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驚天大案(3 / 3)

所以就在乾隆認為他已經把貪官一個又一個挖幹淨了的同時,一個清代曆史上最大的貪官,卻在他身邊迅速地成長起來。這個貪官,貪到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程度。什麼王亶望之流,和他一比,完全是小巫見大巫。

這個人就是和珅。

應該說,和珅的大肆貪汙,乾隆是毫無察覺的。這是為什麼呢?這一方麵,是因為和珅貪汙手法十分隱蔽,欺騙乾隆皇帝的本領非常高強;另一方麵也反映出乾隆皇帝確實是過於自信,認為憑借自己的英明,一定能把和珅這樣一個沒根沒派的人牢牢控製在自己的掌心。他哪裏想到,事實上,是和珅把他乾隆皇帝控製在了掌心,一方麵利用乾隆的信任大肆以權謀私;另一方麵,又把乾隆哄得團團轉,對他所有建議,幾乎無不言聽計從。

那麼和珅是怎麼一步一步成為乾隆朝最大的貪官的?有記載說和珅家產有八九億兩,究竟是不是真的呢?

我們講了,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和珅被任命為戶部右侍郎,軍機大臣,兼內務府總理大臣。

接下來,他仍然在繼續躥升。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他升任戶部尚書,兼議政大臣,充《四庫全書》正總裁。更為重要的是,這一年,他和皇帝成了親家,乾隆皇帝把自己最喜歡的小女兒固倫和孝公主許配給和珅的兒子豐紳殷德。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和珅當上了協辦大學士。五十一年(1786年),晉文華殿大學士。這樣,就達到了一個文臣的最高品級。後來,因為幾次鎮壓起義有功,他還被授為公爵。我們知道,中國傳統貴族品級,公侯伯子男,公是最高的。親王和郡王,那必須是皇族才能當。所以公是一個非皇族的人能封的最高爵位了。後來晚清的曾國藩,替清王朝立下了鎮壓太平天國的大功,相當於再造清室,也才封了個侯爵。可見乾隆對和珅是多麼夠意思。

隨著官位的不斷升遷,和珅家也從清朝一個普通人家,迅速躥升為全國首富。曆史記載,乾隆五十年(1785年)之後,和珅的家裏就變成了一個市場。什麼市場呢,權錢交易的黑市。史書記載:“和相當國,一時朝士若鶩,和每日人署,士大夫之善奔走者皆立伺道左,唯恐後期,時稱為‘補子胡同’。”(徐珂《清稗類鈔》)補子是官服,就是說,和珅每天上朝的時候,從他家到皇宮,道路兩邊,站滿了全國各地的官員,都是來找他辦事的。所以買官賣官,成了和珅發財的主要途徑之一。檔案中記載的兩淮鹽政徵瑞行賄案可以說明當時買官的價碼。兩淮鹽政是一個肥缺,為了保住這個肥缺,徵瑞在嘉慶元年(1796年),和珅的妻子去世的時候,給和珅送了二十萬兩白銀,作為吊禮,檔案記載:“彼時和珅意存見少,欲伊增至四十萬,是以未收。而從前曾送過和珅二十萬,當經收受。”(《耆獻類征》卷九十六)就是說,和珅認為你才隨二十萬兩的分子,太少,你這樣的情況,至少應該隨我四十萬兩,所以沒收他的。你看,為了保官,而不是升官,就需要四十萬兩。

在這種情況下,和珅就成了名符其實的二皇帝,也成了清代曆史上第一大貪官。

關於和珅家產,到底有多少,流傳最廣的說法是和珅貪汙了八九億兩。比如徐珂在《清稗類鈔》中說,和珅“籍沒家產,至八百兆有奇”。就是說,八個多億。當然還有更離奇的說法。比如晚清學者丁國均在《荷香館瑣言》說,“有數可稽者”,就達到一百個億。

按常理推斷,這是不可能的。據著名經濟學家彭信威所著的《中國貨幣史》,清代乾隆年間白銀的總流通量是多少?是三億六千萬兩。就是說,那個時候,整個中國,用來當貨幣的白銀,才三億六千萬兩。和珅一家的錢,怎麼可能比全國的貨幣總流通量還多出三倍甚至是三十倍呢?和珅確實是清史上第一大貪官,不過貪汙的數量沒有這麼多。嚴肅的曆史學家研究的結果,認為數量應該是一兩千萬兩,而不是八九個億那麼多。

那麼,幾個億離譜的說法是從哪來的呢?主要是源自一份流傳甚廣的野史,《和珅犯罪全案檔》,許多非專業的清史愛好者認為,這個《全案檔》是研究和珅家庭財富的正史依據,也是第一手材料。為什麼呢,因為這個《全案檔》來頭很大,它藏於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我們知道,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是專門保管明清兩朝中央政府和皇室檔案的中央級國家檔案館,其資料基本上都來自清宮舊藏。所以從這個存放地看,似乎是一個很權威的資料。

但實際上,這份襠案,任何有一定曆史知識的人,隻稍微一細看,就會發現,它絕不可能是官方正式檔案。為什麼呢?因為它破綻百出,內容非常雜亂,既包括嘉慶皇帝的上諭,也包括和珅小妾的詩文,可謂是一個名符其實的大雜燴。這份檔案,字體粗陋、許多用詞和稱謂非常不專業,比如其中管抄家的官員叫什麼八王爺,十一王爺等,在清代政府的公文中,稱呼親王郡王,要叫封爵的全稱,是絕不可能出現這些民間稱呼的。而且這個檔案當中,凡是遇“寧”字,都缺了一筆,就是沒有下麵的勾。這說明什麼呢?說明它根本不是嘉慶朝查辦和珅時所寫原始檔案,而是到了道光年間才出現的一份野史資料。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道光皇帝名字叫旻寧,遇寧字少寫一筆,說明是在避道光皇帝的諱,所以說它是直至道光年間才出現的野史。

因為是野史,所以這份資料裏,有很多常識性錯誤。比如說和珅家裏,有多少黃金呢,按今天的單位,二百多噸。要知道,乾隆年間全國的黃金年產量,也不超過十噸。一個人家裏,藏了全國二十年的黃金總產量,這可能嗎?再比如,這份資料說,抄和珅家的時候,抄出大東珠六十餘顆,每顆重是二兩。二兩重的珍珠,得有雞蛋那麼大吧?你問任何一個從事珠寶行業的人,都會告訴你,珍珠長這樣大,是不可能的。所謂“七分為珠,八分為寶”,一般直徑十一毫米的珍珠已經難得了,根本不可能長到二兩重。

所以從這些特征看,這份《和珅犯罪全案檔》隻是一份民間傳抄的野史大雜燴。那有人問了,它怎麼會進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這樣重要的地方呢?很有可能,是道光年間,某個好事的太監,從外麵民間抄來這本野史,大家傳看,就留在了宮中,所以後來被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所收藏。

所以,專門研究和珅問題的清史專家馮佐哲先生,經過多年研究,綜合《清實錄》《清史稿》,以及其他正史、檔案的資料記載,結論是,和珅家的現金、土地、房產,總價值當在一兩千萬兩之間。當然所藏古玩、字畫沒包括在內,因為這些無法準確估價。

因此我們介紹乾隆一朝所創的諸多曆史紀錄裏,到現在又出現了一個:乾隆朝的大貪官數量,以及這些官員所貪汙的錢財數量,也創了清代的曆史之最。

麵對一樁樁、一件件出乎意料的貪汙大案,乾隆皇帝仍然不願意清醒過來,終於,在乾隆朝的大臣之中,有一個人看不下去了,他挺身而出,大聲疾呼,由此引發了乾隆晚年一樁朝野矚目的離奇的“君臣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