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家號事件1(1 / 2)

星空幽暗無聲,高高在上遙不可及,令人敬畏地俯視著一切。

我們的宇宙是如何肇始的呢?在150億年前,當物質與能量彙聚成無比炙熱稠密的一個點時,是什麼輕輕地一觸,以大爆炸的方式奏響了華麗樂章的第一個音符?漫長的歲月過去,我們的宇宙又是為何要以如此精確對稱的美態構建出現在的模樣?仔細聆聽的話又能否在無邊的星海之中聽到大爆炸的回響呢?

雷賽躺在草地上,仰望著星空,發覺自己又一次陷入了無邊的妄想之中。

沒有在星河中航行過的人是無法體會那種感受的。

當他從船艙望出去的時候,時常沉醉於外麵絢麗深邃的空間以及從舷窗邊掠過的一顆顆色彩迥異的不知名星球。而更遠處,肉眼和過於渺小的視角無法看見的地方,恒星、螺旋星係和其他宇宙中的巨大結構,就在那裏安靜地、永恒地存在著。時間能讓容顏衰老,能讓文明消亡,而對於它們卻像清風掠過一樣掀不起一絲波瀾。盡管它們也有落幕的時刻,但正如它們誕生的壯麗一樣,最後也將在輝煌中毀滅——無論是誕生、存在還是毀滅都帶著不同尋常的魅力。

夜裏有微風拂過,帶來些許涼意。雷賽凝視著星空,接著歎息一聲,繼續嚼著嘴裏的草根。他已經離開那片星辰大海太久了,久到快要失去自己存在的意義。可那裏才是他應該在的地方。

與此同時,另一個人也在注視著浩瀚的星空。尼古拉斯艦長正站在“美食家號”商貿運輸艦巨大的圓形舷窗邊向外眺望著。他的艦船正從一顆小行星的引力走廊中滑出,即將切換到正常的動力模式。

尼古拉斯出神地看著舷窗外鐵鏽色的小行星,赤紅的砂土覆蓋著星球表麵,狂風肆虐卷起一片昏霾,隻露出北半球極冠覆蓋著冰川的點點白色。從艦船上看過去,它就像一顆發怒的眼睛,或者像一個鏽壞了的鐵球。

這個時候,他突然聽見有人靠近的聲音。他轉過身,看見一個年輕人向他走來。

“看起來很像火星,對嗎?”年輕人開口道。

“這是‘艦長星’。”尼古拉斯瞥了年輕人一眼,冷淡地回答道。

年輕人對艦長的態度並不在意,隻是好奇地追問道:“為什麼叫‘艦長星’?”

尼古拉斯皺了皺眉頭,這就是他不喜歡讓外行人進入艦橋的原因。艦橋作為整個艦船的指揮中心不應該是誰想進就進的地方——尤其是那些對航行沒有一點幫助的人。但生活中的事情就是這樣,你沒辦法事事如意。尼古拉斯想著,不由得瞪了年輕人一眼。

宇宙空間遼闊無垠,但要找到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卻並不是容易的事情。

大多數殖民星球都需要進行一係列的測試、生態圈建設、實驗居住、小規模殖民,最後才能正式殖民。並不是所有生物都能如人類一樣良好地適應全新的生存環境。雖然人類在地球曆二十世紀中後期就開始將植物種子送入太空進行基因誘變,也不斷對動植物基因進行改造,但要讓它們適應不同殖民星球的生態環境還是非常困難。

直到現在,能種植糧食作物或飼養牲畜的殖民星球數量仍然不夠多。因此,在動植物們適應新環境“本地化”之前,大部分生活物資還是需要靠星際航線進行補給。

“美食家號”是一艘武裝運輸艦,受雇於聯盟公國或其他財團進行物資的運輸和補給,長期往返於各殖民星球之間。本次航行的任務是受互惠公司的委托,從西塔城到達塞德港完成一次玉米交割運輸。尼古拉斯艦長麵前的這個年輕人名叫白少新,正是互惠公司派遣到艦船上來進行運輸監督的——尼古拉斯沒理由不讓他進入艦橋。

“因為它是一顆坐標星。”尼古拉斯回答說,“看到‘艦長星’,就意味著離亞丁灣隻有1光年的距離了。”

“這麼說我們就快要到了。”白少新說。

尼古拉斯轉過身去,對著艦橋內的下屬大聲說道:“全員準備!2分鍾後進行最後一次空間跳躍。卡爾,確定坐標,本艦參照係(+0.43,+0.25,+0.87)。”

“是,艦長。”

亞丁灣是一條狹長的星際走廊,位於兩個黑洞之間。理論上來說,它並非一條永久航線,因為這兩個黑洞最終會相互碰撞,渦旋合並在一起形成一個更大更幽暗的黑洞。但至少在近1000年內人類還不需要為此而擔心。不過黑洞的影響,在亞丁灣航線上無法進行空間跳躍,而在亞丁灣之外進行跳躍的話,則會因為距離太遠而極易發生跳躍偏離的情況。

所以通常艦長們看到“艦長星”的時候,便會進行最後一次空間跳躍來縮短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