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當好一名心理谘詢師,不僅要遵守職業道德,具備專業素養,形成角色心理,在實際谘詢工作中,還必須注意把握好幾個重要的問題。
一、注意把握好谘詢關係
心理谘詢關係,就是谘詢師和求詢者在谘詢過程中形成的相互關係。心理谘詢過程中,求詢者往往把與家人親友都不講的隱秘,完全坦露給谘詢師。就是說,谘詢雙方往往有很深入的交流。盡管如此,谘詢雙方卻不能成為谘詢關係之外的親密關係,也不應發展谘詢以外的其它關係,特別是異性之間的關係。如果雙方發展成為朋友或者戀人了,那麼,谘詢關係也就不存在了。
這是由心理谘詢關係的特點決定的。首先,心理谘詢關係是一種職業性的人際關係。心理谘詢是求詢者帶著心理問題和困惑,到谘詢機構向谘詢師求詢,谘詢師一旦同意為他谘詢,就構成一種合同式的職業性人際關係。這種關係受職業道德的製約與限定,而且受到相關法律的保護。其次,心理谘詢關係是一種具有時限性的人際關係。谘詢關係隻在谘詢過程這一時間段中存在,這一過程結束後,谘詢關係也不再繼續。最後,心理谘詢關係是一種平等互動的關係,這種互動中又有較大的獨立自主性。
那麼,怎樣營造和保持正常良好的谘詢關係呢?
既然谘詢關係是一種特殊的人際關係,那麼,營造一個良好的人際關係,就是谘詢成功的重要保證了。良好谘詢關係的確立,有賴於兩方麵的因素。一方麵是求詢者的努力,這有賴於他們的迫切願望和對心理谘詢的信任;另一方麵是谘詢師的努力,這自然有賴於我們自身工作態度和工作能力了。
不言而喻,谘詢師在谘詢關係中起著主導作用。谘詢師的態度和能力是關鍵。谘詢師對求詢者的態度,將直接影響到求詢者對你是否信任。如果不能得到求詢者的信任,谘詢還有什麼作用?谘詢師應把這種關係限製在這樣的範圍內:既能順利進行工作,又不使求詢者形成對自己的依賴。本著這一原則,來具體地處理問題,按實際情況去靈活地建立谘詢關係,以提高谘詢效果。
這裏需要特別說到的是,在谘詢關係中谘詢雙方的性別問題。同性有同性的優勢與劣勢,異性有異性的的優勢與劣勢。有些求詢者可能與同性谘詢師容易建立積極的谘詢關係,有的則相反。谘詢師要注意發揮性別的積極影響,避免消極的影響,這也是谘詢師要慎重對待的。
再有,關於前麵提到的雙重關係問題,也需要很好地處理。在有些國家有相應的規定,谘詢師不給自己的親屬、朋友和同事進行心理谘詢。在我國,如果沒有很好地把握,最好也要回避給熟悉的人進行心理谘詢。然而,事實上有時雙重關係很難避免。比如,很可能與谘詢師熟悉的人,現在作為求詢者來訪。由於條件的限製,又很難建議他到外地求詢。這種情況下,簡單的拒絕就不好了,而應雙方就此協商,力爭避免雙重關係對谘詢的影響。如果這種影響很明顯,再終止谘詢關係了。
二、注意把握好普遍聯係
事物都是普遍聯係的,在心理谘詢中谘詢師要注意以這樣的觀點看問題。在谘詢過程中,谘詢師整理資料,進行診斷,確定方案,實施谘詢,都要有整體觀念。對求詢者的心理問題要做到全麵考察,係統分析,既要重視心理活動各要素之間的內在聯係,又要考慮心理、生理及社會因素的相互製約和影響,並且能夠綜合運用各種谘詢方法,使谘詢工作準確有效,防止谘詢工作中的片麵性。
具體說來有以下幾個方麵的內容。
首先,注意心與身的相互聯係。心理和生理是相互作用,互為因果的。心理問題的存在,久而久之必然影響人的生理過程。所謂心身疾病就是這樣來的。另外,求詢者常把心理問題用軀體感受來表述,把心理上的困擾和不適說成各種軀體症狀。再有,有時候生理狀態還會影響心理狀態。比如,軀體疾病帶來心理上的焦慮不安或消沉抑鬱,再如,生理上的身材矮小或肢體殘疾引起自卑苦惱等心態。這就需要谘詢師,善於把心理問題與生理問題辯證統一地分析,而不能孤立地對待。
其次,注意心理問題成因的綜合分析。引起求詢者心理困擾的因素是多方麵的,是生理、心理、社會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往往看起來似乎是一個孤立的心理問題,背後卻有錯綜複雜的原因。谘詢師要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去綜合全麵地分析心理問題的成因。
再有,注意心理活動本身的綜合性。人的心理與行為,即知、情、意三者是互相聯係的,是一個係統。一般說來,其中一方麵有問題,另外的兩方麵也多少或遲早要有相應的改變。求詢者的問題看起來似乎是單一的,其實往往是彼此聯係的。比如,心情壓抑本來是情緒障礙,卻常常涉及到對生活的認識問題,以及個人的行為問題。谘詢師要抓住主要矛盾,尋找最合適的突破口,又兼顧其它問題。
最後,注意谘詢方法的綜合運用。我喜歡這種谘詢方法,我看中那種谘詢方法,這種以個人偏好來選擇谘詢方法的做法,是不對頭的。因為我們的目標是谘詢效果,而不是驗證什麼理論和方法。如果在臨床上以證實理論和方法為核心,那就是用求詢者做“實驗品”,這是職業道德所不允許的。另外,事實證明各種理論和各種方法不是相互對立的,而是各有長短,可以相互補充的。隻有綜合起來才是好方法。當然,綜合使用各種方法,必須從求詢者的實際情況出發。這一點,在本書最後一節還要詳細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