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明確谘詢問題的技術(3 / 3)

為了了解求詢者是否存在認知誤區,可以這樣引導:“如果事情的結果不如你所願,你會感覺怎樣?”“你在內心對此情況是怎樣解釋的?”“你有什麼根據支持你的想法嗎?”

五是關注情境方麵的信息。

關注問題出現的情境,不僅對問題的認識有意義,而且對谘詢效果也有意義。這是因為,問題總要發生在某種社會情境裏,不是發生在真空中。使問題成為“問題”的,正是它周圍的情境,或者它與各種情境、地點、事件聯係的方式。就是說,問題行為常常是與特定的情境向聯係,在特定的時間和地點發生的。比如,求詢者訴說“我很緊張”或“我對自己不肯定”時,他們通常並不是指自己總是這麼緊張或不肯定,而是在特定的情境或時間裏才如此。為此,谘詢師要注意從文化背景、地點、時間、伴隨事件、人際關係、社會政治因素,多方麵來分析求詢者的問題。可以這樣引導:“問題經常發生在什麼時間?什麼時間不發生?”“這種感覺在什麼情況下容易出現?”“同時還發生了什麼其它的事情?”“這種感覺第一次出現是在什麼時候?後來怎樣呢?”

六是關注人際方麵的信息。

心理問題與人際環境的關係更為密切。求詢者周圍的人,可以引起或加重求詢者的問題。特別是求詢者早期的人際關係,更是影響其目前生活的重要因素。當然,目前的人際關係一樣有很大影響。因此,谘詢師不能隻看到求詢者,還要看到與求詢者相關的特別是關係密切的人。這些人常常影響著問題的解決。特別是如果求詢者發生改變,會從中得到好處或壞處的那些人,往往會不知不覺地影響著谘詢的效果。這種情況,在涉及到家庭關係的案例中常常出現。比如妻子的問題可能與丈夫相關,孩子的問題與父母相關。而這一切又往往是相關的人沒有意識到的。所以,需要谘詢師給予關注。可以這樣引導:“你身邊有關係密切的朋友嗎?”“可以談談家人對你的影響嗎?”“在生活中,你和誰的關係最密切?”

四、了解先前事件與後繼事件

問題產生的前後經常有某些事情發生,並對問題產生影響。對問題分析的大部分過程,都在於發現引起問題出現的因素,即先前事件,以及問題出現後的事情,即後繼事件。先前事件或後繼事件,可以是情感的、軀體的、行為的、認知的、情境的或人際關係的。

先前事件是引發問題行為出現事件。有些先前事件出現在問題發生之前的短期內,有些可能發生於很久以前。為幫助求詢者揭示問題的先前事件,谘詢師應特別關注如下情況:在問題出現前,當時的什麼事件使問題更有可能發生;在問題出現前,當時的什麼事件使問題不可能發生;以前事件中哪些仍然影響著目前的問題。為了明確先前事件,谘詢師需要適當引導。關於情感方麵的可以這樣引導:“在問題發生之前,你經常的感覺如何?”關於軀體方麵的可以這樣引導:“在問題發生之前,注意到身體有什麼特別的感覺嗎?”關於行為方麵的可以這樣引導:“在問題發生之前,你做了什麼事情?”關於認知方麵的可以這樣引導:“在問題發生之前,你有什麼想法嗎?”

後繼事件是指維持問題行為的存在,使其加重或減輕的事件。後繼事件出現於問題行為之後,與問題行為本身所帶來的影響和結果是不同的。後繼事件是通過某種方式來加重、維持或削弱問題行為,從而直接影響問題行為的。為幫助求詢者找出後繼事件,既要注意那些使問題持續存在或加重的事件,也要注意那些使問題減輕或削弱的事件。谘詢師需要通過恰當引導,來明確後繼事件。關於情感的可以這樣引導:“在問題出現後,你注意到有什麼特別的感覺嗎?”關於軀體的可以這樣引導:“在問題出現後,你注意到身體有什麼特別的反應嗎?”關於行為的可以這樣引導:“在問題出現後,你做了些什麼?”關於認知的可以這樣引導;“在問題出現後,你都想到了些什麼?”

五、找出附帶好處

心理谘詢中,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有時求詢者盡管不是有意而為,事實上卻沒有積極地改變問題行為,而是讓問題行為繼續存在。這是因為問題行為給他們帶來了某種附帶好處。比如,一個經常上課搗亂的孩子不願停止這些破壞性行為,盡管這些行為使他經常受到批評指責,但也因此受到了同齡人的關注,而這正是他需要的。最常見的附帶好處有,金錢上的收益,關係親密人的關注,對需求的立即滿足,避免承擔責任,產生安全感和控製感等。心理谘詢實踐中,常常遇到一些本來沒有軀體疾病卻扮演病人的案例,就是因為扮演病人可以獲得附帶好處,這個附帶好處,就是逃避生活的壓力和責任。

下麵這個案例,可以讓我們更清楚地看到這種“附帶好處”的影響。

求詢者:我的病最重的時候是在結婚前,那時20多歲吧。我那會兒病的很重,渾身沒勁,心虛出汗,神經衰弱,睡眠不好,有時候整夜整夜地睡不好覺,時常頭疼得厲害,上班也堅持不住了,就在家裏養病。記得那時我正談第一個男友,是別人介紹的。他高高的個子,人長得也不錯。父母說挺好,說小夥子人挺老實,家裏挺本分,我父母就同意了。我那時什麼也不懂,也就聽父母的,父母說好就好唄。我們那個地方比較保守,我們的接觸很少,來往幾次我總也沒有找到現在女孩們說的那種心動的感覺。他的確不壞,但是,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不對我的心思。我一點沒有想見他的欲望。那時候我不知道什麼叫談戀愛,以為人挺老實,聽父母的就是了。再加上我是個心特別軟的人。我也就沒和父母說不同意。可是,我心裏的感覺告訴我,他不對我的心思,和他在一起一點沒有那種感覺,不願意見到他。就是在那段日子前後,我慢慢就病倒了。到處看醫生,也沒查出什麼病。家裏看我病得不成樣子了,怕耽誤人家,於是就退婚了。可是事情真怪,退婚不久,我的病竟慢慢地好了。轉眼好些年過去了。但是,至今留下一個病根,一遇到難題,我就犯老毛病……

了解求詢者問題的附帶好處極為重要。對這類求詢者的谘詢過程常常遇到阻礙,就是因為求詢者不願意放棄問題行為所帶來的好處。在這種情況下,削弱附帶好處是推進行為改變的重要條件。

做了上麵的工作之後,我們才能說對求詢者的問題有了明確地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