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發麵對的技術(1 / 3)

一、麵對的意義

用通俗的話說,麵對就是正視現實。在心理谘詢中,作為一種重要的解釋和影響技術,所謂麵對是指,谘詢師就求詢者對自己及周圍事物的看法,向求詢者提供一種明顯不同的說法,促使求詢者正視自己麵臨的問題,承認自己的短處或弱點,發現自己的長處與潛能,從而獲得領悟並化解心理問題的症結。

為什麼谘詢會話中要使用麵對技術?這是因為麵對的技術有多方麵的意義。一來,可以促進求詢者對自己的感受、信念、行為及所處境況的深入了解;二來,可以激勵求詢者放下自己有意無意的防衛心理或掩飾心理,來正視自己和現實,並由此引發積極的活動;三來,可以促進求詢者達到語言與行動的統一,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的一致;四來,可以幫助求詢者看到和利用自己的潛能和優勢;最後,可以促使求詢者學會麵對,以便將來能夠正確麵對自己,麵對生活,麵對人生。

我們可以通過下麵的案例,具體地理解麵對技術及其意義。

求詢者:在和丈夫相識之前,我曾經結識了一個男友。後來,我現在的丈夫把我從前男友手中爭過來。我們建立了戀愛關係,而且很快就懷孕了。他知道了就說:“我們結婚吧。”我說:“不行,如果孩子不是你的怎麼辦?”我也不知怎麼就順口說出了這樣的話?這下可找了麻煩,他急了,非要追問我和誰發生過性關係。我跟他解釋說沒有。雖然後來他不再追問了,可我知道在他心裏形成了一個結。

結婚以後,我們很好,我心裏隻有他,他心裏也隻有我,我們相親相愛。有一次,我們鬧了點小矛盾。不知怎麼,我就和前男友通了電話。正在這時,丈夫回來看見了。他非常生氣,而且勾起了婚前的那句話,一定說我們有什麼關係,而且還第一次動手打我。我們真的沒有什麼,我真的心裏隻有丈夫。我也不知怎麼就撥通了他的電話,我真恨自己。此後我們和好了,但都避諱了這個問題,我怕一解釋又會勾起他的不愉快,想等我們老了再解釋。

為了避免不愉快,我幾乎不和任何人交往,一心經營我們的商店。不久前,一次同學聚會。在同學的一再催促下,我還是去了。結果很晚沒回來,丈夫就去接我。事情怎麼那麼巧?他來到飯店的時候,我正和追求過我的同學在隔壁房間單獨談話。我們真的沒有什麼,我們隻是談了各自婚後的生活,他說知道丈夫懷疑我,關心地問是怎麼回事。我知道丈夫來了趁他不注意回到了大家在的房間。丈夫當場很衝動,回到家裏更是和我大吵大鬧,還伸手摸我的下身,問:他是不是摸了你。我居然順口就說:摸了。我怎麼這樣鬼迷心竅?丈夫聽了更是痛苦,我趕緊解釋說,不,不,我是說你摸了,我是說……可是,任由我再怎麼解釋,丈夫也不相信了。為此我們都很痛苦。他說,這是我永遠解不開的一個死結,不行我們離婚吧!

我和丈夫本來很好的,真的,我心裏隻有他,我真的是清白的。可是我怎麼這樣?哎呀,太痛苦了!我真不知自己是怎麼回事,我隻和丈夫發生了性關係,我怎麼順口說出如果孩子不是他的;和那個同學也沒有什麼,怎麼丈夫一問,我就順口說摸了。我這是怎麼了……

我們看到,這位求詢者的訴說,似乎越來越給人一頭霧水的感覺。在近乎一頭霧水的訴說中,讓人鮮明地感到兩點:一是在訴說的時候,本來很簡單的情節,卻用很多幾乎無關的話來說明自己是清白的,二是同樣用了很多幾乎與情節無關的話,來反複表白與丈夫關係很好。很明顯這是潛意識裏某種心態的流露,是“此地無銀”。為了引導求詢者麵對自己的問題和心態,谘詢師與之進行了下麵的谘詢會話。

谘詢師:在酒店裏你和那個同學的單獨談話,肯定涉及了兩性感情問題,而且肯定有身體接觸。是嗎?

求詢者:那個同學確實談到了感情問題,並且擁抱了我,但被我當時就推開了。

谘詢師:(沉靜片刻,非常明確地)你和丈夫發生性關係之前,肯定與前男友有過非常親密的性的接觸。對吧?

求詢者:對。有一次晚上我們擁抱在一起,他要和我發生性關係,但是剛剛接觸最隱秘部位,他就早泄了……這是我全部的秘密。

現在,這位求詢者的困擾終於看清了。與前男友的邊緣性行為確實讓人擔心是否會懷孕,所以,幾乎不由自主地順口說出“如果孩子不是你的”。而在飯店裏男同學的擁抱撫摸,便是麵對丈夫的追問順口說出“摸了”的原因。那麼,這位求詢者為什麼不能坦然麵對,到現在才不得不承認?

從心理分析的角度說,我們的意識狀態分為意識和潛意識兩個不同的層麵,兩個層麵還會發生轉變。有些令人痛苦的事情,會從意識的層麵被壓抑到潛意識層麵潛伏起來,使人不再意識到它,從而進行心理自我防衛,這種心理機製叫作“潛抑作用”。假如勉強讓本人把這些令人痛苦的經曆恢複到意識層麵來,往往會發生抵抗,不能回憶起來,這叫作“阻抗作用”。這就好像是蒙上自己的眼睛不看那些不願看到的東西。由於這樣的心理機製的作用,人們對有些記憶似乎遺忘了。但是,處於潛意識的心理活動並非永遠遺忘了,隻是潛伏下來,在適當的時候,也就是阻抗作用不是很強的時候,還是隨時會浮現到意識的層麵上來。比如酒後、催眠或促不及防等情況下。我們生活中的失口或口誤,也會折射出潛伏的心態,就是這個道理。

這位求詢者的情況就是如此。前後兩次邊緣性行為,是她深感壓力的事情,便被壓抑到潛意識中,似乎意識不到了。同時,又把這些行為“合理化”了:反正都不是真正的性行為,況且自己都不是主動的。所以,在她的心裏有一個聲音:我沒有背叛丈夫,我是清白的。於是,就蒙上了自己的眼睛,這些邊緣性行為就看不見了,也就免於麵對這類事情的痛苦和壓力。但是,在促不及防的情況下,阻抗作用機製失靈,就會失口而出。她的兩次失口便是這樣。而在心理谘詢會話中,由於求助的意識強烈,也就不再阻抗,而徹底地把潛伏到潛意識中的記憶回想起來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