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節,我們分類討論了一些提問的技術。這一節,再綜合起來談談提問的技術問題。
一、提問不當的消極效果
谘詢會話中的提問如果不當,就會導致消極的谘詢效果了。所謂提問不當,指哪些情況呢?
首先是提問的數量不當。
俗話說“言多語失”。問題一提多了,也必然有一些是不恰當的。提問太多造成的消極影響,表現在很多表現。一是造成依賴。問題提得太多了,求詢者敘述自己的情況時反而會出現依賴性,不問就不說話。二是責任轉移。解決心理問題的關鍵是求詢者自己,而不是谘詢師。提問過多無形中就把這一責任轉移到谘詢師身上,反而減少了求詢者參與解決心理問題的機會。三是減少求詢者的自我探索。提問過多,會讓求詢者等待谘詢師來挖掘自身的問題,而不主動動腦筋自我探索。四是產生不準確的信息。前麵說過,封閉型的提問中容易包含著谘詢師的推測,很可能通過暗示影響到求詢者。這樣的提問過多,求詢者回答問題時就可能隻顧順著谘詢師的意思談,卻把真實情況掩蓋了。另外,有的事情比較難以判斷,而非要求詢者做出肯否的回答時,就難免加上主觀臆測。五是導致過多自我防衛。提問過多,會使求詢者仿佛處在被“審問”地位而產生自我防衛心理和行為。特別是對那些質問性的問題,如“你怎麼能這樣想呢?”“你不知道那是錯的嗎?”“你為什麼不努力爭取?”等等。這時,求詢者的防衛反應首先是表白自己,更有甚者就是沉默。因此,在谘詢會話中,“你怎麼能……”之類的提問應當絕對避免。六是妨礙概括。提問過多可能影響交談中必要的概括,或者影響了必要的說明。
其次是提問的形式不當。
谘詢會話中因提問導致消極影響的情況,不僅僅是提問的數量問題,還有提問的形式問題。提問的形式不當主要表現有哪些呢?
一是過多“為什麼”的提問。這樣的提問有暗示性,似乎在責難求詢者。為了防止這種消極影響,這類提問不要過多,有的可以改變形式,改為“怎樣”和“什麼”的形式。比如,“為什麼你要和他打架?”改為“你們是怎麼發生了衝突的?”“你為什麼失約?”改為“當時你那裏出了什麼事了?”等等。改變形式以後的提問,不帶指責性,求詢者沒必要自我辯解,反而能引導他自我探索。
二是多重選擇性提問。比如,“你有什麼感覺,是沮喪還是生氣?”“上星期日你是離開家還是在家裏呆著?”這類提問並不是開放性的,仍然是封閉性的,使能夠獲得的信息仍然受到限製。改變這種問題的辦法是去掉選擇部分,改成“你有什麼感覺?”“上星期日你都做了些什麼?”
三是多重性提問。比如,“她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怎樣呢?她的父親是怎樣看這個問題的?你本人又是怎樣看這件事的?”這種連珠炮似的問題,會使求詢者不知所措,隻能回答他認為最重要的一個方麵。這樣的提問,往往表現出谘詢師的急躁和沒耐心,是沒有經驗和缺乏訓練的表現。改變的方式是,把上麵的問題分開來,一個一個地進行。
四是修飾性反問。這類問題實際上並不構成問題,因為它不需要回答也無法回答。比如,“你知道,一個人到底怎麼才能贏得友情嗎?”這樣的問題,常常使會話陷入僵局。即便繼續下去,也會把會話的內容引向空洞和抽象的評價,離開具體問題,對求詢者毫無益處。所以,除了為了激發求詢者醒悟的必要,一般不要這樣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