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確定谘詢目標的技術(3 / 3)

所以,問題的關鍵在於,谘詢師應清楚自己所持的價值取向是什麼,應如何去表達自己的價值觀念,以避免把自己價值觀中不合理的內容,不自覺地施加在求詢者頭上,而引起可能的錯誤導向。比如,一位持傳統倫理價值觀念的人,很可能對現代一些青年的言行不習慣,於是言談中會不知不覺地流露出來,也可能按自己的價值取向進行引導。而事實上,或許這位谘詢師所持的不少傳統觀念已經過時了。

第二,有些谘詢師認為,應該給求詢者傳授一些正確的健康的價值觀。

在谘詢會話中,谘詢師不可避免地會帶有自己的價值觀念,甚至還可能有意地把自認正確的價值觀傳授給求詢者,以促進求詢者的改變和成熟。這本身無可非議。但是,不少初學者,常常以為谘詢就是給求詢者以教導和指點。因而,不少人把自己的目標強加在求詢者頭上,並傳授他們的價值觀。一旦發現求詢者的價值觀念與自己有別,與社會宣傳有別,就予以指正。他們幫助求詢者做決定,常提出“應該這樣”,“應該那樣”一類的忠告。這就成問題了如前所述,在谘詢過程中,要求谘詢師完全拋開自己的價值觀念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但這並不意味著要求詢者順從谘詢師的價值取向。谘詢師應充分尊重求詢者的價值觀念。不能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於別人。不然,既是不尊重求詢者,也無法達到目標。

谘詢過程中,谘詢師應努力協助求詢者的自我成長,使他們有能力去自主自立,能承擔起人生中的各種責任,這才是谘詢師應有的態度和應有的谘詢目標。包辦代替,用自己的頭腦去幫助求詢者思考,用自己的價值選擇去代替求詢者的價值選擇,這是有悖於心理谘詢本義的。

第三,有些谘詢師把求詢者的快樂和滿足作為谘詢目標,想使求詢者無憂無慮,沒有痛苦,沒有困惑,沒有心理不適應。

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也是有害的。假如求詢者是為了獲得成長,那麼煩惱和痛苦是不可避免的。成長會伴隨著痛苦,這是事物發展的規律。因此,谘詢師的職責重在鼓勵求詢者不斷地去嚐試,去努力,去體驗,去獲得發展,而不是躲避生活的風雨。這也許會增加求詢者的不舒適感,但對於其發展是需要的。

第四,有些谘詢師把求詢者能否適應環境作為谘詢目標。這也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

求詢者的某些問題,往往是由於對環境的不適應而導致的。當然,需要引導求詢者適應環境。但是,適應環境,是適應什麼環境?怎樣適應?一個不滿周圍混濁的人際關係而孤獨憤慨的求詢者,如果通過谘詢適應了原先那種人際關係,甚至同流合汙,沒有了原先的孤獨,也沒有了原先的憤慨,這樣的環境適應究竟是好是壞?

適應其實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忍受、屈從、順從、迎合;另一種是改善、調整、克服。前者是被動而消極的適應,而後者才是主動而積極的適應。前者帶給人的是壓製和衰退,而後者則帶來蓬勃和發展。谘詢目標應立足於後者,因為隻有這樣才能保證谘詢是真正在促進人的發展。從這種意義上說,終極目標保證了具體目標的方向性。因為就具體目標而言,消除孤獨憤慨等不良情緒就是目標。如果達到了這一目標,就算谘詢有效了。而事實上,這種目標的實現犧牲了更大的目標,不符合終極目標的要求,所以它是失敗的。終極目標讓谘詢師在更高的層次上把握谘詢的涵義。

谘詢實踐中,谘詢所帶來的改變往往很可能既有積極的一麵,也有消極的一麵。有效的谘詢在於使積極麵盡可能地多,而消極麵盡可能地少。

五、谘詢方案的製定

谘詢問題已經明確,谘詢目標已經確定,這時,就可以製定谘詢方案了。

製定心理谘詢實施方案,可以使谘詢雙方明了行動方向,便於操作,便於檢查,便於發現問題,總結經驗和教訓。

一般來說,實施方案應該谘詢雙方共同商定。方案內容包括:通過谘詢期望達到的目標或結果;雙方各自的特定責任、權利與義務;谘詢的次數與時間安排;谘詢的具體方法和過程;谘詢的效果及評價手段;谘詢的費用;其它問題及有關說明。

雖然一兩次的谘詢會話,不一定都要簽訂書麵的方案,但一般來說也應有口頭的商議和交待。如果需要10多次以上的谘詢會話,最好有比較詳細的方案,讓雙方心中有數。

有一點我們必須有心理準備。心理谘詢過程中,常有一些求詢者並不按照方案行動。因此,除了谘詢方案一定是雙方商定外,還必須把方案看成一個大致的框架,千萬不能機械死板執行方案。商定的谘詢方案也不是固定不變的,它可以隨著谘詢的進程而有所調整。比如,發現了求詢者更深層的問題,谘詢師或求詢者由於某種原因需改變谘詢時間的間隔,求詢者出現了強烈的阻抗等,就需要做一定的變動。但調整也應該是雙方商議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