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七章 領導論(三)(1 / 3)

掌握科學領導方法,

貫徹黨的工作中的群眾路線

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是黨的領導的科學方法。把黨對軍隊絕對領導落實到基層,就必須把黨的根本工作路線貫穿到基層,通過黨的“一線堡壘”把廣大基層官兵團結在黨的周圍,使黨時刻與廣大基層官兵息息相通、血肉相聯。隻有這樣,黨的絕對領導才能“達於士兵”,才能真正在基層“生根立足”,始終保持強大的生命力。正因為如此,貫徹群眾路線,密切黨與廣大基層官兵的血肉聯係,是衡量基層黨支部領導是否堅強的一條重要標誌。“領導不堅強”固然有各種表現和原因,但歸結起來都可以直接或間接地找到在貫徹根本工作路線上的何題,最終也往往都表現為黨的組織在群眾中的影響力和凝聚力下降。可見,貫徹群眾路線與黨支部實施領導有著內在的必然的聯係。

(一)形成堅強領導必須依靠群眾路線

真正強有力的領導隻能是根植於群眾、來源於群眾、服務於群眾的領導。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幾經危難而立於不敗之地,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就是因為黨始終堅信“群眾是真正的英雄”,“曆史是人民創造的”;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的根本的政治路線、思想路線、組織路線和工作路線,保持了黨與廣大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軍隊的基礎在連隊,連隊的基礎是士兵。黨領導軍隊最終要作用於士兵。因此,實現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就必須始終不渝地遵循群眾路線,就必須時時刻刻地保持黨與廣大士兵的血肉聯係。我軍曆來是黨的群眾路線的模範實踐者,在軍內創造和實行了政治、軍事、經濟“三大民主”,建立和保持了黨與廣大官兵的密切聯係;在軍外與人民建立了魚水深情,得到了人民群眾的擁護、愛戴和支持。現在環境變了,但我們黨和軍隊的本色不能變,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不能斷群眾路線的優良傳統不能丟。鄧小平同誌曾經指出,正確地實行群眾路線,使我們得到成功,違背群眾路線,就一定要遭受損失。我們黨已經是執政的黨,脫離群眾的危險,比以前大大地增加了,而脫離群眾對於人民可能產生的危害,也比以前大大地增加了。因此,在全黨認真地宣傳和貫徹執行群眾路線,有特別重大的意義。古人講,“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失去群眾基礎的領導是極其危險和致命的,它決不可能是穩固、有力的領導。需要指出的是,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還要不要堅持黨的密切聯係群眾的傳統,群眾路線的方法還靈不靈,在我們的一些同誌的頭腦中不那麼清楚,不那麼鮮明了,一些老傳統在基層黨的領導和不作中“失傳”了。有些同誌的群眾觀念明顯地淡漠了,同群眾的聯係明顯地削弱了;有些單位黨群關係、幹群關係不太協調,有的甚至搞得很緊張;有的領導班子在群眾中威信不高,形象不佳。背離了黨的群眾路線,必然削弱黨支部在連隊的號召力和凝聚力,不可能形成堅強的領導。

(二)實施科學領導必須遵循群眾路線黨的工作中的群眾路線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方法論的統一,是我們黨獨創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領導科學和領導藝術,具有極其深刻的理論價值和重大的實踐意義。毛澤東同誌在《關於領導方法的若幹問題》中,對黨的群眾路線作了精辟闡述:在我黨的一切實際工作中,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群眾申來,到群眾中去。這就是說,將群眾的意見(分散的無係統的意見)集中起來(經過研究,化為集中的係統的意見),又到群眾中去作宣傳解釋,化為群眾的意見,使群眾堅持下去,見之於行動,並在群眾行動中考驗這些意見是否正確。然後再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再到群眾中堅持下去。如此無限循環,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確、更生動、更豐富。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又到群眾中堅持下去,以形成正確的領導意見,這是基本的領導方法。由此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