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心理障礙的表現(2 / 3)

上麵這個案例中反應出來的就屬於心理問題,經過認知調節,求詢者很快就領悟到自己該怎麼辦了。

現在,還記得序言中的案例一嗎?這也是屬於一般心理問題的案例。在這個案例中,谘詢師與求詢者進行了如下的谘詢會話,求詢者很快有了新的領悟。

谘詢師:就你所說的兩種進修方式看,不論哪一種,都是較為可取的,對於將近30的人來說,似乎並不很難選擇,怎麼會讓你如此為難?況且,即使為難,也該去做一下職業谘詢或培訓谘詢,為什麼來進行心理谘詢?

求詢者:別人不能幫助我。

谘詢師:就是說,還有另外讓你為難的東西。想想看是什麼呢?

求詢者:是這樣的,我在一個基層單位工作,這裏的環境讓我不滿意,非常不滿意。

谘詢師:你的意思是說,想得到滿意的工作環境,但是,對於通過進修是否能夠達到目的,你沒有把握。是這樣嗎?

求詢者:對,您說的正對我的心思。

谘詢師:人的生活環境的確影響著人的發展。所謂環境其實有兩種,一種可以叫作硬環境,比如偏遠的山區與內地的城市兩種不同的生活環境。硬環境主要由自然的社會的等客觀現實因素構成。一種可以叫作軟環境,比如同是在一樣的地域條件中,甚至同在一個工作單位,有人感到諧心情舒暢,有人卻感到心情壓抑,這種主觀體驗到的不同環境就是軟環境。軟環境主要是由人際關係等人為的主觀因素構成,所以也可以叫作人際環境。當我們談到對環境的滿意與否的時候,有人是因為這裏能否喝上純淨水或辦公設備是否現代化,有人則是因為人際關係是否融洽。想想看,你一再強調環境讓你非常不滿意,是屬於上述的哪一種情況?就是說,讓你不滿意的到底是什麼?你究竟想改變什麼?

求詢者:我工作的單位雖然不大,人際關係卻比較複雜。可能是因為我的性格,我對工作要求比較高,對人對事,總是追求完美主義,我感到領導不喜歡我這樣的人,所以關係就不是很好,內心總有一種壓抑感。

谘詢師:那就是說,你是想通過進修改變不滿意的軟環境了。

求詢者:是的。您看我是否可以達到目的?

谘詢師:人與環境的關係當然是相互作用的。就是說人可以通過主觀努力來改變自己的生存環境。但是又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如果是硬環境讓人不滿意,人可以通過進修等方式來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工作能力等智能因素,來給自己換一個生存環境。比如,通過考學讓自己走出山溝,走進城市,從而使自己換了一個生存空間。如果是軟環境讓人不滿意,那麼,單是智能方麵的提高,就很難達到這樣的目的了。因為,大凡人際關係原因導致的生存環境的困擾,自身往往存在人際交往方麵的誤區。比如,自身有較重的完美主義人格,不僅對自己,對別人,對生活,都過於要求完美,就會出現人際障礙。再如,自身有較重的自我中心傾向,不善於心理換位,往往缺乏對別人的理解,也會導致人際障礙。如果不走出這些誤區,即使通過考學進修換了工作單位,同樣還會重複同樣的人際關係障礙。

求詢者:就是說,我這種情況,需要從完善性格方麵去努力了?

谘詢師:其實,你所以說麵臨一個很大的困惑,說明你已經朦朧地意識到,讓你困惑的不是兩種進修方式哪個好,而是進修能否使不滿意的環境得到改變。這是你所以進行心理谘詢的潛在動機。總之,你的問題關鍵是,要好好想想,到底是想改變什麼,是改變硬環境,還是改善軟環境。你說是嗎?

求詢者:我知道了,我的問題主要是改變軟環境。您讓我看清了自己的困惑,我知道該怎樣做了。非常感謝!

二、心理異常

如果心理問題沒有及時化解,離開誘發情境還長期存在,有明顯的經常性和持續性,就成了心理異常。有時候,又把心理異常從狹義上叫作心理障礙。

與心理問題相比心理異常有以下一些特點:一是非情境性。就是與特定情境無必然聯係。並非由特定情境直接誘發。當然,特定情境的出現有時也會加重心理異常,但並不意味著在其它情境下就不出現。就是說,已經泛化到了其它情境中了。二是持久性。所謂持久性,是指心理障礙一旦出現,常常難以很快自行消失,不是暫時現象。三是特異性。所謂特異性,是指每種心理障礙都有其獨特的表現或症狀。四是病理性。心理異常屬於心理病理學範疇,是心理狀態的變異或心理能力下降的表現,有心理狀態的病理性變化。因此,心理異常通常以心理疾病的某種症狀出現。單就某種症狀而言,叫作狹義的心理障礙。比如,強迫觀念是一種思維異常的表現,叫作思維障礙,它就是強迫症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