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現在為止,我們在前麵就心理谘詢的全過程,已經詳盡地討論了各個環節的相應技術問題。但這還遠遠不夠。在心理谘詢的實際操作中,求詢者往往並不完全按照預定計劃行事。或者說,常常會出現一些“計劃外”的特殊情況,阻礙了谘詢的進程。對此,如果不能靈活機智地妥善處理,也會影響谘詢效果,使谘詢中斷甚至完全失敗。從一定意義上說,這些特殊問題,似乎“意外”,其實也是意料之中的。因為,這些所謂計劃外的特殊情況,也是心理谘詢規律性的東西。作為谘詢師應該對此心中有數,具備隨機應變的處理技術,來克服阻礙,使谘詢順利進行。從某種角度說,這種隨機應變的處理技術,更是見功夫的地方。為此,我們來專門討論幾種特殊問題的處理技術。這一節,就先來討論失約的處理技術。
一、失約的表現
在心理谘詢過程中,常常有求詢者沒有按計劃行動的情況。一種情況是沒有如約前來會話,失約了。一種情況是沒有如約按時來訪,遲到了。遲到也是一種失約。因此,我們把上麵兩種情況,統稱為失約。日常生活中,失約是社交活動中的一種失禮行為。心理谘詢中求詢者的失約,就不僅僅是一種失禮的表現,其背後可能隱藏著某些心理問題。這可能正是谘詢的一個重要內容。因此,谘詢師應該關注求詢者失約的原因,洞察其背後隱藏的動機,並妥善處理好這個問題。由此,心理谘詢可能會有所突破性的進展。
心理谘詢中求詢者的失約都有哪些情況呢?
首先,就求詢者方麵說,主要有客觀和主觀兩個方麵的情況。
從客觀方麵說,又分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是偶然因素所至。有時候,求詢者的失約是由於某些偶然因素造成的。比如,求詢者生病或出差,天氣惡劣或交通障礙,以及其它意外而一時無法脫身,等等。通常在上述情況下,求詢者往往會通過電話的方式與谘詢師取得聯係,而且隻是偶爾發生。
對於確實由於偶然的客觀因素造成的失約,谘詢師應該以寬容的態度,表示理解,不應有任何的不滿和責難。這樣,不僅有助於建立良好的谘詢關係,而且谘詢師的態度本身也會給求詢者樹立了一個榜樣。
第二種情況是文化背景所至。由於求詢者的文化背景不同,時間觀念也會有所不同。比如,一些長年居家的人,就不如上班族的時間觀念強,在時間上很隨意,並不認為進行谘詢會話是否如約有多麼重要。
對此,谘詢師要考慮到不同文化背景對求詢者的影響,與求詢者商定會話的時候,需要強調有關的約定,以引起求詢者對如約谘詢的足夠重視。
從主觀方麵說,有如下幾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是,失約是求詢者的一種行為模式,是求詢者人格特征的反應。
有些求詢者缺乏時間觀念,處理事情拖拖拉拉,經常延誤時間,不守時,不守信,已成為他們性格的一部分,也許這正是他們的心理問題的關鍵所在。他們在心理谘詢以外的人際交往中,也經常失約。還有些求詢者把不守時不守信當成灑脫,以約會遲到作為顯示權威或身份的方式。就是說,這種情況的失約,不是對心理谘詢本身所產生的阻抗,而是求詢者的某些人格特征的體現。
比如,有個男青年因為人際關係障礙而來谘詢。他的問題是初到一個環境很快就能與周圍的人們搞的很熟,但是,過不了多久人們就開始討厭他。他給人的最初印象是熱情、豪爽、容易溝通,有一種不拿自己當外人的感覺。在谘詢過程中,雖然約好了下次會話的時間,但他不是早來,就是遲到。早來的時候,他不是坐在外麵靜靜地等候,而是不管谘詢室裏是否有人在做谘詢,就用“砸”的力氣“敲”門,走路時腳下也總是帶很大的聲響,在很多方麵都不拘小節,不講分寸。這就反應了求詢者在人際交往方麵的人格誤區。
麵對這樣的求詢者,谘詢師應該以分析失約現象為契機,與求詢者共同探討失約或遲到這種行為模式對其生活的影響。
第二種情況是,求詢者通過失約試探谘詢師。
有些求詢者在谘詢之初,通過失約給谘詢師製造一些麻煩,看看谘詢師是否有一貫可靠的的規定,從而來試探谘詢師的可信任性。也有些求詢者通過失約,來引起谘詢師的關心和注意,進而試探谘詢師對自己的態度和接納程度。
麵對這種情況,谘詢師需要做出坦率而公開的反應。比如,某個求詢者連續三次遲到後,谘詢師可以明確提醒:“我發現最近的三次谘詢會話你都遲到了,這會影響我們的谘詢效果。因為,如果我們要按照預定計劃進行完整的會話,就會占用我計劃以外的時間;如果在預定時間結束會話,你這次谘詢會話就沒有充足的時間了。我們以後是否可以按時開始,或者重新安排會話時間?”當谘詢師這樣明確提出並強調有關的限製規定後,求詢者反而會覺得谘詢師更可靠,因而增強了積極合作的態度。