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衡量幸福,很早以前就有了一套明確的標準。什麼標準呢?就是《尚書·洪範》中所說的“五福”。哪五福呢?壽,富,康寧,攸好德,考終命。第一條是長壽。隻有活到一定年齡,你才能享受到各種幸福。第二條,富,有錢,你得有起碼的經濟條件。第三條,康寧,這輩子別遇到什麼大災大難。第四條,攸好德,要有一定的道德追求。不是有句話嗎?清白的良心是最溫柔的枕頭。我們後世對乾隆如何評價是另一回事,乾隆認為自己還是有道德追求的。第五條,就是得善終。這五條,乾隆基本都占全了,你說他是不是要算是中國曆史上最幸福的皇帝呢?
那麼以上,我們講的都是乾隆的成就,乾隆身上光彩的部分。接下來,我們還要講一講乾隆身上的缺點。我們評價一個人,都說“是非功過”。履曆表中在“個人成績”這欄下麵,往往還有一個欄目,叫在工作中犯過哪些錯誤,受過哪些處分。所以,要講一講乾隆的失誤,這個簡介才算完整。
乾隆的第一個錯誤,當然是他在晚年驕傲自滿,不思進取,貪圖享受,帶頭腐敗,導致大清的衰落。他重用和珅,去給他搞創收,又拚命讓大臣們給他進貢各種好東西,供他享受。這樣呢,就引發了大清政壇全麵的貪瀆之風,後來更導致了白蓮教起義,使大清從極盛,走上了中衰。這是他的第一個重大錯誤。
乾隆的第二個錯誤,也是最廣為人知的錯誤,就是文字獄。
乾隆的成就有很多創了曆史紀錄。那麼他的錯誤,有一些也創了曆史紀錄。乾隆皇帝是中國曆史上製造文字獄最多的一位皇帝。在清朝以前,中國曆史上文字獄很少。到了清朝康雍乾三朝,才呈現爆發之勢。不過康熙年間,文字獄隻發生了不到十起,雍正年間,發生了近二十起。而乾隆年間是多少起呢?一百三十多起。這個數量,遠遠超過其他所有皇帝。
乾隆的另一個不光彩的曆史紀錄,是銷毀圖書的數量,也創了紀錄。我們前麵說過,乾隆朝文化上的一大成就是修了《四庫全書》。但是事實上,他借著修《四庫全書》的機會,也銷毀了大量不利於清朝統治的圖書,史載乾隆銷毀的書籍六、七萬卷以上。就是說,他修成了一部《四庫全書》,也燒掉了另一部《四庫全書》。那麼這是中國曆史上最大的文化浩劫之一,這是他的第二個錯誤。
乾隆的第三個錯誤,也是最重要的一個錯誤,是誤判世界大勢,采取了錯誤的外交方針。
乾隆生活的時代,正是人類曆史發生空前劇烈變化的時代。從物質文明來講,雍正十一年(1733年),也就是乾隆即位的前兩年,英國人凱伊發明了飛梭,揭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瓦特發明了蒸汽機,標誌著機器化大生產已經開始了。從精神文明上來講,乾隆十九年(1754年),乾隆四十四歲的時候,盧梭發表了名著《論不平等之起源》,在乾隆晚年,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法國爆發資產階級大革命,發表《人權宣言》,提出了“主權在民”的觀點,標誌著人類精明文明的飛躍式發展。那麼嘉慶元年(1796年),也就是八十五歲的乾隆皇帝禪位給自己的兒子嘉慶之後的第二年,美國總統華盛頓功成身退,拒絕擔任第三任總統,從此美國總統連任不能超過兩次成為定例。那麼這兩位曆史巨人對權力的態度,反映了當時清朝和西方政治文明發展的差距。
但是乾隆對西方文明的發展,卻毫無所知,也根本不感興趣。他自信天朝高高在上,無所不有,所以在全球化發展越來越快的時候,他卻進一步閉關鎖國,把清朝的開放口岸,由四個縮小到廣州一個。乾隆晚年,英國派馬戛爾尼使團訪華,乾隆對他提出來的要與大清建立平等外交關係的要求不屑一顧,說我天朝上國無所不有,你們願意來做買賣就做,不來拉倒,我們不缺你們那點貨物。所以我們說,乾隆落後的外交思路,與後來清王朝的衰敗,有著直接的聯係。
所以如果我們單單把乾隆放在中國古代史中,去和其他皇帝相比較,我們可以確認,乾隆確實是一位很偉大的統治者。但是,如果我們放寬視野,把他放到全世界去比較,我們就會發現,他的統治成就,立刻暗淡了許多。因為他所處的時代,與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都不同,曆史對他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問題,而麵對這些問題,他沒有給出合格的答案。
講到這裏,乾隆的簡曆我們就介紹完了。我前麵說過,我講乾隆,重點是分析他的性格和命運,那麼最後我們要簡要介紹一下乾隆的性格特點。
如果用一個詞總結乾隆性格的話,那就是複雜。可以說,他是一個擁有多重性格的人,一個非常複雜多變的人。
舉一個例子,他有著仁慈善良的一麵。雍正在遺詔中稱乾隆“秉性仁慈”。小時候宮中小貓小狗死亡,他都會哭上半天。史料表明,乾隆一生多次因為災情而流淚。
有一年,安徽太湖縣遇到了災荒,老百姓在野外,挖到一種叫“黑米”的東西,可能是很多年前的陳化糧,都已經炭化了,就用這個來充饑。乾隆知道後,讓地方官把這種黑米呈上一些,他想看看是什麼東西。結果送來之後,他自己嚐了一下,這個黑米剛剛放進嘴裏啊,他的眼淚就下來了,因為這東西太難吃了,根本不能下咽。於是他把剩下的黑米,賜給了他的皇子們,讓他們了解了解老百姓生活是多麼不容易。
所以凡事都很精明的乾隆,獨獨對救災過程中的跑冒滴漏“難得糊塗”。發生災害時,他寧肯地方官報得嚴重一點,誇張一點,以防出現求助不力的情況。從這點上看,他是非常仁慈的。
但是他的另一麵卻是極為殘暴。根據《清代文字獄檔》記載,乾隆十八年(1753年),有一個叫丁文彬的瘋子從浙江來到山東孔府,敲開了孔府的大門,說他幾天前做了一個奇怪的夢,上天把孔府的兩個女兒許配給了他,因此他今天來做上門女婿。孔府的人看他瘋瘋癲癲,把他送到官府,官員在他身上搜出一本書,上麵寫著奇怪的年號。他對官員說他時常聽到一個小人兒,在他耳邊說話,說已經命他當了天子,替他起了這些年號。地方官就上報了乾隆。乾隆皇帝看了材料,認為此人是個瘋子。然而,乾隆卻親自下指示,將這個瘋子推上街頭,當著眾人的麵,淩遲處死,活活剮了三千六百刀。
乾隆這樣做,目的就是製造恐怖,恫嚇“愚民”,“務必重處,以儆其餘”,連瘋子說一聲想當皇帝,都要被這樣嚴肅處理,那麼就起到了非常好的殺一儆百的作用。從這一點看,乾隆又是極為殘忍的。
所以,乾隆性格中,第一對矛盾,是仁慈與殘忍。除了仁慈與殘忍外,乾隆性格中衝突的部分還有很多。比如他情商很高,風度翩翩,很善於討取別人的歡心,常使人感覺“藹然有春風和氣”;他又高己卑人,內心深處很少有瞧得起的人物,施政過程中經常峻烈嚴酷,刻薄寡恩。他為人節製,生活特別有規律,平生飲酒不過數杯。他又窮奢極欲,花起錢來如沙似海,搞了六次南巡。他早年富於自知之明,謙虛謹慎,把盛世推上了頂峰;晚年卻剛愎自用,自我膨脹,聽不進任何意見,親手毀了這個盛世……
我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那麼乾隆這樣獨特的性格究竟是怎麼形成的呢?有哪些是先天基因,有哪些是後天因素?乾隆的父親和母親,遺傳給了他哪些與眾不同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