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reference_book_ids\":[7255203659015785531,7257455404240604215,6838936275928484877,7233628637428190242,7012517992130939934,6890728374843477006]}],\"56\":[{\"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56,\"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41,\"start_container_index\":56,\"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36},\"quote_content\":\"《紅樓夢》reference_book_ids\":[7255203659015785531,7257455404240604215,6838936275928484877,7233628637428190242,7012517992130939934,6890728374843477006]}],\"21\":[{\"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21,\"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84,\"start_container_index\":21,\"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80},\"quote_content\":\"《易經》reference_book_ids\":[7208392286533585959]}],\"3\":[{\"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3,\"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223,\"start_container_index\":3,\"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217},\"quote_content\":\"《永樂大典》reference_book_ids\":[7078185807026080799]}]},\"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我們講述了乾隆統治成就的方方麵麵,政治、經濟、軍事、社會,但是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方麵沒有講,那就是文化。
所謂“以武開基,用文致治”,文化繁榮,是一個盛世的必要條件。那麼,乾隆朝在文化方麵做得怎麼樣呢?
應該說,成績也是空前絕後。根據相關資料統計,乾隆年間,官修大型圖書達到一百二十餘種。什麼叫官修呢?就是由政府組織編寫,比如從唐代以後,曆朝國史都是官修的。官修之書,集全國之力,寫出來的往往是非常重要的大部頭的典籍。一般的皇帝,在位期間能修個三種五種,就已經很了不起了。雄才大略的康熙、雍正兩朝,修書的數量在中國曆史上都是名列前茅的,那麼這兩朝加在一起修了多少種呢,也才三十多種。而乾隆一朝就修了一百二十多種,而且其中有很多非常重要的書籍,你比如《清文鑒》《大清一統誌》《續通典》《大清會典》《石渠寶笈》等,都是中國文化史上非常重要的書籍。
當然,在這一百二十種書當中,最重要的,最廣為人知的,是《四庫全書》。“四庫”,是指經、史、子、集這四類,“全書”,是指收入這部叢書中的書,都是全本抄錄的。因此所謂《四庫全書》,意思就是說,把中國曆史上所有的重要的文化典籍,都按經史子集這四類彙集整理到一部叢書之中。這部叢書,確實是一部空前絕後的大書。怎麼個空前絕後法呢?首先,它部頭最大。在中國曆史上,著名的大型綜合性叢書,宋代有《太平禦覽》《冊府元龜》,部頭多大呢?各一千卷。明朝的《永樂大典》,非常厲害了,二萬二千卷。而《四庫全書》呢,七萬九千三百三十七卷,近八萬卷,字數是多少呢?八億字。那麼,這麼大的一部書,多長時間能讀完呢?我們今天一般人的閱讀速度,是一天十萬字,這是指讀淺顯的白話文。那麼,《四庫全書》中沒收白話文小說,它的內容都是嚴肅深奧的典籍,我們一天能讀三萬字就不錯了。按這個速度算一下,一個人要讀完它,需要七十三年的時間,也就是說。差不多整整一生,規模如此之大的書,曆史上從來沒有過。除了部頭大,更重要的是它完整地保存了中國曆史上主要的文化典籍。它保存了三千五百種重要的文化典籍,另外還有存目的六千七百種。
那麼,乾隆皇帝怎麼想起來要編這樣一部“曠世”叢書呢?有人說,那還不簡單嗎?為了宣揚自己的文治成績唄!其實,事情並非這麼簡單。乾隆編這部書,動機是非常複雜的,既有光明正大的一麵,又有非常隱秘的一麵。非常隱秘的一麵是什麼呢?讓我們先從一個案件講起。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年初的一天,江西新昌縣衙的大門前,出現了一個滿臉橫肉的中年人,他腋下挾著一本厚厚的大書,前來告狀。
這個中年人叫王瀧(Ing)南,在當地很有名。有什麼名呢?他是新昌縣著名的“光棍”,就是地痞流氓。平日是橫行鄉裏,做了不少壞事。他挾著的那本書呢,叫《字貫》,是當地鄉間的一位舉人,叫王錫侯,編的一本字典。
為什麼拿著一本字典來告狀呢?王瀧南告訴縣令說,這本字典寫得十分“狂妄悖逆”。
新昌縣令和這個王瀧南沒少打交道,知道他是個光棍,也知道他和舉人王錫侯一直有矛盾,所以對他很警惕。縣令接過字典,粗粗翻了一遍,沒發現什麼問題。縣令問:“這不過是一本普通的字典,有什麼悖逆之處?”
王瀧南跪行幾步,上前指著這本書的序:“請看這幾句。”
縣令定睛一看,作者王錫侯在字典的《自序》中提到了他編這本字典的動機,什麼動機呢,是因為《康熙字典》的檢索方式,不太方便,所以他編了一本新字典。他說:“《康熙字典》所收四萬六千字有奇,學者查此字遺彼字,每每苦於找遍全書,掩卷而仍茫然。”(《清代文字獄檔》)意思就是說,《康熙字典》排序,字與字之間沒有聯係,查起來很不方便。他的這部《字貫》,最大的創新是把字按字的意思排序,把同義字或者近義字排在一起,這樣就方便查找了。
縣令聽了王瀧南的解釋,仍然沒明白:“這有何悖逆?”
王瀧南急赤白臉地說:“《康熙字典》乃是聖祖康熙皇帝禦製,王錫侯竟然膽敢指斥聖祖皇帝所編字典不如他的好,這不是大逆是什麼?”
縣令一聽,差點沒氣笑了:“哦,原來如此!你這不是雞蛋裏挑骨頭嗎?”
不過這話一出口,縣令突然意識到這句話不妥。因為他知道,當今皇帝對任何有反清苗頭的文字都很重視。自己別因為這件事惹上什麼麻煩。想到這,縣令眼睛一轉,對王瀧南說:“不過既然你這麼說,如此文字大案,我就給你報到巡撫大人處吧。”
過了幾天,案子的卷宗就報到了江西巡撫衙門。巡撫海成也覺得這算不上什麼大案。王錫侯說的這幾句話,你往輕了說,什麼事都不算,往重了說,頂多算得上有點“狂妄”吧,怎麼能稱“悖逆”?不過事關文字,還是慎重點好,寧重勿輕。所以他寫了一份彙報,說這事雖然說不上“悖逆”,但王錫侯這句話畢竟語氣有點狂妄,建議將王錫侯的舉人頭銜革去,當否,請皇帝批示。
海成覺得自己這樣處理,夠小心謹慎的了。他哪裏想得到,這樣一道奏折差一點要了他的親命。
奏折加上樣書以六百裏加急的速度送到了乾隆皇帝那。乾隆拿起這本字典,讀了讀序文,感覺所謂“悖逆之處”確實也沒什麼了不起。他漫不經心接著往下翻,一頁一頁往下看,讀到第十頁,乾隆突然發現了問題。什麼問題呢?
原來在第十頁上,出現了康雍乾三代皇帝的名字。作者王錫侯為了讓讀者明白什麼叫“避諱”,把康熙、雍正、乾隆三個人的名字也就是“玄燁”“胤禎”和“弘曆”這六個字寫了出來,提醒讀者,寫文章時遇到這六個字,一定不能寫全,或者少寫一個筆畫,或者改用其他字。比如“胤禎”二字,你就可以寫作“允正”。
王錫侯這本是一片好心,但是乾隆皇帝卻非常生氣。在傳統社會,尊長的名字是不許直接叫出來也不能直接寫出來的。所以你看《紅樓夢》中,林黛玉的母親叫賈敏,林黛玉讀書,遇到“敏”字的時候,一定要念成“密”字,寫這個“敏”字,也一定要少一筆,就是這個原因。美國人可以直接管他的老爹叫什麼湯姆或者彼得,但是在過去的中國,兒子直呼老子的名字,那是大逆不道的行為。所以乾隆說,你王錫侯名義上是提醒別人,可是你自己把這六個字完完整整地寫在字典裏,這不是明知故犯嗎?乾隆大動肝火,提筆在巡撫海成的奏折上批道:“此實大逆不法為從來未有之事,罪不容誅!”(《清代文字獄檔》)接著又在批複中大罵海成,說《字貫》中的這個“大逆”開卷即見,海成竟然說“無悖逆之詞\\\",可見工作是多麼不認真,對皇帝是多麼不忠愛。皇帝傳諭給海成,罵他“雙眼無珠”,罵他“天良盡昧”,又命他將逆犯王錫侯迅速押解進京,交刑部嚴審。就這樣,王錫侯《字貫》案一下子升級為欽辦的特大逆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