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心理谘詢的原則(1 / 3)

心理谘詢,作為一種特殊的助人活動,要遵循其自身的規律。最重要的,是必須遵循心理谘詢的基本原則。

一、自助性原則

人隻有自己才能最終救助自己。人的心靈最需要自我救助。

心理谘詢中理想的雙邊關係,是求詢者主動投入心理自助的過程,而不是被動地僅僅作為心理幫助的對象。心理問題的解決,常常需要求詢者自身長期艱苦的努力。當谘詢師做了該做的一切之後,更主要地取決於求詢者了。心理谘詢的實踐一再表明,每個人都有向上向善之心,每個人都有一種心理自救的潛能。所以,心理谘詢的本質或者說最高原則,是助人自助。谘詢師的全部工作,就在於最大限度地發掘求詢者自我救助的潛能。就是說,求詢者自身有希望獲得心理健康發展的意向,有自我解決心理問題的潛力。谘詢師隻有把這些調動起來,發掘出來,心理谘詢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因此,最佳的心理谘詢結果,是賦予求詢者一種自助的能力,使求詢者成為一個有能力的自助者。

堅持自助性原則,就要促使求詢者在谘詢師的幫助下,自己解決問題。這是心理谘詢最本質的特征決定的。

為此,谘詢師要善於發現求詢者自身積極的心理因素,使他們看到自身的潛能,從而調動和激發他們自我解決問題的信心和動力,使他們的自助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心理谘詢實踐中,常常出會麵對這樣的求詢者,剛一落座,就開始自我貶損,把自己說的一無是處,這也不行,那也不好。谘詢師就需要及時地發現其身上的積極因素,一開始就較好地激發他的自救潛能。此外,還要在和諧的溝通氛圍中,引導他們逐步找到自我解決問題的途徑,介紹一些有針對性的心理調適方法,進一步增強自我解決心理問題的願望和信心。再有,在後繼的谘詢中,對求詢者的自救行動還應給予及時地肯定和鼓勵,不斷強化自助信念和行動。

在谘詢過程中,谘詢師特別要不斷增強求詢者自助自救的信心。

求詢者的來訪,都是懷著希望改變自己的想法的。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有信心。因此,谘詢師要把增強其自助意識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要讓求助者明白,能否取得谘詢效果,既與谘詢師的水平有關,更與求詢者的合作有關。離開求詢者自身的積極自救,再高明的谘詢師也隻能束手無策。

有的人由於曾經求詢多處,收效不大,於是對谘詢成效缺乏信心。對此,谘詢師要設法讓他們重新樹立信心。比如可以這樣激發信心:“你有點灰心了,這也很正常,我能理解你現在的這種感覺。但是,隻要努力,你的問題是有希望的,我想我會盡力來幫助你。希望我們共同配合,來解決問題。”

有的人覺得自己的心理問題很嚴重,自己曾設法調節但無能為力。對此,谘詢師在仔細診斷後,應該讓他們明白問題的性質,作出科學的解釋,同時,也可以讓他們知道以往方法的欠妥之處,現在準備用什麼方法來解決。必要時,適當地介紹幾個相似的谘詢成功的案例。

有的人把改變自身的希望,全盤寄托在谘詢師的妙手回春上,而忽視了自己的主動性。谘詢師要改變他們的依賴心理,可以這樣說:“心理谘詢是雙方共同努力的結果,光靠谘詢師的力量是不夠的,你自己的努力更重要。沒有我的攙扶,你能夠走得好,才是谘詢的成功。”

求詢者自助自救的信心,是谘詢成功的基本保證。在幫助求詢者樹立自助自救信心的過程中,一方麵谘詢師要通過語言給求詢者打氣,另一方麵,也要通過自身的行動來樹立形象,包括谘詢的態度和技術。如果谘詢師能態度鎮靜,語氣自信,在傾聽的基礎上,抓住問題的要害,給出有說服力的解釋和指導,求詢者的信心也就隨之增強。但是,不能隨意地給求詢者以不切實際的承諾:“你放心,你的問題我一定能解決。”這種承諾是空洞的,沒有意義的。

再有,由於現實的種種原因,在我國現階段,求詢者往往難以合作到底,常常自行中斷了谘詢關係。因此,我們從一開始就注意激發求詢者的自助潛能和自救信心,就顯得更為重要了。

還有一點。在我國,由於文化背景的因素,加上人們對於心理谘詢還缺乏了解,以為心理谘詢就是找人拿個主意。因而,求詢者往往希望谘詢師提供解決問題的現成方法,甚至婚戀這樣的完全應該自己作主的大事,也喜歡問“您說我是不是該選擇他(她)?”對此,既要考慮我們的國情,考慮我們的文化特點,為求詢者盡可能提供切實可行的幫助,又不能忘了自助性原則,一定要引導求詢者自己作出生活的選擇,也隻有這樣的選擇才有現實的意義。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