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谘詢師應注意的問題(3 / 3)

最後,靈活運用谘詢技術。每一種方法,都必須結合具體的人和事來靈活地使用,否則就會弄巧成拙。這就是技術性、藝術性和靈活性的統一。谘詢師必須靈活運用谘詢技術。一是根據求助者的自身特點,如性別、年齡、文化、個性等,選擇谘詢技術。二是根據求詢者的問題特點,如簡單的還是複雜的,普遍的還是個別的,緊急的還是非緊急的,正常的還是變態的,嚴重的還是輕微的等,選擇谘詢技術。三是在谘詢的過程中不斷根據需要及時調整,以盡可能符合求詢者的需要,收到最大的效益。四是結合谘詢師本人的特點選擇谘詢技術,如有的谘詢師喜歡或擅長某種理論和方法,有的則擅長另一種方法和技術。此外,還要注意谘詢技術的綜合運用。一般來說,一個谘詢過程中常會使用多種谘詢技術。靈活而有針對性地使用各種理論、方法和技術,是心理谘詢的一個重要實踐原則。

五、注意把握好自我心態

2004年8月8日至13日,第28屆國際心理學大會在我國北京召開。作為大會議程之一,我國心理學者許燕教授做了題為《職業枯竭與心理健康》的報告。什麼是職業枯竭?說的是在工作重壓下的一種身心俱疲的狀態,也有的叫作職業倦怠。哪些職業的人容易出現職業枯竭狀態?調查的結果告訴我們,作為心理谘詢從業人員的心理谘詢師,反而最容易出現職業枯竭,占職業枯竭總比重的40%,居各行業之首。

有的研究也發現,谘詢師在為求詢者提供幫助的同時,自己也常常體驗到巨大壓力,而成為倦怠現象的高發人群。而且,從業時間短的谘詢師的倦怠程度,高於從業時間長的谘詢師。這是因為,剛開始從業谘詢師對工作有過高的期望,而從業時間越長,經驗越豐富,人格也越成熟,因而出現倦怠的可能性就越低了。

總之,心理谘詢師更容易體驗到心理壓力,而感到身心疲倦,出現職業倦怠。心理谘詢師不是專門幫人維護心理健康的人嗎,怎麼反而最頂不住心理壓力?你說怪也不怪?

其實說來一點不怪。這都是由心理谘詢師的工作性質決定的。

首先,在心理谘詢中,求詢者常常是把一些負麵的東西傾訴給谘詢師。谘詢師好比一個容器,讓求詢者把他們心中的憂愁、痛苦、煩惱和悲傷,把所有的苦水連同淚水一同倒給你。谘詢師又不能置若罔聞,無動於衷,而要設身處地地體驗求詢者的心態。同時,又要“進得去,出得來”,應該能夠即時地進行自我平衡,在受到求詢者不良情緒感染後,能在最短的時間內使自己心態平靜下來。

再有,我們說過,心理谘詢師也是人,也生活在現實環境中,也會有各種生活的難題,也要麵對現實中的種種壓力,也會出現心理的矛盾和衝突。雖然,這並不一定影響他對別人進行谘詢幫助,但是,要有一個充分和必要的條件,那就是在進行心理谘詢工作的時候,要及時地進行自我調節,以便較好地進入工作狀態。就是說,你是幫助人解脫心理困擾的人,不能因自己的心理困擾而影響求詢者。

還有,谘詢師的工作能力是有限的,而求詢者的心理障礙是紛繁複雜的,是多種多樣的,是無窮無盡的,是無限的。沒有哪位谘詢師能夠包攬所有求詢者的問題。而且,你越是有影響的谘詢師,越容易遇到棘手的問題。於是,谘詢師幾乎總是在承受著職業的壓力。

正因此,谘詢師特別需要具備一定的自我心理調節能力。

這就要求谘詢師首先應該是心理比較健康的人,不宜盲目地從業。這一點,我們前麵已經說過。再有,就是谘詢師在上崗之前,接受必要的培訓,學會自我反省和自我分析,在指導人員的幫助下,經過訓練逐步形成自我調節能力。有了這種自我調節能力,谘詢師可以避免因為長期的心理谘詢工作,而讓自己的心理陷入誤區難以自拔,能夠保持一個基本健康的心態。

谘詢師的自我調節能力,還表現為在心理谘詢會話中,能夠避免如下情況:避免對求詢者說出的事情表示明顯的吃驚,避免對求詢者把過分關心與同情當作心理谘詢,避免使用道德的評判或評價,避免懲罰性或威脅性語言,避免批評求詢者,避免不切實際的許諾,避免不厭煩的語言和表情,避免關於社會政治方麵問題的議論,避免強烈的爭論,避免嘲笑貶低求詢者,避免突然拒絕求詢者,避免非禮行為,避免無關的嘮叨,避免不必要的勸導。這,也是谘詢師素養水平的體現。

至此,我們從幾個方麵討論了當好一名心理谘詢師的條件要求。當然,隨著心理谘詢業的規範化,谘詢師還需要資格考試等“硬件”,我們這裏的談到條件都是“軟件”。如果讀過本書之後,你沒有望而卻步,那麼,軟件過硬,就有可能通過考核獲得谘詢師資格,成為合格的心理谘詢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