左領軍將軍契苾何力,他帶著數百名騎兵殺進了吐穀渾的包圍圈。按說幾百名騎兵在數量上並不占優勢,可架不住吐穀渾人意誌不夠堅定,本來吐穀渾人想趁亂收拾掉薛家兄弟,沒想到來了契苾何力這樣一個攪局的,更可怕的是他的手下是數百名訓練有素的鐵勒騎兵,這下就夠吐穀渾人喝一壺了。

經過契苾何力的反複衝殺,薛萬均、薛萬徹終於得救了,契苾何力的數百名騎兵擁著薛萬均、薛萬徹衝出了包圍圈,薛萬均、薛萬徹這兩個“準烈士”終於不用當烈士了,緩過氣後接著當勇士吧!

盡管薛萬均、薛萬徹這一路遭遇了挫折,唐軍的其他幾路卻是捷報頻傳,李大亮在蜀渾山,執失思力在居茹川都取得了大勝,吐穀渾已經如同一頭被肢解的牛,左一塊,右一塊,割肉不止,流血不止,戰爭的恐怖一直籠罩在吐穀渾汗王慕容伏允頭上,沒有盡頭。

恐怖沒有盡頭,追擊也沒有盡頭,此時李靖已經率領大軍抵達且末(今新疆且末縣),到了吐穀渾汗國最西邊的邊境,此行他的目標隻有一個,就是慕容伏允。

那麼驚弓之鳥慕容伏允又在哪裏呢?據說在突倫川。

突倫川這個地方具體在哪裏,現在沒有人能說清楚,根據地理位置判斷應該在現在新疆境內,靠近塔克拉瑪幹沙漠。慕容伏允選擇這裏,就是因為這裏地理環境惡劣,唐朝追兵一般追不到,所以這裏是安全的。

然而慕容伏允還是錯了,此刻他麵對的對手已經不是點到為止的段誌玄,而是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李靖,何況還有更執著的契苾何力。

契苾何力這個人最大的優點就是執著,凡事有困難要上,沒有困難製造困難也要上,即使慕容伏允躲在鳥跡罕至的突倫川,契苾何力也一定要把這個老小子給揪出來。

令契苾何力沒想到的是,死裏逃生的薛萬均居然反對自己的追擊建議,原來他是被上一次落入包圍圈的經曆嚇怕了,他怕到了突倫川再次落入包圍圈,人總不能兩次跌進同一個包圍圈吧!

契苾何力搖了搖頭,說道:“吐穀渾人沒有城池,隨水草居住,現在不趁他們聚集在一起一網打盡,等到他們四散而去,分散居住,就再也打不盡了!”

說完,契苾何力上馬招呼自己所部往突倫川方麵奔去,隻把自己的背影留給了薛萬均,意思很明白,我意已決,您請便!

此時的薛萬均還有選擇嗎?沒有選擇了,一個字,追!

追字好寫,追途艱難!

一路上沒有水,難不倒契苾何力,帶的水喝光了,那就刺馬出血,飲血解渴!可以想象,在漫天的沙漠之中,有一支唐軍在孤獨地行進,累了席地而坐,渴了飲血解渴,詩一般意境,血一般悲壯。

在悲壯的唐軍麵前,慕容伏允注定是不幸的,他做夢也不會想到,不一般的唐軍居然追到了鳥煙不至的突倫川,而且出現得那麼意外。

沒有防備的慕容伏允麵對唐軍的進攻驚慌失措,混亂之中隻率領一千多名騎兵倉皇逃去,盡管自己逃出了一條命,卻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悲劇——老婆孩子都丟了!

這一仗,契苾何力收獲很大,殺數千人,俘虜慕容伏允的皇後和王子數人,外加各類牲畜二十餘萬頭,這下返程水源有保障了,二十餘萬頭,想喝哪頭喝哪頭。

老婆丟了,孩子丟了,連智囊天柱王也丟了,慕容伏允這日子沒法過了。

準確地說,天柱王並不是丟了,而是死了,死於一場內亂。

天柱王的死其實跟一個人有關,慕容伏允的嫡長子慕容順。說起慕容順,這是一個苦命的孩子,原本他是嫡長子,是太子,然而到隋朝當了人質之後,把自己的太子身份給當丟了。

慕容順的母親是隋朝宗室之女光化公主,當初為了籠絡吐穀渾人,隋朝讓光化公主和親嫁給了慕容伏允,後來生下一個兒子就是慕容順。對於慕容順這個兒子,慕容伏允並不喜歡,總覺得他的身上有政治色彩,一點親兒子的感覺都沒有。雖然慕容伏允把慕容順封為太子,但當時的人都知道,那隻是給隋朝一個麵子而已,讓慕容順這個隋朝外甥擔負起“隋吐”友好的重擔而已。

後來,慕容順作為人質長期留在了隋朝,隋朝把他當作了製約吐穀渾的籌碼,吐穀渾卻把他當成了累贅。就在慕容順當人質期間,他驚訝地發現,自己的太子頭銜已經被父親慕容伏允宣布作廢了。

公元619年,長安已經成了唐朝的都城,慕容順這個前太子在李淵看來隻是一塊雞肋,李淵索性做了一個順水人情,把這塊雞肋遣返了吐穀渾,從此開始了慕容順的新生活。

回到吐穀渾後,慕容順發現自己終於不是雞肋了,而是大雞肋!生活不是變好了,而是變得更遭了,在長安時他的身份是人質,但畢竟還拿他當國際友人看,而回到吐穀渾,他什麼都不是。

此時他的一位兄弟已經變成了太子,而他隻是太子的大哥。

後來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慕容伏允寵信上了天柱王,本來就得不到陽光普照的慕容順更加憋屈,也就更加沒有人搭理他這個前太子了。

從公元619年到公元635年,慕容順已經憋屈地生活了整整十六年,如果沒有意外發生,慕容順的生活還在繼續,還在憋屈。

現在變數來了,吐穀渾招來唐軍的大規模進攻。唐軍大規模進攻對於整個吐穀渾而言是災難,對於慕容順而言,卻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由於唐軍大規模進攻,吐穀渾貴族們的生活發生了巨變,對高層的不滿急劇增加,最後不滿的矛頭集中指向了上躥下跳的天柱王。就是他,煽動慕容伏允進攻唐朝,現在好了,惹禍上身,禍的源頭就是這個該死的天柱王!不殺不足以謝民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