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明確谘詢問題的技術(1 / 3)

在心理谘詢中使用心理測驗,對於明確和把握求詢者的問題,是很有幫助的。但是,光靠心理測驗還不夠。還需要一套會話技術,才能更全麵而清楚地明確把握求詢者的問題。這,就是這一節的話題。

那麼,谘詢師怎樣逐步明確把握求詢者的問題呢?

一、明確求詢者的問題範圍

有些求詢者能夠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苦惱所在,知道希望得到的幫助是什麼。但是,有的求詢者卻沉默寡言或東拉西扯或閃爍其辭。這時,谘詢師就要及時把握會話的內容,使谘詢順利進行。對於沉默寡言的求詢者,谘詢師可以這樣引導:“請說說看,是遇到了什麼困難嗎?”“你想解決的是什麼問題呢?”對於說話缺乏中心,或者對自己的問題還不清楚的求詢者,谘詢師可以這樣詢問:“你現在最想解決的是哪方麵的困難?”“請把剛才講的問題用幾句話歸納一下,可以嗎?”“想想看,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你的問題是什麼?”對於把問題說得含糊不清的求詢者,谘詢師不妨這樣說:“你剛才的意思是……”“你能把意思說得更明白些嗎?”“你是想緩解夫妻關係,還是想離婚,或者說你自己也不太清楚怎樣好,究竟是哪一種情況呢?”通過這樣的一些會話引導,可以較快地了解求詢者的問題關鍵所在。

常常會有這樣的情況,求詢者起初是因為某一個問題來尋求幫助,但是隨著谘詢的進行,谘詢師會發現求詢者還存在許多別的問題,其中有一些可能比最初主訴的那個問題更重要,意義也更大。另外,還常有這樣的情況,求詢者往往在訴說真正需要谘詢的問題之前,要以無關緊要的問題作“鋪墊”,或者從最少壓力的問題開始訴說,逐漸地接觸最重要的問題或是問題的實質。

現在,我們來回過頭來看看序言中的案例三。這個案例中,雖然來訪的是一家三口,但確切地說求詢者是這個家庭中的女孩。不難判斷,女孩的症狀屬於強迫症狀。強迫症狀往往會給人一頭霧水的假象。如果谘詢師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往往是不管用的。因為,它的背後往往是某種生活衝突或壓力。就是說,當人在生活的某一方麵遇到困擾或壓力的時候,內心的衝突形成難以化解的心結,往往會轉化成某種強迫症狀,表現為與問題似乎不相幹的一些症狀。這就好比病根兒本來在心上,症狀卻出在腳上。這在心理學上叫作置換作用,是一種心理防衛機製。那麼,女孩為什麼總是要去擦黑板?她麵對什麼心理壓力呢?我們來看下麵谘詢師與女孩的會話。

求詢者:我總是怕另一個女孩在學習上超過我。那是一個同桌,本來她比我的學習稍差。一次,那個女孩提出要和我比賽。於是,我就特別怕看到那個女孩的勤奮學習。雖然我們表麵關係還好,但隻要一看到那個女孩,就有氣,心頭就升起嫉妒之火……

谘詢師:你說你和女孩的關係影響了你?還有別的問題嗎?

求詢者:(臉紅了,不好意思地)我喜歡過一個男孩,總是擔心別人發現了自己心中的秘密,把我當成壞女孩……

谘詢師:您說與男孩的關係也影響了你?很高興你能夠坦露自己心事。是不是還有別的心事,願意告訴我嗎?

求詢者:(稍靜片刻,笑容從臉上退去,神態緊張起來,並湊近谘詢師)其實我還有更大的困惑。還是就是在初三的時候,一個同學跟我開玩笑說,你媽媽比你才大不過20歲,別是未婚先孕吧。一句笑話,卻勾起了我的朦朧的記憶。我記得很小的時候,是有過一個女人照顧過我。後來,好像有人說過我是後媽。三年級的時候,我在家裏的一個書桌抽屜裏發現了一個證明,上麵的大意說我是撿來的孩子。由此我心中就留下了一個越來越重的陰影:媽媽真的是繼母,我真的是撿來的孩子,他們真的不是我的生身父母,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隨著長大,我感受到爸爸媽媽是疼愛我的,真心地愛。但我心中的疑問卻一直沒有答案。初三時同學的話勾起這一切,我忍不住要和爸爸媽媽討個說法。可是他們沒有給我一個明確的說法,我分明感到是在搪塞遮掩著什麼。這更加讓我困惑不已……我記得就是在那時,出現了前麵說的那些毛病……

隨後與女孩父母的會話,證實了女孩的猜想。至此,女孩的心結終於找到了。她的強迫症狀主要是這個心結轉化而來。作為強迫行為,擦黑板這個儀式性動作的意義是很明顯的:試圖要擦去心中的陰影。在谘詢師幫助下,一家人開始坦然麵對這個問題,女孩有了新的領悟。於是,症狀化解了,心靈安寧了。

試想,如果不是逐步地深入到問題的實質,把握了問題的關鍵,而是盲目地進行什麼心理幫助,怎麼可能真正解決問題?

因此,谘詢師必須了解求詢者問題的全貌,才可能給求詢者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幫助,心理谘詢才真正解決問題。為了明確求詢者的問題範圍,了解問題的全貌,可以這樣進行問話:“你一定是生活中遇到了麻煩,說說看都有哪些呢?”“你能描述一下那些困擾著你的事情嗎?”“現在讓你關心的問題的都有哪些?”“你感到生活中有哪些壓力?”“你覺得生活中哪些事情不如意?”“現在,還有什麼其它關心的事情嗎?”

二、選擇優先解決的問題

經常的情況是,求詢者需要解決的問題可能不止一個。如果求詢者想同時解決許多問題,就容易因為達不到目標而產生挫敗感。所以,谘詢師要協助求詢者對問題進行排序,明確需要優先解決的一個或兩個問題。事實上,心理谘詢也並非要解決求詢者的所有問題,而是通過對某一問題的探討和解決,使求詢者能夠認識自我,調整自我,願意為自己承擔責任,這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究竟應該選擇哪個問題優先解決,谘詢師應把這一決定權交給求詢者。

谘詢師應該怎樣引導幫助求詢者作決定呢?

一是從當前最需要幫助的問題入手。求詢者當前最需要幫助的問題得到解決或緩解,會增強求詢者的自助信心,有助於相關問題的解決。谘詢師可以采用下列問話方式進行引導:“這些問題當中,您覺得最需急於解決的是哪一個?”“你來谘詢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二是從最根本或最重要的問題入手。這樣的問題常常是求詢者陷入痛苦和混亂的關鍵,對正常生活的影響最大。因此,對這一問題的解決,可能會有助於獲得解決其它問題的能力。谘詢師可采用下列詢問方式進行引導:“在所有問題中,你認為哪個問題是最突出的?”“在所有這些問題中,哪一個讓你感到最有壓力,最痛苦?”“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了,你能基本解脫痛苦嗎?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你的感覺會怎麼樣?”“請你想想看,可以把自己的這些問題從最重要到最不重要排一個次序嗎?”

三是從最容易解決的問題入手。求詢者的有些問題,解決起來可能比其它問題困難多些,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如果把這樣的問題作為優先解決的問題,就容易使求詢者產生畏難情緒。為了強化求詢者的自助意識和決心,谘詢師可以幫助求詢者首先解決一個不用花太多時間和精力,而結果卻會使之感到有收獲的問題。可以這樣詢問引導:“我們從這個比較好解決的問題開始,好嗎?”“先從這個問題著手,你看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