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的萎縮,是歐洲老牌帝國紛紛滑向沒落的重要標誌之一。與此直接相關的是,歐洲失業率在增加,人口在老化,福利製度難以為繼,政經聯合目標失去動力。所有這些,都將導致昔日歐洲列強再也無法擔當起全球性角色。
目前的中國,雖然出生率已經大大下降,每名育齡婦女平均隻生育一點八個嬰兒,但人口規模依然處於膨脹狀態。即便解決了近憂,緊隨而來還有遠慮。實際上,中國的人口老化現象早已出現。
在人口問題上,中國似乎走了兩個極端。先是過分強調龐大人口的重要性,然後是過份強調人口龐大的弊端。不可否認,中國現在的很多問題都與人口過多有關,但龐大的人口並非必定就是不可質變的負擔。
實際上,中國最近二十多年來的高速發展和繁榮,就是建立在龐大人口的基礎之上。而外部世界之所以對中國的發展前景一直給予樂觀預測,在相當大程度上也是因為看到了龐大人口所具有的各種潛力。大量的廉價勞動力,龐大的消費市場,各種各樣的人才,這些都是歐美和日本等發達國家所羨慕不已的寶貴資源。
然而,隻要談到人口問題,中國一些官員和學者大多都習慣性地隻從消極角度出發,似乎滿眼都是張著大口等待嗟來之食的人群。有些官員經常不假思索地說,“我們要養活世界上四分之一的人口”。這種套話便是錯誤觀念的反應。事實是,中國十三億人口無需靠政府養活,相反,是他們養活了政府。
論國民收入,中國當然還不富裕。但論國家的實力,中國最值得珍惜和利用的財富就是龐大的人口。十九世紀德國經濟學家李斯特(Friedrich List)說:“創造財富的力量,永遠要比財富本身重要。”中國現有和潛在的勞動力人口,包括從農村轉到城市的低技能勞動力,就是創造財富的力量。
人口給社會發展帶來很大壓力,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但是,不斷和過分地強調其負擔,不僅無法減輕壓力,反而還會使自己眼光短淺,看不到活生生人群的價值和能量,甚至反而覺得其他人都是多餘的,隻有自己才有生存的資格。
中國政府現在大力提倡以人為本的治國理念,這在觀念上是一個曆史性的重大轉變。但是,若要真正落實這個理念,各級管理者就應該經常換個角度看待人口問題。布什說龐大的人口是“美國夢”依然光明的標誌。中國官員也應該把自己龐大的人口,看做是“中國夢”的希望所在。
2006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