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解釋的技術(3 / 3)

下麵的案例中,谘詢師就避開了專業術語,而巧用了比喻來解釋。

求詢者:我大學畢業後,在一個機關上班四年了,談戀愛讓我遇到了困惑。我今年28歲,正在交往的男友23歲。他們家人特別是他父母堅決不同意我們的關係,我們走到一塊不可能的。可是他對我又挺好,我們誰也忘不了誰,我一說分手他就很傷心。我這個人心腸太軟了,在一起工作低頭不見抬頭見,再找別人好像又接受不了似的,我真的不知如何是好了?

“谘詢師:他們家裏為什麼不同意呢?”

求詢者:嫌我年齡比他大。

谘詢師:他自己怎麼看?

求詢者:他……反正他聽家裏的,特別是他聽父母的……

谘詢師:就是說他不能娶你?如果是這樣,他對你再好又管什麼用?他比你小幾歲,即使再拖兩年也許對他來說也許還不晚,而你就會30多歲了,受得了嗎?

求詢者:是的,我也想到了這一點。

谘詢師:如果你麵對現實,你們故事的結局不是已經可以看清了嗎?

求詢者:照您這樣說來,應該是看清了,可是……

谘詢師:可是你非要自己把眼睛蒙上不可,是嗎?

求詢者:(點頭笑了)是的,有點視而不見。

谘詢師:這是為什麼呢?據說當鴕鳥遇到危險時,它的對策就是把頭埋進沙裏。因為既然難以麵對眼前危險,怎麼辦?把頭埋進沙中豈不就什麼也看不見了?你看是不是自己也有點像鴕鳥:明知結局不好卻想蒙上眼睛。你蒙上眼睛是怕看到不好的結局。你雖然未必這麼清晰地思考,未必故意如此,但是,不知不覺中可能有這樣的心理活動。你說是嗎?

求詢者:(再次笑了)您說到我心裏去了,我知道該怎麼辦了?

我們說用求詢者能聽懂的語言解釋,不是說不能在解釋中引用理論,而是說理論的引用要和求詢者的理解能力相適應。比如下麵的案例,谘詢師發現求詢者有較強的自卑感,谘詢師懷疑這種自卑可能與他過分概括化的思維方式有關。考慮到這位求詢者有較強的領悟能力,谘詢師就在會話中較直接地引用了心理學觀點,並用一個練習來實際驗證這一觀點。

谘詢師:我一直聽你說“我做任何事情總是特別慢”,“我總是這麼軟弱”,就好像你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都是這樣。其實,在心理學上這屬於過分概括化的思維方式。這是指僅僅根據非常片麵的根本沒有反應事物本質的信息就作出概括。由一個小小的失敗,推論永遠都是失敗,或一次失敗證明所做的都是失敗的。一葉有時未必能知秋,一個麻雀並不代表整個夏天。你需要多視角看事物,看看事情別的方麵,就知道以偏概全不可取。心理學的大量研究發現,盡管人們常常以為自己“總是”這樣,“總是”那樣,但當你仔細考察他們在不同時間、不同場合的行動時,就會發現他們有時快,有時慢,有時堅強,有對軟弱。因此,我想和你一起做一個練習,我們一起來精確地檢驗一下你在某些情況下是不是不那麼慢,不那麼軟弱。你看好嗎?

第三,用由近及遠的方式提供解釋。

為了讓求詢者能夠理解,谘詢師可以先從貼近求詢者的認知開始,進行淺近的解釋,再逐步進行深遠的解釋。這種最初的解釋,與谘詢師真正想要提供的解釋可能有一定的差距,但你必須有足夠的耐心,為求詢者留有一定的時間,以便他逐步深入地理解你後麵的解釋。如果一上來就太深了,求詢者會拒絕接納你的解釋,或雖然在表麵上接納,卻沒有真正理解。

其四,不在一次會話中過多地提供解釋。

心理谘詢的整個過程通常要經曆若幹次會話。在每一次會話中谘詢師都不能向求詢者提供過多的解釋。否則,求詢者不僅難以承受,難以消化,而且還會對谘詢師產生懷疑或幹脆不再來訪。一般來說,在一次會話中,針對求詢者訴說的問題,谘詢師就某一個方麵提供合乎情理的解釋就夠了。當然,谘詢師對求詢者的其它方麵的問題,也會有自己的理解,但必須把它們暫時藏到心裏,等下次會話再找合適時機進行解釋,或者啟發求詢者自己作出合理的解釋。

最後,緊緊圍繞求詢者的問題靈活地提供解釋。

在任何時候,谘詢師的解釋都不能脫離求詢者的問題。否則,會話就偏離了主題,變成谘詢師賣弄學問了。因為對同一問題可以從不同角度有多種不同的解釋,所以,谘詢師要盡可能全麵地考慮到這些多種可能的解釋,並結合求詢者的情況靈活地選擇,使解釋有利於增強求詢者解決問題的信心和能力。

關於解釋,還有一些新的技術,下麵再來專題介紹兩種。

四、通感解釋法

在心理谘詢中,通感意味著谘詢師在會話中準確而又敏銳地領會和理解求詢者所表達的意思及情感,並進一步把這種領會和理解傳遞給求詢者,讓求詢者明白。通感要求谘詢師善解人意,機敏而準確地捕捉求詢者的有關信息,設身處地地體諒和理解求詢者。在第三章,已經把通感作為谘詢師的角色心理要素來討論。現在,我們再從解釋技術角度來討論。

這裏所說的通感解釋法,可看作是通感技術的深化,也就是對求詢者的問題在深入理解的基礎上,作更深一步的解釋。我們看下麵的案例。

求詢者:(顯得憂慮的樣子,坐在椅子裏動來動去)你看,我的女朋友總是說我每件事都做錯了,唉,我真不知道我還能做什麼。

谘詢師A:你開始懷疑自己,因為在她的眼裏你從來沒有做對一件事。是嗎?

谘詢師B:你開始懷疑自己,因為在她的眼裏你從來沒有做對一件事。但我從你的話中也聽出憂慮的口氣,意思好像是說“我希望她不要離開我”,你說是嗎?

上麵谘詢師A的對話,沒有解釋。而谘詢師B的對話,就有解釋的意義了,而且是在深入的理解基礎上的解釋,指出了求詢者的憂慮情緒及其背後隱藏的意思。這就是通感解釋法。這種通感解釋不是無根據的猜測,而是基於對求詢者語言以及非語言行為的觀察與思考。這種解釋,可以使求詢者獲得對問題從未有過的新的領悟,深切感受到谘詢師對自己的理解,並願意和谘詢師一起進一步探討自己的問題。

利用通感解釋法,不僅可以向求詢者說明,隱含在他語言和非語言行為中的有價值的信息,促進求詢者的領悟,還可以在求詢者提供的片斷信息或幾件事之間,發現相互之間的聯係。比如,一位中年男子在谘詢會話中,分別提到飲酒和夫妻關係緊張,他自己從未想過這兩者之間可能有聯係。谘詢師想到這兩者之間可能有聯係,於是,用試探的口氣提出自己的解釋:“你說過,你最近一直大量飲酒;你又說,現在你的婚姻不順利。看起來,這兩者之間好像有聯係……想想看,是這樣嗎?”這樣就促進了求詢者的思考。

五、替代解釋法

替代解釋法,是指谘詢師把求詢者消極看待的東西,換一種積極的說法或解釋。這種解釋的特點,一是從積極的方麵來解釋求詢者的問題。比如,把求詢者的痛苦症狀說成是預示著問題即將獲得解決。這和發現求詢者的優點和長處不一樣,因為替代解釋的注意力還是指向問題的。二是對求詢者認為是問題原因的東西,給一個積極動機的解釋。下麵的兩個案例正好說明這一點。

求詢者A:(煩惱地)我討厭我自己這麼慢,我真的很厭惡我整天慢吞吞和懶散的樣子。

谘詢師:可是在我看來,你行動較緩慢,是因為你想要先仔細地把事情想想清楚然後再行動。

求詢者B:(苦惱不安地)我做事總是匆匆忙忙毛手毛腳的,像個愣頭青,這讓我有時候感覺很不好。

谘詢師:你做事的速度適合你活躍的個性,使你可以同時對幾件事保持興趣。假如你違背你的天性而行事,也許你會更感覺不好。

在上麵的兩個例子中,谘詢師都采用了替代解釋法,求詢者A的“緩慢”被說成是為了“先想後做”,求詢者B的“匆匆忙忙”被說成是“可以同時對幾件事保持興趣”。

這種替代性解釋技術,哪些自己的功能呢?

第一是改變求詢者消極的自我意象。這是這種技術的最重要的功能。許多求詢者往往消極地看待自己,過多地看到自己的弱點或缺陷,較少看到自己的長處。求詢者這種消級的自我意象,是解決問題的一大障礙。怎麼克服這個障礙呢?谘詢師除了幫助求詢者看到自身的長處和優點,就是進行替代性解釋。這樣,能夠更有效地改變求詢者的自我意象,增強求詢者的自尊和自信,從而逐步解決問題。在上麵的例子中,求詢者A的做事緩慢經積極的解釋後,與理智謹慎的生活方式聯係起來;求詢者B的匆匆忙忙被說成“可以同時對幾件事保持興趣”,更適合其“活潑的天性”。這樣一來,原先被看作消極的東西,現在都成為積極的或可以接受的東西了,求詢者的自我意象也就會向積極的方向轉化。

第二是使求詢者容易確定自己的行動方向。如果求詢者接受了替代性解釋,那麼,他就不一定必須改變原來的行為或自認為消極的東西。比如,上例中求詢者A不必變得做什麼事都快起來,求詢者B不必變得做什麼事都慢下來。他們都可以選擇接納現狀,或選擇中間路線:有些事可以做得快一些,有些事可以做得慢一些。這樣,他們的行動方向就很好確定了。

第三是幫助求詢者放棄不適當的行為標準。一般來說,一個人的行為標準應當在不違背社會規範的前提下,依據個人的主客觀條件來確定。是否符合社會規範或常規,這是判定一個人行為是否正常的一個標準。嚴重背離社會規範的行為,不是心理障礙,便是犯罪。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的行為並不違背社會規範,卻同他們所處的直接環境的行為標準不相協調。比如,上例中的求詢者B,本來沒有感到自己的行為有任何不對的地方,不過是比別人快一些。但是,後來同一些沉穩緩慢的人經常在一起,才覺得需要改變自己。在這裏,直接環境的壓力迫使他接受了不適合自己性格的行為標準,想強迫自己慢下來,卻失去了自我並變得感覺不好。替代性解釋,可以幫助求詢者擺脫偏見,放棄直接環境的行為標準,為自己確定既不違背社會規範,又適合自己的行為標準。

替代性解釋主要適用於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求詢者自己對個人的心理或行為作出消極的解釋,這種消極解釋使求詢者的問題變得更麻煩了。在這種情況下,谘詢師的替代性解釋,可幫助求詢者改變態度,增強信心,使他們的問題變得較容易解決。一種情況是,求詢者不能說明自己的問題情境了。這種情況下,替代性解釋,可以使求詢者對不能理解的問題情境獲得一種新的領悟。

在谘詢會話中,谘詢師使用替代解釋法,要注意一些問題。一是,在谘詢師提出積極的替代性說法前,最好啟發求詢者先動腦子自己想出新的可能的解釋。這樣可以發揮求詢者的積極性,使谘詢師的解釋容易得到求詢者的理解和接受。二是,替代性解釋要有可信性,使求詢者覺得合乎情理。否則,求詢者就會認為你不著邊際,拒絕你的解釋。三是,替代性解釋不能濫用,不能把任何消極的東西都說成是積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