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看懂非語言信息的技術(1 / 3)

一、求詢者的非語言信息

求詢者的非語言信息,主要來自哪些方麵呢?

第一,是來自眼部的信息。

如果留意觀察求詢者眼部周圍的肌肉運動,就能發現其中流露出來的各種各樣的情緒。比如,眉毛上揚成高的弧線,表達的是驚訝;眉毛上揚擰在一起,表達的是害怕;眉毛下垂擰在一起,左右眉毛間有明顯的垂線,眼睛圓睜,表達的是憤怒;眉毛內角擰在一起,上眼瞼內角上抬,表達的是悲傷,等等。眨眼也傳達著某種信息。就成人說,一般每分鍾眨眼6~10次。如果眨眼過多,可能有焦慮情緒。集中注意力和專心思考時,眨眼次數一般會減少。眼睛潮濕或者流淚,自然反應了某種情緒。瞳孔放大,可能是處於警覺狀態,或是集中注意力,或是對談話感興趣。

求詢者與谘詢師之間的目光接觸也有重要意義。目光接觸可以傳達情緒。會話時互相看的次數越多,感情投入也就越多,感覺也就越好。目光接觸可能是想要暫停談話或想要說話的信號。有時候,有些求詢者在尋求谘詢師的反饋信息時,也會有目光接觸。如果目光接觸較少或眼看別處,則是回避、尷尬或不安的信號。有時候,目光回避可以用來掩蓋表達情感時的羞愧。如果目光從谘詢師身上轉到牆上,則可能表示求詢者在思索或在回憶某件事。如果眼球運動減少,目光凝視,可能意味著思維的僵化或全神貫注。而眼球的快速運動,可能是興奮或者憤怒,也可能是隱形眼鏡不合適。

會話的時候,在下麵的情形中會有更多的互相注視或目光接觸:一是求詢者和谘詢師之間有較大的空間距離。二是討論的是不涉及個人的比較輕鬆的話題。三是求詢者與谘詢師之間的關係融洽。四是某一方傾聽比說話多的時候。五是性別因素,比如一方是女性的時候。六是個性特征,比如,有人習慣在交流中的目光接觸。

相反,在以下情形中相互注視則較少:一是求詢者與谘詢師距離較近。二是討論涉及隱私的一些尷尬的問題。三是各自對對方的反應不感興趣。四是某一方說話比傾聽多。五是某一方感到尷尬、羞愧或試圖進行隱瞞時。六是性格特征,比如某一方不習慣交談時的目光接觸。

對於上述情況,谘詢師都要準確地把握,以便判斷求詢者目光接觸多少所傳達出來的是什麼意思。

第二,是來自嘴部的信息。

不僅眉目可以傳情,嘴部肌肉的運動也傳達著某種信心。求詢者如果嘴角上翹,往往是喜悅、快樂、慈善、幸福的表示;如果嘴唇緊閉,可能意味著壓力、挫折、敵意或憤怒;如果下嘴唇顫抖或者咬著嘴唇,可能意味著焦慮或悲傷;如果張著嘴說不出話,可能表示驚奇或說話困難。

第三,是來自麵部的信息。

麵部表情在會話中往往傳遞著非常重要的信息。在開始或結束談話的時候,在為對方提供反饋信息的時候,在強調或支持語言信息的時候,總之,在各種需要表情達意的時候,麵部表情都會發揮自己的作用。麵部表情是情緒信息的最主要的表達者。而且,麵部往往表達著多種複雜的不同情緒。比如,麵部的某一部位表達著一種情緒,而另一部位則表達著不同的另一種情緒。

麵部的不同區域,往往具有表達不同的情緒的功能。比如,快樂、驚奇和厭惡可由下半邊臉和眼部周圍表達,而悲傷由眼睛來表達。又如,下半邊臉和眉毛表達憤怒,恐懼一般由眼晴來表達。

第四,是來自頭部的信息。

觀察求詢者頭部的運動,也可以了解求詢者的情感狀態。求詢者如果抬頭很從容地麵對谘詢師,意味著對會話關係比較接納;如果上下點頭,意味著確認或讚同;如果左右搖頭,可能表示不同意或不讚同;如果搖頭並伴有腿的運動,意味著有些憤怒;如果頭抬得挺直,可能意味著焦慮或憤怒;如果頭垂在胸前可能反映了不讚同或悲傷。

第五,是來自肩部的信息。

肩部的運動,也可能流露了求詢者對會話的態度。求詢者如果肩向前傾暗示渴望、注意或接受交流;如果沒精打采地抱肩或轉動肩膀,可能意味著對會話的不在意,也可能反應悲傷或內心的矛盾;如果聳肩,可能意味著內心的迷惑或害怕;如果耷拉著肩膀,可能內心受到壓抑。

第六,是來自臂部的信息。

這裏說的臂部包括胳膊和手,它們也能表達一個人的情緒狀態。求詢者如果雙臂抱在胸前,可能象征著回避會話交流或不願表露自己;如果手臂顫抖不安並緊握拳頭,可能是焦慮或憤怒的反應;如果胳膊和手動作較少或姿勢僵硬,也可能意味著緊張、焦慮或憤怒;如果胳膊和手放鬆和展開,可能表示對會話的投入;如果伸展兩個手臂,可能表示對某個觀點的強調;如果雙手揉搓,可能是緊張、不安或猶豫的表現;如果手掌出汗,這一無意識反應可能是焦慮和警覺的表現。

第七,是來自腿部的信息。

如果留意,從作為下肢的腿腳也可以看出一些信息。求詢者如果腿和腳顯得舒適和放鬆,表示他歡迎進行會話交流;如果蹭腳或用腳敲擊地麵,可能意味著焦慮、不耐煩或準備說些什麼;如果反複地把兩腿來回交叉,可能意味著焦慮、沮喪或不耐煩;如果腿腳顯得很規矩或僵硬,可能是心情緊張、焦慮或拒絕深入的會話交流。還需要留意的是求詢者的步態。求詢者走進谘詢室的腳步動作,對於谘詢師把握求詢者也是有價值的。比如,有的求詢者的垂頭喪氣、痛苦不堪,從他們進門的步態中,往往就可以一目了然;有的求詢者見到谘詢師後,站立不安,手足無措,反映了他的緊張不安,這樣的求詢者往往缺乏自信,膽小害怕,存在人際交往上的困難;有的求詢者進門之後,又退出去,之後又進來,這樣反複了幾次之後,才坐下來。這樣的腳步動作顯示了他有強迫症狀。

二、怎樣看懂求詢者的非語言信息

第一,谘詢師要善於發現求詢者身體姿態傳達的非語言信息。

會話中,一般來說,低頭表示陳述句的結束,抬頭表示問句的結束,而較大幅度的體態改變,表示相互關係的結束,表示思維過程或較長的表達的結束。

如果求詢者體態的改變到了不再正視對方的地步,則往往表示不願再交談下去,想把注意力轉移到其它事物上去。如同小孩在聽父母訓斥時,嘴巴在說:“是的,是的,我知道了”,同時把身子轉了過去,其實是在發射另一種信號:“夠了,夠了,我要走了”。

如果求詢者移動身體,把腳及整個身體對著門口,這個姿態很可能是想結束交談,他的體態是在告訴你:我想離開。有些求詢者有時會借攤開雙手和解開外衣紐扣或脫掉外套,表達一種真誠和坦白;而雙手交叉在胸前則常表明一種防衛,表示否定、拒絕或疏遠。

如果求詢者很慢地細心地把眼鏡摘下來,並且小心地擦擦鏡片,常表明求詢者想說話,在思考準備。有的求詢者把眼鏡摘下,嘴巴咬著一條鏡腿,由於嘴上銜著東西講話不方便,借此動作來注意傾聽或避免說話,一方麵又可多多思考。

如果求詢者的雙手緊絞在一起,或反複擺動,加之身體坐立不安,往往表明情緒緊張而難以接近。遇到這樣的求詢者,谘詢師應盡量誘導他放鬆。很簡單的方法是在會話時略微傾身於他,會使他感到被接近,被理解。有些求詢者會話中搓起兩隻手來,很可能是有所期待。如,由於谘詢師給予的理解、尊重,求詢者受到感動而期望得到更多的指點和關注。有些求詢者移坐到了椅子的前端,踮起腳尖,很可能是躍躍欲試,有某種行為即將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